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wù)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wǎng) 2015-07-27 相關(guān)院校: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李卓侖導師介紹如下:
姓 名
|
李卓侖
|
性 別
|
男
|
|
最高學歷
|
研究生
|
最高學位
|
博士
|
|
職務(wù)
|
||||
職 稱
|
講師
|
|||
聯(lián)系方式
|
lizhuolunlzl@163.com
|
|||
所在部門
|
地球系統(tǒng)科學研究所
|
|||
研究方向
|
湖泊沉積與沙漠環(huán)境演變、氣候變化與水循環(huán)
|
|||
學習經(jīng)歷
|
2007/09–2012/06,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博士
2003/09–2007/06,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學士
|
|||
工作經(jīng)歷
|
2012/07–至今,蘭州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講師
|
|||
主講課程
|
自然地理學(基地班)、專業(yè)外語(基地班)、氣候?qū)W
|
|||
學術(shù)兼職
|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等期刊審稿人
|
|||
研究成果
|
1、嘗試了統(tǒng)計學的方法,對阿拉善高原沙漠地區(qū)植物鈣質(zhì)根管進行了14C測年研究并驗證了14C測年結(jié)果的可靠性。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阿拉善高原植物鈣質(zhì)根管主要形成于MIS 3a和全新世中期兩個氣候相對濕潤的時期,其形成受到有效濕度的控制,可以指示濕潤氣候。并且在全新世范圍內(nèi),14C測年結(jié)果在千年尺度可靠性較高。上述為植物鈣質(zhì)根管的形成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jù)和解釋,為干旱區(qū)14C測年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2、通過野外考察,發(fā)現(xiàn)了阿拉善高原晚第四紀存在高湖面的新證據(jù),確證了MIS 3a階段阿拉善高原高湖面和大湖期的存在。同時,對中國西部MIS 3a階段高湖面存在與否的爭論提供了新的證據(jù)和解釋。
3、驗證了水量平衡與能量平衡模型在干旱區(qū)應用的準確性,指出了上述模型在干旱區(qū)應用時必須進行參數(shù)的校正。并證實了干旱區(qū)綠洲的“冷島效應”。
|
|||
獲得榮譽
|
教育部,教育部博士學術(shù)新人獎,2011.
|
|||
在研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阿拉善高原晚第四紀生物殼體種屬及年代學意義(主持,2014.01~2016.12)
|
|||
發(fā)表論文
|
Li, Z.L.*, Wang, N.A., Li, Y., Zhang, Z.Y., Li, M.N., Dong, C.Y., Huang, R., 2013. Runoff simulations using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 equation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northwest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70: 1-12.
Li, Z.L. *, Wang, N.A., Cheng, H.Y., Ning, K., Zhao, L.Q., Li, R.L., 2014. 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Late Quaternary calcareous root tubes in the deserts of the Alashan Plateau, Northwest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DOI: 10.1016/j.quaint.2014.11.021
Wang, N.A., Li, Z.L.*, Cheng, H.Y., Li, Y., Huang, Y.Z., 2011. High lake levels on Alxa Plateau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6: 1799-1808.
Wang, N.A., Li, Z.L.*, Li, Y., Cheng, H.Y., Huang, R., 2012. Younger Dryas Event recorded by the mirabilite deposition in Huahai Lake, Hexi Corridor, NW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50: 93-99.
Wang, N.A., Li, Z.L.*, Li., Y., Cheng, H.Y., 2013. Millennial-scal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Asian monsoon margin during the Holocene, implicated by the lake evolution of Huahai Lake in the Hexi Corridor of northwest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313-314: 100-109.
李卓侖, 王乃昂, 軋靖, 劉陶, 智萌.近40 年蘭州城市氣候季節(jié)性變化與城市發(fā)展[J].高原氣象, 2007, 26(3): 586-592.
李卓侖, 王乃昂, 董春雨, 呂曉東, 趙力強. 1928年甘肅旱災的時空差異及氣候背景[J]. 災害學, 2010, 25(4): 11-15.
李卓侖, 董春雨, 楊煜達, 滿志敏. 1869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水災時空分布及天氣特征[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2010, 19 (Z1): 166-171.
李卓侖, 王乃昂, 李育, 來婷婷, 路俊偉. 近50年黑河出山徑流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 水土保持通報, 2012, 32(2) : 7-11.
李卓侖, 陳晴, 王乃昂, 李育, 呂行行. 河西走廊花海古湖泊全新世白云石的發(fā)現(xiàn)及其環(huán)境意義[J]. 湖泊科學, 2013, 25(4): 558-564.
李卓侖, 王乃昂, 李育, 程弘毅. 河西走廊花海古湖泊早、中全新世湖水鹽度變化及其環(huán)境意義[J]. 冰川凍土, 2013, 35(6): 1481-1489.
李卓侖, 張乃夢, 王乃昂, 程弘毅, 李育. 晚冰期以來河西走廊花海古湖泊演化過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 中國沙漠, 2014, 34(2): 342-348
李卓侖, 王乃昂, 李育, 程弘毅, 陳晴. 河西走廊花海古湖泊外源碎屑礦物含量揭示的早、中全新世降水變化. 中國沙漠, 2014, 34(6): 1480-1485
李卓侖, 邵孔蘭, 寧凱, 王乃昂, 程弘毅. 阿拉善高原沙漠地區(qū)植物鈣質(zhì)根管的礦物組成特征. 中國沙漠, 2015, 35(6): 刊印中
滿志敏, 李卓侖, 楊煜達.《王文韶日記》記載的1867-1872 年武漢和長沙地區(qū)梅雨特征[J].古地理學報, 2007, 9(4): 431-438.
王乃昂, 李卓侖*, 程弘毅, 李育, 黃銀洲. 阿拉善高原晚第四紀高湖面與大湖期的再探討[J].科學通報, 2011, 56(17): 1367-1377.
李育, 李卓侖, 王乃昂. 蒸發(fā)和環(huán)流因素對湖泊演化的影響——豬野澤不同位置全新世沉積物古環(huán)境意義探討 . 湖泊科學, 2012, 24(3): 474-479.
寧凱, 李卓侖, 王乃昂, 孫建偉, 邵婉婉. 巴丹吉林沙漠地表風積砂粒度空間分布及其環(huán)境意義[J]. 中國沙漠, 2013, 33(3): 642-648.
馬素輝, 李卓侖*, 王乃昂, 寧凱, 李孟. 地下水補給型湖泊表層沉積物礦物組成及其形成機制——以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為例[J]. 湖泊科學, 2015, 27 (4) (刊印中)
|
掃碼關(guān)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wù)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