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8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姓名:李獻華
原所在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技術職稱:同位素地球化學
社會兼職: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
業務專長:構造地質學
受聘日期:2011.9.10
學術及工作簡歷: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系 本科生
1983年9月至1985年12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碩士研究生
1985年12月至1988年12月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1988年12月至1989年9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分部 助理研究員
1989年10月至1993年4月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分部 副研究員
1993年5月至2005年10月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2005年11月至今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主要貢獻及業績:
李獻華長期從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他與合作者系統研究了華南前寒武紀地質地球化學特征與大陸生長演化,確認華夏與揚子地塊在9億年前拼貼形成華南大陸,標志著Rodinia超大陸的最終聚合;提出華南825 Ma地幔柱、Rodinia超級地幔柱和地幔柱成因花崗巖新類型,確定了新元古代地幔柱的關鍵地質記錄。通過對華南晚古生代以來巖漿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學、巖石地球化學及時空演化規律的系統研究,他與合作者提出古太平洋向華南大陸俯沖始于二疊紀,大洋巖石圈水平俯沖、裂解拆沉和俯沖帶后撤導致了華南印支期寬闊陸內造山運動、燕山早期陸內“大火成巖事件”和燕山晚期盆嶺構造及東南沿海巖漿帶。他長期致力于地球化學實驗室建設和新技術新方法研發,他領導的團隊在激光-ICPMS和離子探針微區原位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分析技術方法與標樣研發中取得許多重要成果,推動了我國微區原位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技術的進步和應用。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