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海南大學 2008-09-18 相關院校:海南大學
學 校 概 況
海南大學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性重點大學,是教育部、財政部和海南省共建高校,也是海南省內唯一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和博士點的高校。2007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與原海南大學合并組建而成。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前身為“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創建于1958年,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前身為“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緊密結合,“兩院”一體,創造了包括國家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在內的900多項科教成果,使我國由原來的植膠空白國,奇跡般地崛起為世界第五大產膠國,為國防事業和熱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原海南大學創建于1983年,是海南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2005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優秀。
學校擁有海甸、城西和儋州三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4500多畝。海甸主校區位于?谑泻5閸u,濱海抱湖,湖海交融,椰風海韻,形成奇美亮麗的熱帶風光,是治學求知和生活的理想之地。
學校學科齊全,結構合理,特色鮮明,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農學、工學、管理學等8大學科門類,設有熱帶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部、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部、理工學部、社會科學學部、人文學部等5大學部、20個學院和3個公共教學部,F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0個海南省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海南省重點實驗室、2個海南省工程中心。依托雄厚的學科基礎和辦學實力,為研究生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學術氛圍。
學校已基本形成了以熱帶農學、海洋學科為特色、理工農哲經管法文相結合、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已建立起具有較強地方特色、能適應海南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多層次、多途徑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格局。研究生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從博士到碩士、學術型到應用型、脫產學習到在職攻讀、國內學習到國外訪學等多層次、開放型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目前在校各類研究生3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近90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700余人,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1200多人。建校以來已培養了7萬多名畢業生,涌現出大批優秀杰出人才,其中包括知名學者、省部級領導和政府官員以及企業的技術或管理高層,如原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呂飛杰,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現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鄭小波,美籍國際知名科學家林辰濤,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姚樹潔,知名經濟學家何帆等。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F有專任教師1300余人,高級職稱人員550余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190人。另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1個,中國十大杰出青年1人,國家首屆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人,國家級突貢專家5人,省部級突貢專家66人,政府特貼專家61人。此外,還聘請了“兩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螯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等310多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或客座教授。
學校立足海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突出熱帶、海洋、生態、特區四大特色,充分利用熱區和海南的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開展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先后承擔包括主持或參加“863計劃”項目18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含子課題)1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項等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近2000項,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學科的交叉融合、培育形成新的學科生長點、推動學科建設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蒲谐晒D化率逐年提升,為熱區和海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作為國務院僑辦批準設立的全國22家華文教育基地之一,學,F有在校留學生80多人,先后培養1000余名境外留學生。同時,與境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6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際關系,每年選派一批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法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和臺灣的高校學習深造。
廣大海內外鄉親、瓊籍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大力支持學校建設和發展,捐資興建學校辦公樓、教學樓、圖書館、學術中心、體育場館、校門等重要項目,并捐贈了大量的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設立了多項獎(助)學金和重點學科建設基金,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發展。
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選拔培養和獎勵制度,設立了多項獎(助)學金,擁有較為完善的獎貸助補體系,獎勵學業優秀的研究生和資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鼓勵研究生從事前沿和交叉學科的研究工作,給予學生更多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學業優秀的研究生,可以提前畢業或提前攻讀博士學位。學校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交流活動,營造寬松的學術氛圍,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畢業研究生的就業形勢良好,就業率較高。
新的海南大學著眼于“211工程”大學的建設目標,制定了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確立了分兩步走的戰略步驟,前三年逐步實現學校的整合優化,后七年著力于推動學校的發展提升。經過十年的努力,海南大學將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綜合實力強、在國內同類院校中處于先進地位、在國際上有較好影響的教學研究型“211工程”綜合性重點大學,成為引領海南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服務的主要基地。
2009年海南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報考須知
2009年我校計劃招收各類碩士研究生約950名。具體人數以教育部下達的計劃為準。
一、報考條件
(一)參加全國統一招生考試的報考條件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40歲。報考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研究生的人員年齡可適當放寬。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含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網絡教育、遠程教育、自學考試等類別在校畢業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只能錄取為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類別碩士生,在校研究生報考需征得所在學校同意并只能錄取為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類別碩士生)
(4)同等學力人員。同等學力人員指:①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畢業學歷后工作兩年或兩年以上(從大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下同),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或②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或③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
4、同等學力考生報考還必須進修過所報考專業本科主干課程4門以上(須有進修學校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自學考試合格單科證書),或在省級以上報刊雜志上發表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論文1篇以上(含1篇)。同等學力考生復試時需加試兩門本專業本科課程(加試科目見招生簡章)。
5、除法律碩士和MBA專業外,我校其他專業不接受同等學力考生跨專業報考。
6、考生學歷資格確認以現場報名時間為準(應屆畢業生憑學生證報名)。
(二)參加工商管理碩士(MBA)聯考的報考條件為:
1.符合(一)中第1、2項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者(2006年9月1日前獲得畢業證書);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大專畢業后有5年或5年上工作經驗(2004年9月1日前獲得畢業證書),且有突出的工作業績(相關證明、業績報告)等。
3.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只招收委托培養和自籌經費類別考生。
(三)參加法律碩士聯考的報考條件為:
1、 符合(一)中的第1、2、3、6項要求;
2、 同等學力報考須進修過所修專業的本科主干課程4門以上(須有進修學校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
或自學考試合格單科證書),且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兩篇以上學術論文(不限學科專業)。
3、下列13個專業的畢業生不得報考法律碩士:法學、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改造法、商法、公證、法律事務、行政法、律師、涉外經濟與法律、知識產權法、刑事法。
4、法律碩士專業只招收委托培養和自籌經費類別考生;
二、報名與考試
1.考生報名前應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報考條件。報考資格審查將在復試階段進行,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不予錄取,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2.采取全國統一的網上報名和現場照相、交費和驗證相結合的報名方式。報名網址: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yz.chsi.cn,或yz.chsi.com.cn),
3、報名時間、報名辦法和考試時間按照教育部統一規定執行。請考生9月中下旬留意海南大學網站(www.hainu.edu.cn)“研究生招生”欄目公告。
4、考試地點以《準考證》通知的地點為準。
5、報考我校工商管理碩士(MBA)和美術學專業的考生須選擇我校海甸校區報考點(4603)報名,且須到我校海甸校區報名點進行確認及參加考試。
6、考生填寫考試科目時,考試科目代號必須寫清楚。有選考科目的,考生必須寫清楚所選考的科目代碼和名稱,否則由我校指定。
三、聯系方式:
(一)海甸校區:
1、通信地址:海南省?谑泻D洗髮W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郵編:570228)
聯系人:暴老師
2、聯系電話、傳真:0898-66251735; E-mail:hnyjs@hainu.edu.cn。
(二)儋州校區:
1、通信地址:海南省儋州市寶島新村海南大學儋州校區研究生工作辦公室(郵編:571737)
聯 系 人:李老師
2、聯系電話:0898-23300460;傳真:0898-23300531; E-mail:0898yjs@163.co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