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8-11 相關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導師姓名: | 趙鳴 | 照片:無 | |
性別: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 年7 月13 日 |
院系名稱: | 園林學院 | 一級學科: | 風景園林 |
二級學科: | 研究方向1: |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 | |
研究方向2: | 園林建筑歷史與理論 | 研究方向3: | 園林建筑設計 |
政治面貌: |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 現任職務: | 教師 |
現在職稱: | 教授 | 職稱評定時間: | 2007 年7 月1 日 |
導師最后學歷: | 博士 | 導師最后學位: | 博士 |
獲學位時間: | 2000 年6 月 | 獲學位單位: |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
是否院士: | 非院士 | 是否留學: | 否 |
留學國別: | 留學時間: | ||
碩導、博導: | 博導 | 批碩、博導時間: | 2007 年9 月1 日 |
在讀碩士: | 16人 | 畢業碩士: | 38人 |
在讀博士: | 12人 | 畢業博士: | 4人 |
上崗時間: | 2007 年6 月1 日 | 現在在崗否: | 是 |
是否外聘導師: | 是 | 原外聘單位名稱: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是否千百萬人工程: | 否 | 是否長江學者: | 否 |
其它稱號: | 所在學科是否博士后流動站: | 是 | |
工作簡歷: | 1986年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設計專業畢業,合肥工業大學建筑分校建筑系任教,擔任《中國古代建筑史》、《建筑初步》、《園林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課程的教學任務。1994年6月獲碩士學位畢業留校任教,2000年6月獲本校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專業博士學位,主攻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建筑設計、建筑歷史與理論等。2003年9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動站出站。2007年06月晉升教授,2007年09月被評為博導。 | ||
教學工作: | 自本科畢業始,曾擔任的教學課程有《中國古代建筑史》、《建筑初步》、《園林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1994年6月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主要教授本科生、研究生《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園林建筑設計》、《中國古代建筑史》等課程。 | ||
研究領域: | 1、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 2、園林建筑設計; 3、建筑歷史與理論 |
||
在研課題: | 瀘沽湖區域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研究 中國西部地區生態治理與保護對策研究 香港志蓮凈苑唐代園林研究 鄭州市惠濟區生態體系建設規劃 河流濕地綜合治理技術引進 麗江城市用地布局與特色民居保護模式分析 國家林業局職業大典修訂 中國綠化基金會張家口碳匯公益林示范項目 錫林郭勒生態修復規劃及制圖工作 阜陽市潁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湖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中國園林博物館展陳系統和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面向可持續城市建設的立體綠化評價研究 北海國安第一城生態景觀設計研究 |
||
論文目錄: | 發表論文: 1、古城名剎蔚州玉皇閣.古建園林技術,1997年第4期P38-45,第一作者 2、相地合宜 構園得體——“造林綠化功臣碑”規劃設計心得.中國園林,1999年第4期P50-53,第一作者 3、絳守居園池考.中國園林,2000年第1期P75-79,第一作者 4、《絳守居園池記》釋義.中國園林,2000年第4期P79-81,第一作者 5、隨宜合用、因境成景——隰縣小西天園林古建筑藝術.古建園林技術,2000年第3期P20-23,第一作者 6、山西霍州州署大堂結構淺析.古建園林技術,2001年第4期P18-20,第一作者 7、人居環境、古典園林、水.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年第2/3期P80-83,第一作者 8、山西園林古建筑庭院植物配置初探.中國園林,2003年第2期P42-44,第一作者 9、試論我國古代的衙署園林.中國園林,2003年第4期P72-75,第一作者 10、試論傳統思想對我國寺廟園林布局的影響.中國園林,2004年第9期P63-65,第一作者 11、理性與浪漫的交織——江陰市高新技術管理中心環境設計隨想.中國園林.2004年第8期P41-44,第一作者 12、園林教育與國學.中國林業教育.2005年第2期P33-34,第一作者 ISSN 1001-7232 13、山西的園林祠壇.古建園林技術.2005年第2期P23-24,第一作者 ISSN1000-7237 14、山西的建筑技術與地方做法. 古建園林技術.2006年第4期P11-14,第一作者 ISSN100-7237 15、景觀建筑技術中的色彩表達.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P39-42,責任作者 ISSN 1671-6116 16、山西園林古建筑緣起初探. “中國民族建筑(文物)保護與發展” 高峰論壇收錄,2007年4月 第一作者 17、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n the Lugu Lake are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February 2008: P36-41 SCI(中國瀘沽湖區域的景觀格局分析和管理研究. 世界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國際期刊,2008年第一期P36-41) IF:06年0.368;07年0.409 ISSN 1350-4509 第一作者 18、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對醫院戶外景觀設計的啟示.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7 (3): p43-46 ,責任作者 19、風景園林專業園林建筑教學淺探——以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為例.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P186-189,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作者ISBN 978-7-112-11273-9 20、硬質景觀的色彩冥想.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P59-63,責任作者 ISSN 1671-6116 21、渉門成趣,得景隨形——北京國際梅園園林建筑設計有感.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0年會論文集(上冊)P444-447,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作者 ISBN 978-7-112-12066-6 22、守護人類的遺產——麗江古城區傳統民居及環境保護研究[J].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0年會論文集(上冊)P120-123,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年5月.責任作者 ISBN 978-7-112-12066-6 23、Guardian of Human Heritage——Study on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Lijiang Old Town District[J]. 47TH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IFLA) World Congress: 370-373, CPCI-SSH, 2010 .責任作者 24、Promoting living space protection while ensuring sustainable tourism in Yuhu Village, Lijiang C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No. 6, December 2011, 553–558 SCI(麗江玉湖村聚落空間保護模式研究. 世界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國際期刊)IF:0.409;2011年第6期P36-41 第一作者、責任作者 25、因地 適景 怡情——淺析麗江雪嵩庵建筑組群布局. 古建園林技術,2012.01. P24-26,第一作者 26、北京河道景觀歷史演變研究.中國園林,2012.10. P57-60責任作者 27、《山水訣》與園林美學研究[J].華中建筑,2012.05. P105-107. 第三作者 28、園林尺度設計初探.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P45-49 責任作者 29、城市生態性河道景觀規劃設計初探——以寶雞市渭河河道規劃設計為例.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 P64-69責任作者 30、河北省高速公路綠色廊道規劃設計策略思考.西部交通科技,2013.09P6-9第一作者、責任作者 31、 中國古典園林生態思想芻議[J].風景園林,2014.06. P85-88責任作者 32、 城鄉統籌背景下三亞鄉村景觀特征評估與優化初探[J]. 建筑與文化, 2015,(2): 112-113. 責任作者 33、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海南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思考——以三亞為例[J]. 建筑與文化, 2015,(3): 114-115. 責任作者 34、 基于景觀生態理念的高速公路綠色廊道設計[J].建筑與文化,2015.03.P98-100.責任作者 35、 A study on vertical greening practice emphasizing ecological benefits in Xiamen City of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Published online: 07 Apr 2015 SCI..Ming Zhao, Dan Luo, Huijun Hou and Qi Kang 36、 體現城市生態特色的廈門垂直綠化建設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5.05.P87-89責任作者 出版專著: 山西園林古建筑,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10月 |
||
著譯目錄: | |||
科研成果: | |||
成果推廣應用情況: | |||
表彰和榮譽: | |||
主要兼職: | |||
備注: | |||
辦公室電話: | 010-62338304 | ||
住宅電話: | (暫不公布) | ||
傳真: | |||
手機: | (暫不公布) | ||
通訊地址: |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 ||
郵政編碼: | 100083 | ||
電子郵件地址: | zm0940@126.com | ||
主頁地址: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