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1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接受調劑學科:電力工程經濟與管理(專業代碼:0808Z2,工學電氣類)
調劑條件:(1)考研初試成績達到國家A區最低錄取線。
(2)初試科目必須含英語一(201)、數學一(301)。
調劑申請方式:調劑系統開通后,即可登陸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填報調劑信息。
聯系人:謝老師聯系電話:021-35303825E-mail:yjzxpj@163.com
學院網址:http://gwxy.web.shiep.edu.cn
學生待遇:
學費標準:每人每年8000元,每學年收一次。
住宿費:每年1200元。
獎學金:研一、研二、研三分別設有入學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和科研獎學金。一等金額為10000元,二等金額為8000元,三等金額為6000元。此外,還設立國家獎學金(金額為20000元)、企業獎學金、院長獎學金等。
生活津貼:每人每年6000元。
勤工儉學:設有助教、助管等。
復試時間及內容:
復試時間: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調劑系統開通后一周左右。
復試內容:包括專業課筆試和綜合面試。專業課筆試科目不得與初試專業課科目相同,復試專業科目及參考書目見下表。綜合面試主要有英語口語、專業面試。
復試專業課科目及參考書目(三選一)
復試科目
專業名稱
|
復試科目
|
電力工程經濟與管理
|
F013:運籌學
|
F014:管理信息系統
|
|
F006:自控原理
|
運籌學
|
施泉生編,運籌學(第二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2
胡運權編,運籌學教程(第三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
|
自動控制原理
|
楊平 等. 自動控制原理-理論篇(第2版),中國電力出版社,2014年
|
管理信息系統
|
薛華成主編 《管理信息系統(第六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王樂鵬 潘華 編著《電網企業信息化原理及應用》,中國電力出版社
|
學校簡介
上海電力學院是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工為主,兼有理、文、管、經等學科,主干學科電力特色明顯的高等學校,是上海市9所“卓越工程師”學校之一,是中國獨立建制的三所電力高校之一,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電力本科高校,為我國電力工業和其他主干行業、大型集團公司及重點企業培養了大量的技術骨干或領導干部,有“電力工程師的搖籃”、電力界“黃埔軍校”、“光明使者”的美稱。
專業特色
電力工程經濟與管理(專業代碼:0808Z2,工學電氣類)由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現代電力企業管理”為基礎發展而來,擁有一支實力較為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研究生指導教師1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電力工程經濟與管理專業一級學科為電氣工程。本學科為電力、經濟與管理相交叉的新興學科:基于現代電力系統,借鑒技術經濟學、工程管理學和能源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對電力系統規劃、建設、運營中的各種經濟管理問題展開研究,涉及電力工業經濟分析與管理的各個領域。
本學科已在“電力工程項目管理、電力企業運營管理、電力企業風險管理以及電力能源經濟分析”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和特色,與電力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研究課題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以及各級電力公司和發電集團等,年均科研經費150多萬元。
本學科擁有良好的科學研究條件,在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現代電力企業管理”、上海市高校內涵建設085工程項目“能源經濟與服務管理”和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等支持下,建設完成了“電力信息管理研究平臺”,含有“新能源經濟仿真實驗室、智能電網下電力企業管理模擬實驗室、電力經濟與管理實驗中心、工程管理實訓中心、物流管理實訓中心”等諸多實驗室和實訓中心,有力保障了本學科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導師隊伍:
施泉生,曾芬鈺,慈向陽,孫建梅,張世翔,趙文會,崔樹銀,楊太華,潘華,侯建朝,馬曉青,彭文兵,孫波,謝品杰,王輝,譚忠富(外聘),白建華(外聘),李江林(外聘)
導師簡介
施泉生,男,1961年9月生,上海市人。現任上海電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管理科學、系統科學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及在電力系統的應用工作,擅長數據分析,邏輯推導,定量決策,系統優化和管理工作。1982年7月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原華東化工學院)數理系應用數學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90年3月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運籌與管理專業,獲得管理工程理學碩士。曾參加我國第一臺125MW發電機組仿真機的研制工作;主講“運籌學”、“系統工程”、“決策支持系統”、“模型論”等課程;分別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電網技術》、《中國電力》、《電力自動化設備》等雜志公開發表相關論文120多篇,研究方向涉及到電力系統安全評價、電力企業風險控制、智能電網管理等領域;出版教材4本、專著4本,主持各類課題近20多項;其中主持研究的“萊蕪電廠實物—價值綜合型投入產出模型編制和應用”獲得1995年全國電力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一等獎;分別獲得2005、2013年度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次。2007年獲得上海市育才獎;2008年獲得上海市高等教學名師獎;2009年領銜的“運籌學”教學團隊被評為上海市級教學團隊;2009年獲得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10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講的“運籌學”課程于2013年獲得“上海市高校精品課程”稱號;2014年領銜的“電力能源優化決策”研究團隊獲得了2011-2013年度上海市“教育先鋒號”榮譽稱號。郵箱:shiqs@126.com。
趙文會:博士,教授,現任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2003年于遼寧師范大學數學系取得碩士學位,2006年于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取得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能源環境政策分析和電力系統分析與優化,對控制理論也有一定的基礎。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其中EI檢索6篇,ISTP檢索5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基于節能減排的發電權與排污權組合交易模型(7140316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我國可再生能源替代的經濟和環境效應及激勵機制研究(11YJC790295);主持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基于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風電建設優化模型及其實證分析(09ZR1413100);主持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中完成1項:基于節能減排的發電權與排污權組合交易優化模型及其利益分配(2014BJB017)、跨行政區域污染控制與協調管理機制研究(2008EZH001);主持上海市教委創新課題2項目,其中完成1項: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績效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13ZS121)、基于市場模式的初始排污權分配機制有效性評價及優化設計(09YZ335)。此外,主持完成國家能源局華東監管局委托課題1項:基于電力分析的華東區域經濟景氣指數研究;參與電力能源企業委托課題多項。郵箱:wenhui_zhao@163.com。
曾芬鈺:女,1966年3月生,湖南湘潭人,教授。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后。曾任上海電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現任上海電力學院圖書館館長。研究的主要領域和方向:能源經濟與政策、區域經濟、城市經濟、公共管理與政策。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3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轉載)。在《學術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宏觀經濟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寧波電業局、上海國際汽車城、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綠化市容行政事務中心等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等。上海高校首批示范性全英語教學課程負責人。主講《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國際營銷》(英)等課程。曾榮獲“上海市育才獎”、上海電力學院“我心目中好老師”、“優秀教師”、“優秀主講教師”等榮譽稱號。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項。
潘華:男,1976年12月出生,碩士,副教授。2003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畢業。作為項目第二負責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主持了多項橫向課題的研究,累計發表了學術論文20余篇,獲得軟件著作權登記3項。主講“管理信息系統”、“電力信息化與決策支持”、“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電力信息化與決策支持,電力工程管理。分別作為第二和第三完成人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曾獲得上海市育才獎、上海電力學院“師德標兵”、“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特別榮譽等稱號。
楊太華:男,博士,教授,1995年同濟大學土木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并取得博士學位。1999年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訪問學者,現為上海電力學院工程管理教研室教授。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基金項目、國際合作課題及橫向科研項目近50余項。1998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49772164),曾參與了三峽工程、上海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四號線、六號線、七號線、11號線、上海復興東路雙層隧道工程、南京過江隧道工程等大型工程項目的實施、科研和項目管理,出版專著《水電工程中的巖體滲流耦合問題及安全風險研究》和《區域電網建設安全風險識別及應對策略研究(以華東電網為例)》,在“自然災害學報”、“巖土工程學報”、“系統管理學報”、“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同濟大學學報”等權威性刊物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約60余篇(其中10篇論文被國際SCI、EI等檢索收錄),主要承擔《工程項目管理》、《安全工程學》、《施工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電力工程防災減災、施工技術、項目管理、電力系統安全管理等。E-mail:yangth@shiep.edu.cn。
孫建梅:女,教授。于2005年獲得東南大學防災減災專業工學博士學位,2005~2007年在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工作,2010~2011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學者。自2002年以來,主要從事土木工程結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結構抗震研究、電力工程經濟與管理、新能源及節能研究、建筑節能設計及能評分析等多個領域內開展課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共主持和參與了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多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等。共撰寫30余篇期刊學術論文,其中被SCI和EI收錄10篇。
張世翔:男,博士后,教授,現任上海電力學院科研處副處長、學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同濟大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后,進入上海電力學院工作后,歷任教研室主任、教工黨支部書記和專業負責人、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電力企業信息化,智能電網、新能源與物聯網的融合,電力工程經濟與管理、電力安全與能源安全、電氣工程與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已主持完成與電力企業信息化、智能電網相關的國家教育部科研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級課題2項、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資助計劃項目1項、上海市重點學科子課題1項、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子課題2項、上海電力學院教學科研項目10項。與電力企業合作完成產學研項目多項。還曾參與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項、國家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1項等。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EI收錄。作為主編和參編出版電力企業信息化類“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3部,作為主編出版能源經濟與服務管理類“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1部,出版專著1部。曾獲得“上海電力學院優秀共產黨員”、“上海電力學院優秀主講教師”、“上海電力學院優秀青年教師”、“上海電力學院科研新星”等榮譽稱號和全國課題研究優秀成果獎等。郵箱:zsxwh@126.com
謝品杰:男,1976年5月出生,浙江永嘉人,2009年6月獲得華北電力大學管理學博士,同時進入上海電力學院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力風險管理、電力能源經濟。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上海市教委科創項目各一項,在《電工技術學報》、《電網技術》等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十多篇。郵箱:yjzxpj@163.com。
侯建朝:男,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讀博士后。主要從事電力能源經濟等方面研究。在《中國工業經濟》、《JournalofEnergyEngineering》、《中國電力》、《統計與決策》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多篇,其中SCI檢索論文1篇,CSSCI檢索論文2篇,CSCD檢索論文2篇,EI檢索2篇。承擔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我國省區大氣污染派飯差異溯源及減排交易措施研究》、上海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省區電力生產碳排放和電力消費隱含碳排放差異及驅動因素研究》等縱向項目,企業委托項目《電力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研究》,參與其他橫向和縱向項目10多項。目前為《AppliedEnergy》、《中國電力》等期刊特約審稿人。郵箱:hdshuoyu@126.com。
王輝:博士,副教授。于2005年在上海理工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專業碩士學位,2009年3月獲得上海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復雜網絡健壯性。在復雜網絡健壯性優化相關領域,如社會經濟網絡脆弱性、網絡動態演化模型、智能電網健壯性、網絡結構特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學術積累。主持承擔了三個上海市級別的研究性課題。一是“對稱性視角下世界經濟網絡結構動態演化理論和應用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10YS163);二是“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智能電網魯棒性研究”(上海市教委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項目,sdl09015);三是“復雜網絡健壯性優化模型與實證研究”(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ZR1417700)。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論文,在國內外權威刊物上(包括PhysicalReviewE、PhysicA、JournalofSystemsScienceandComplexity)發表論文16篇,其中SCI收錄5篇,EI錄2篇,ISTP收錄1篇。郵箱:wanghuilele@gmail.com
慈向陽:男,1967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1987年9月-1991年7月就讀于華東理工大學化工機械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95年9月-1998年1月就讀于上海財經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經濟。目前正在主持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和一項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并承擔一項經濟與管理學院“085”開放式科研基金項目,曾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學術專著1部。聯系方式:cxy_1013@sina.com。
崔樹銀:男,1968年3月出生,副教授。200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為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負責人。研究方向為電力企業經營管理。公開發表論文20多篇,編著《發電企業信息化》、《現代發電企業管理》。主持完成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項目1項,上海電力學院博士啟動基金項目1項。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1項。兩次獲得上海電力學院優秀教學成果獎。先后被評為上海電力學院“優秀主講教師”和上海電力學院優秀教師。
孫波:女,1982年生。2004年蘇州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基地)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2009年于中國科學院大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上海電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工作,副教授。目前已完成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一項,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各一項,企業咨詢研究課題2項。研究領域為電動汽車接入電網的優化調度管理,儲能的經濟評估。目前的已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文章十多篇,其中EI檢索收錄8篇,核心期刊5篇。
彭文兵:男,1983.11-1987.1 83236部隊對越自衛反擊戰;1987.1-1995.7 中日合資廣遠食品有限公司;1995.9-1998.6 復旦大學人文學院、日本研究中心;1999.3-2001.10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攻讀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2001.12-2003.10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后;2003.10-2004.9 廣州科技信托投資公司基金負責人;2004.9-至今,上海電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工作。長期兼任證券、期貨公司自營投資顧問。主要研究方向:電力金融、投融資制度、能源體制變遷對能源企業及宏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馬曉青:女,教授,1965年10月1日出生,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浙江大學管理學院(CARD中心)博士后,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訪問學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學教授,現任上海電力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社會兼職:山西澤州農村商業銀行獨立董事、首席顧問,上海恒精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管理顧問。目前的已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文章十多篇,專著出版物6本,參與主持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上海市教委科創項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及與企業合作項目十余項。
李江林:男,1956年6月生,中共黨員,工學博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74年7月高中畢業并參加工作,78年2月--82年元月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自動化專業讀書,獲得工學學士學位;82年元月--84年7月在湖北宜昌葛洲壩水電廠工作,擔任電氣專職工程師職務。84年7月--90年4月在江蘇徐州礦務局供電處工作,先后擔任供電處生技科科長、副總工程師職務。90年4月—93年9月徐州詫城發電廠(公司)工作,擔任總工程師并兼任馬來西亞古晉電廠工程部總經理職務。93年8月被聘為電氣高級工程師。93年9月--96年7月中國礦業大學電力傳動及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獲得工學碩士學位。97年9月--2000年7月中國礦業大學電力傳動及自動化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3月—2005年8月在南京大陸軟件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任副總經理職務。2005年8月—2007年8月南京大陸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兼新能源產業部總經理。2007年8月—2014年6月徐州華美熱電副總經理。2014年6月內退。特長領域:發電企業生產技術管理、軟件(信息)公司的管理、常規能源和新能源規劃與開發、IT規劃、發電企業管理咨詢、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數字化電廠、知識管理、企業信息門戶、流程管理、電子商務等。郵箱:li-jianglin@163.com
譚忠富,男,1964年11月出生,吉林省長嶺人,博士后,北京能源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導,上海電力學院“光明學者”特聘教授,碩導。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6項,及企業委托科研項目30多項,發表SCI、EI、ISTP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4部。研究方向為:電力經濟、能源經濟、能源風險。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溫馨提示: 該信息自網絡渠道整理,沒有辨別其有效真實性,若對本信息有意向,請聯系院校老師核實。若有不妥,請聯系我們刪除。同時提醒大家,在調劑復試階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過程中涉及金錢等,切勿相信,謹防上當受騙。謝謝。 刪除信息請聯系 tiaoji@163.com
公眾號:考研信息網
查國家線、研究生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