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1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2017年國家統考研究生調劑計劃:
專業名稱
|
專業代碼
|
學位類別
|
研究方向
|
復試科目
|
聯系電話
|
電路與系統
|
080902
|
學術型碩士
|
1、風光發電技術
2、計算機控制
3、信號檢測與信息處理、
4、通信與信息系
5、統微納制造技術等方向
|
復試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何小海,嚴華著,科學出版社,2011年。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信號與系統:《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四版,吳大正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數字信號處理:《數字信號處理》,第三版,高西全、丁玉美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
0951-2066625,2067930
|
計算機技術
|
085211
|
專業學位碩士
|
我院與計算機學院聯合培養“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該專業碩士點調劑名額較多,歡迎調劑。
|
復試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信號與系統:《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四版),吳大正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何小海,嚴華著,科學出版社,2011年。
數據庫系統原理:《數據庫系統概論》(第四版)王珊、薩師煊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數字圖像處理:《數字圖像處理》(MATLAB版),岡薩雷斯(美),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年。
軟件工程:《軟件工程》,鄭人杰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操作系統:《計算機操作系統》(修訂版)湯子瀛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
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五版·立體化教材)白中英等主編,科學出版社,2013年。
|
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951—2066625史老師
聯系地址:北方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辦公室(17號樓4樓)
郵箱:435905141@qq.com
調劑申請表發送至: 435905141@qq.com
北方民族大學是國家民委直屬院校,學校位于塞上江南銀川市。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有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動化系、電氣工程系以及測控技術與儀器系,有電氣專業綜合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電子工藝實訓部及基礎物理實驗中心。下設“電路與系統”碩士學位點和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以及電子信息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信息工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電路與系統為自治區重點學科、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自動化專業為自治區重點專業、自治區優勢特色專業。目前,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共有1900多人,研究生70多人。2017年1月,“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被列為寧夏一流學科A類范圍進行建設。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較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人,副高級職稱23人;有博導4人,碩導2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1人,在讀博士2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0多人。教師中有“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1名、國家民委領軍人才1人,自治區政府津貼1人,寧夏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寧夏“313人才工程”2人、寧夏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寧夏國內引才312計劃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計劃1人、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計劃1人。
科學研究方面,學院確定了優勢方向,優化整合師資力量和實驗室資源,集中力量在優勢點上實現突破。目前學院擁有自治區級“風光發電及自動化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有“新能源技術研究所”、“控制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所”3個研究所,有“工業過程控制自動化”、“信息檢測與智能儀表”兩個主要從事橫向科研的團隊。學院先后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3項,主持完成教育部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項,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12項,主持完成寧夏科技攻關項目1項,主持完成或在研寧夏自然科學基金14項,主持完成或在研寧夏高等學校科研項目13項,還先后承擔校級科研30余項。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檢索40余篇,EI檢索70多篇,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或科技進步獎2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近27項,其中獲得授權10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90多項,獲授權50多項。2011年以來,學院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經費累計1300多萬元。
學院教學及科研實驗室環境及條件優越。現有實驗用房面積7215多平米,儀器設備總值約6500多萬元,并有激光雷達大氣遙感探測、光伏轉化研究、風光互補發電、電氣測試、機器視覺等多個科研平臺。
北方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生導師:
虎恩典,男,1956年6月生,回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工業自動化、計算機控制等。
張秀霞,女,1963年4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納米薄膜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研究、太陽能電池窗口材料及其疊層太陽能光電電池的應用研究、生物質能與太陽熱動力發電方面的研究。
蔡靜之,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檢測與信息處理 、機電控制工程 、數控技術。
王福平,男,1963年10月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檢測與計算機控制應用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
劉芳,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電路與系統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電力電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風力發電技術、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分布式電源技術等。
毛建東,男,1975 年10 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光電檢測技術、激光雷達系統研究與設計、智能控制、圖像處理與檢測、農業物聯網技術等。
劉煒,男,1963年1月生,副教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儀器。
楚栓成,男,1963 年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及調制解調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
穆春陽,男,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嵌入式系統與技術。
韋海成,男,1974年7月,博士學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平板顯示技術、電子薄膜材料、圖像處理等。
王君瑞,女,1978年3月生,博士學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電子技術,電機控制,風力發電系統等。
馬行,女,1980年6月生,博士學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視覺、智能信息處理、視頻圖像處理等。
趙虎,男,1975年生,在讀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激光雷達大氣遙感探測。
李紅梅,女,1975年3月,博士研究生,教授,無損檢測及數值仿真計算
張東利,男,1969年7月 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馬玉韜,男,1974年8月,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濾波器設計和應用、優化理論和應用
張新聞,男,1976年10月,在讀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電能質量分析與控……
潘俊濤,男,1983年7月,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模糊控制及應用非線性控制及應用。
李學生,男,1977年5月,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變壓器、電機電磁機理研究及電磁、熱、結構耦合新能源發電。
康學亮,男,1983年6月,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微納光學器件的設計與仿真、二次光學設計。
張白,男,1981年3月,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精密測控技術與儀器激光干涉測量技。
另外,學院還再國家電網寧夏公司、寧夏能源集團以及部分大型電氣制造企業的聘有企業碩士生導師7人。
2025考研復試特訓班【1v1個性批改+模擬面試+聽口糾音】
溫馨提示: 該信息自網絡渠道整理,沒有辨別其有效真實性,若對本信息有意向,請聯系院校老師核實。若有不妥,請聯系我們刪除。同時提醒大家,在調劑復試階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過程中涉及金錢等,切勿相信,謹防上當受騙。謝謝。 刪除信息請聯系 tiaoji@163.com
當前關注此學校的用戶
公眾號:考研信息網
查國家線、研究生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