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商務英語(BEC)核心詞匯(初級、中級)
- 所屬分類:
- 作者:
出國留學考試學習中心 編
- 出版社:
中國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511405166
- 出版日期:2010-8-1
-
原價:
¥32.00元
現價:¥23.00元
圖書簡介
韓少功 莫言 張煒 王安憶 閻連科 李銳 張承志 林白
蘇童 格非 余華 李洱 遲子建 阿來
范小青 鐵凝 蔣韻 東西 艾偉 殘雪 孫郁
蔡翔 李慶西 陳思和 王德威 南帆 王曉明 溫儒敏 程光煒 孫紹振 丁帆
陳平原 許子東 耿占春 李歐梵 崔衛平 王堯 王鴻生
郜元寶 張新穎 謝有順 陳曉明 張光芒 吳義勤 季紅真 羅振亞 奧茲
唐曉渡 施戰軍 洪治綱 吳俊 黃發有 張學聽 王光東
目錄
20世紀以來,至少有四次“何謂文學”的爭辯為文學史所銘記。首先,“五四”新文學運動終結了古典文學傳統。雕琢、阿諛、陳腐、鋪張、迂晦、艱澀——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不憚于用眾多的貶義詞抨擊古典文學。“五四”新文學運動主將把文學奉為“為人生的藝術”,“雕蟲小技”開始被賦予歷史重任。40年代之后,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革命的名義要求文學,“大眾”和“工農兵”是文學必須圍繞的關鍵詞。20世紀80年代至今,又有兩度火星四濺的爭論形成了理論漩渦。80年代初期,人們力圖將文學從政治的劫持中解救出來。文學不是口號與傳聲筒,文學不是階級斗爭的工具——文學就是文學本身。純文學,文學自律,為藝術而藝術,不及物的文學,這些觀念逐一登陸。人們試圖強調文學的本質規定,從而抗拒政治以及別的什么對于文學的任意侵犯。另一輪的爭論發生于21世紀之初,聲勢浩大的“文化研究”是這一輪爭論的知識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