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_files/book/5ddf7247aeddd6a50960db719a48d621.jpg)
中國醫學史---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第九版)
- 所屬分類:
高等院校醫..
- 作者:
常存庫,張成博 主編
-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ISBN:9787513209878
- 出版日期:2012-8-1
-
原價:
¥20.00元
現價:¥16.30元
圖書簡介
常存庫等編著的《中國醫學史》是在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基礎上編寫而成,介紹了中醫學自古及今的發展歷史,通過歷史陳述,理清中醫學的發展過程,展示中醫學的歷史成就.闡明中醫學術特點,揭示中醫學發展的歷史規律。
《中國醫學史》的教學對象是中醫藥院校各專業五年制學生。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醫學的源流,理解中醫學的特色,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基本素質。同時,也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鞏固中醫專業思想,為學習其他課程奠定基礎。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發展過程
一、原始醫藥經驗積累
二、中醫學術體系形成
三、實用經驗擴張發展
四、學術理論總結探索
五、中醫學鼎盛與創新
六、中西醫學交匯撞擊
第二節 中醫學的歷史成就
一、周代至三國時期的醫藥成就
二、晉代至唐代的醫藥成就
三、宋代至元代的醫藥成就
四、明代至清代的醫藥成就
第三節 中醫學的學術特點
一、中醫學的觀念系統及其特點
二、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及其特點
三、中醫學的技術系統及其特點
第一章 醫藥的起源(遠古~公元前21世紀)
第一節 考古與神話傳說
一、考古發現
二、神話與傳說
第二節 衛生保健
一、居處
二、衣著
三、食物與用火
四、導引
五、婚配
第三節 醫藥知識
一、藥物
二、針灸
三、外治法
第四節 多種醫藥起源論
一、醫源于圣人
二、醫源于巫
三、醫源于動物本能
四、醫食同源
第五節 中醫學起源的地域與人文因素
一、中醫學起源的地域因素
二、中醫學起源的人文因素
第二章 早期醫藥經驗與中醫學術方向(夏~春秋前21世紀前476年)
第~節 對疾病的認識和診治
一、對疾病的認識
二、對疾病的診治
第二節 藥物知識
一、藥物數量與種類
二、酒與湯液的意義
第三節 衛生保健與醫事制度
一、衛生保健活動
二、醫事制度建設
第四節 醫學理論的萌芽
一、相關的哲學思想
二、病因學
三、預防思想
四、中醫學術的歷史方向
第三章 中醫學術體系的建立(戰國~三國前475~265年)
第一節 諸漢墓出土醫書
一、內容概述
二、出土醫書分析
第二節 四大經典的內容與價值
一、《黃帝內經》
二、《黃帝八十一難經》
三、《神農本草經》
四、《傷寒雜病論》
第三節 理法方藥體系和辯證論治原則
一、理、法、方、藥體系的內容和特點
二、辨證論治原則的基本精神
第四章 醫學各科的充分發展(兩晉~五代,265~960年)
第一節 古醫籍的整理與注釋
一、《黃帝內經》的整理注釋
二、《傷寒雜病論》的整理注釋
第二節 脈學與病源證候學的總結
一、脈學的總結與普及
二、病源證候學的探索
第三節 綜合方書的編撰
一、《肘后救卒方》的特點與成就
二、《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醫學成就
三、《外臺秘要》的成就與價值
第四節 藥物學的發展
一、藥物學著作的出現
二、藥物種類的豐富
三、分類方法的進步
四、藥物炮制規范的建立
五、煉丹術與制藥化學
六、國家藥典的出現
第五節 臨證各科的發展與特點
一、針灸
二、外科
三、傷科
四、婦產科
五、兒科
六、按摩科
七、五官科
八、內科
第六節 醫學教育和醫政制度
一、醫學教育
二、醫政制度
第七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印醫藥交流
四、中越醫藥交流
五、中國與阿拉伯諸國的醫藥交流
第五章 臨床經驗的總結與理論升華(宋~元,960~1368年)
第一節 醫政設施的進步
一、改進醫事管理
二、開設國家藥局
三、發展醫學教育
第二節 古醫籍的整理與方書成就
一、醫籍的整理與刊行
二、方書的編著與發展
第三節 藥物學的發展
一、綜合性本草學成就
二、本草學的專題研究與發揮
第四節 醫學各科的成就
一、病因病機的發揮
二、診斷學的進展
三、解剖學與法醫學
四、針灸學
五、內科
六、外科
七、傷科
八、婦產科
九、兒科
第五節 學派爭鳴與各家學說
一、劉完素與火熱論
二、張元素與臟腑辨證論
三、張從正與攻邪論
四、李果與脾胃論
五、朱震亨與滋陰論
六、王好古與陰證論
第六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醫藥交流
四、中國與阿拉伯地區的醫藥交流
第六章 中醫學的鼎盛與創新(明~清鴉片戰爭前,1368~1840年)
第一節 中醫學的成熟與昌盛
一、醫學著述、醫學雜志、學術團體
二、臨證各科的發展
三、方劑學的成熟與發展
四、醫事制度與衛生預防
第二節 醫學的創新趨勢
一、藥物學的發展與探索
二、傳染病研究的方向與成就
三、解剖生理學的探索
第三節 經典醫籍注釋
一、儒學對中醫經典研究的影響
二、《內經》的注釋及分類研究
三、《傷寒論》的研究
四、《神農本草經》輯復研究的高潮
第四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國與朝鮮、日本的醫藥交流
二、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其他亞非國家的醫藥交流
第七章 中西醫學的交匯與沖突(鴉片戰爭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840—1949年)
第一節 中醫學的一般狀況
一、文獻整理研究與一般醫學著述
二、藥物學與方劑學成就
三、臨證各科成就
四、中醫學校、學會與雜志的創辦
第二節 西方醫學的傳入與發展
一、西方醫學的傳入
二、西醫學在中國的發展
第三節 中西醫匯通與中醫科學化思潮
一、中西醫匯通派及主要代表醫家
二、中醫科學化思潮
三、中西醫關系的科學與文化分析
第八章 中醫學的新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后)
第一節 中醫事業的方針、政策
第二節 中醫事業的繁榮
一、中醫醫療
二、中醫教育
三、中醫科研
四、新聞出版與學術團體
五、中藥生產與科研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的興起
第四節 中醫學在國外
一、國外中醫學術團體
二、國外的中醫醫療
三、國外的中醫科研
四、國際中醫教育
第五節 中醫現代化的前景與展望
一、學術思想活躍,學術視野開闊
二、科研水平不斷升級
三、科研成果日益豐碩
附錄一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附錄二中國醫學大事年表
常存庫等編著的《中國醫學史》是在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基礎上編寫而成,介紹了中醫學自古及今的發展歷史,通過歷史陳述,理清中醫學的發展過程,展示中醫學的歷史成就.闡明中醫學術特點,揭示中醫學發展的歷史規律。 《中國醫學史》的教學對象是中醫藥院校各專業五年制學生。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中醫學的源流,理解中醫學的特色,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基本素質。同時,也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鞏固中醫專業思想,為學習其他課程奠定基礎。
緒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發展過程 一、原始醫藥經驗積累 二、中醫學術體系形成 三、實用經驗擴張發展 四、學術理論總結探索 五、中醫學鼎盛與創新 六、中西醫學交匯撞擊 第二節 中醫學的歷史成就 一、周代至三國時期的醫藥成就 二、晉代至唐代的醫藥成就 三、宋代至元代的醫藥成就 四、明代至清代的醫藥成就 第三節 中醫學的學術特點 一、中醫學的觀念系統及其特點 二、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及其特點 三、中醫學的技術系統及其特點 第一章 醫藥的起源(遠古~公元前21世紀) 第一節 考古與神話傳說 一、考古發現 二、神話與傳說 第二節 衛生保健 一、居處 二、衣著 三、食物與用火 四、導引 五、婚配 第三節 醫藥知識 一、藥物 二、針灸 三、外治法 第四節 多種醫藥起源論 一、醫源于圣人 二、醫源于巫 三、醫源于動物本能 四、醫食同源 第五節 中醫學起源的地域與人文因素 一、中醫學起源的地域因素 二、中醫學起源的人文因素 第二章 早期醫藥經驗與中醫學術方向(夏~春秋前21世紀前476年) 第~節 對疾病的認識和診治 一、對疾病的認識 二、對疾病的診治 第二節 藥物知識 一、藥物數量與種類 二、酒與湯液的意義 第三節 衛生保健與醫事制度 一、衛生保健活動 二、醫事制度建設 第四節 醫學理論的萌芽 一、相關的哲學思想 二、病因學 三、預防思想 四、中醫學術的歷史方向 第三章 中醫學術體系的建立(戰國~三國前475~265年) 第一節 諸漢墓出土醫書 一、內容概述 二、出土醫書分析 第二節 四大經典的內容與價值 一、《黃帝內經》 二、《黃帝八十一難經》 三、《神農本草經》 四、《傷寒雜病論》 第三節 理法方藥體系和辯證論治原則 一、理、法、方、藥體系的內容和特點 二、辨證論治原則的基本精神 第四章 醫學各科的充分發展(兩晉~五代,265~960年) 第一節 古醫籍的整理與注釋 一、《黃帝內經》的整理注釋 二、《傷寒雜病論》的整理注釋 第二節 脈學與病源證候學的總結 一、脈學的總結與普及 二、病源證候學的探索 第三節 綜合方書的編撰 一、《肘后救卒方》的特點與成就 二、《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醫學成就 三、《外臺秘要》的成就與價值 第四節 藥物學的發展 一、藥物學著作的出現 二、藥物種類的豐富 三、分類方法的進步 四、藥物炮制規范的建立 五、煉丹術與制藥化學 六、國家藥典的出現 第五節 臨證各科的發展與特點 一、針灸 二、外科 三、傷科 四、婦產科 五、兒科 六、按摩科 七、五官科 八、內科 第六節 醫學教育和醫政制度 一、醫學教育 二、醫政制度 第七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印醫藥交流 四、中越醫藥交流 五、中國與阿拉伯諸國的醫藥交流 第五章 臨床經驗的總結與理論升華(宋~元,960~1368年) 第一節 醫政設施的進步 一、改進醫事管理 二、開設國家藥局 三、發展醫學教育 第二節 古醫籍的整理與方書成就 一、醫籍的整理與刊行 二、方書的編著與發展 第三節 藥物學的發展 一、綜合性本草學成就 二、本草學的專題研究與發揮 第四節 醫學各科的成就 一、病因病機的發揮 二、診斷學的進展 三、解剖學與法醫學 四、針灸學 五、內科 六、外科 七、傷科 八、婦產科 九、兒科 第五節 學派爭鳴與各家學說 一、劉完素與火熱論 二、張元素與臟腑辨證論 三、張從正與攻邪論 四、李果與脾胃論 五、朱震亨與滋陰論 六、王好古與陰證論 第六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醫藥交流 四、中國與阿拉伯地區的醫藥交流 第六章 中醫學的鼎盛與創新(明~清鴉片戰爭前,1368~1840年) 第一節 中醫學的成熟與昌盛 一、醫學著述、醫學雜志、學術團體 二、臨證各科的發展 三、方劑學的成熟與發展 四、醫事制度與衛生預防 第二節 醫學的創新趨勢 一、藥物學的發展與探索 二、傳染病研究的方向與成就 三、解剖生理學的探索 第三節 經典醫籍注釋 一、儒學對中醫經典研究的影響 二、《內經》的注釋及分類研究 三、《傷寒論》的研究 四、《神農本草經》輯復研究的高潮 第四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國與朝鮮、日本的醫藥交流 二、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其他亞非國家的醫藥交流 第七章 中西醫學的交匯與沖突(鴉片戰爭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840—1949年) 第一節 中醫學的一般狀況 一、文獻整理研究與一般醫學著述 二、藥物學與方劑學成就 三、臨證各科成就 四、中醫學校、學會與雜志的創辦 第二節 西方醫學的傳入與發展 一、西方醫學的傳入 二、西醫學在中國的發展 第三節 中西醫匯通與中醫科學化思潮 一、中西醫匯通派及主要代表醫家 二、中醫科學化思潮 三、中西醫關系的科學與文化分析 第八章 中醫學的新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后) 第一節 中醫事業的方針、政策 第二節 中醫事業的繁榮 一、中醫醫療 二、中醫教育 三、中醫科研 四、新聞出版與學術團體 五、中藥生產與科研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的興起 第四節 中醫學在國外 一、國外中醫學術團體 二、國外的中醫醫療 三、國外的中醫科研 四、國際中醫教育 第五節 中醫現代化的前景與展望 一、學術思想活躍,學術視野開闊 二、科研水平不斷升級 三、科研成果日益豐碩 附錄一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附錄二中國醫學大事年表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內科學(七版/本科臨床/十一五規劃/配光盤) | 陸再英 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79.00¥63.20 |
詳情 |
診斷學(七版/本科臨床/配光盤) | 陳文杉 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65.00¥52.00 |
詳情 |
內科學(二版/八年制/配光盤)(上下冊) | 王吉耀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39.00¥111.20 |
詳情 |
外科學 第七版(本科臨床/十一五規劃/配光盤) | 吳在德 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78.00¥62.40 |
詳情 |
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25.00¥24.80 |
詳情 | |
內科護理學(五版/本科護理/配光盤) | 尤黎明 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89.00¥78.30 |
詳情 |
神經病學(二版/八年制/配光盤) | 吳江 主編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98.00¥78.40 |
詳情 |
婦產科學(七版/本科臨床/十一五規劃/配光盤) | 樂杰 主編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43.00¥34.40 |
詳情 |
中藥學——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供中.. | 高學敏 主..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42.00¥33.60 |
詳情 |
婦產科學(二版/八年制/配光盤) | 豐有吉等 ..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人體解剖學彩色圖譜(第二版).全國規劃教材配套用書(最清.. | 隋鴻錦 等.. | 人民軍醫出版社 | ¥69.00¥52.40 |
詳情 |
兒科學(七版/本科臨床/十一五規劃/配光盤) | 沈曉明 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46.00¥36.80 |
詳情 |
臨床診斷學(二版/八年制/配光盤) | 歐陽欽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96.00¥76.80 |
詳情 |
系統解剖學 第七版 (本科臨床/十一五規劃/配光盤) | 柏樹令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67.00¥53.60 |
詳情 |
外科學:上下冊(配光盤) | 陳孝平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39.00¥111.20 |
詳情 |
方劑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二版】 | 鄧中甲 主..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31.00¥27.30 |
詳情 |
病理學(第2版)含光盤 | 陳杰 等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109.00¥87.20 |
詳情 |
生理學 第7版(含光盤) | 朱大年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44.00¥35.20 |
詳情 |
生物化學 第七版(十一五規劃/配光盤) | 查錫良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藥理學(第七版/本科藥學) | 朱依諄等 ..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69.00¥55.20 |
詳情 |
病理學(七版/本科臨床/十一五規劃/配光盤) | 李玉林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59.00¥47.20 |
詳情 |
病理生理學(第二版/配光盤) | 李桂源 主..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65.00¥52.00 |
詳情 |
眼科學(二版/八年制/配光盤) | 葛堅 主編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99.00¥79.20 |
詳情 |
醫學影像診斷學(三版/本科影像/配光盤) | 白人駒 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83.00¥66.40 |
詳情 |
外科護理學學習指導及習題集——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 | 曹偉新 等..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46.00¥37.6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