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章出版·2013最新版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考試專用教材:《申論》標準預測試卷..
- 所屬分類:
公安錄警考..
- 作者:
宏章教育公務員考試研究院 編
- 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0981
- 出版日期:2011-3-1
-
原價:
¥25.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一)
(流動兒童的幸福)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二)
(科學規劃城市建設)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三)
(土壤環境保護與治理)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四)
(超級富豪班)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五)
(失能老年人的晚年)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六)
(高考焦慮)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七)
(公務員選拔考核問題)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八)
(醫療體制改革)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九)
(關愛“空巢老人”)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十)
(網絡發展與著作權保護)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十一)
(文化產業安全發展問題)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十二)
(以房養老問題)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十三)
(產業結構調整)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十四)
(虐童事件引反思,幼兒教育需更多“關愛”)
《申論》標準預測試卷(十五)
(“壓力山大”,幸福在哪里?)
目錄
隨著流動人口在規模上的不斷增大,結構上也發生了重要變化,農民進城由最初的“單身式”或“夫妻式”逐漸發展為“舉家遷移”。據統計,截至2003年,全國6一l4歲隨父母進城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大約643萬人。
河北省婦聯與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聯合開展的“河北省困境兒童生存與發展狀況調查”,涉及石家莊、邯鄲、保定、滄州、承德、張家口等6市,在對流動兒童的調查中,獲得好的教育是孩子“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動兒童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有著強烈的要求,他們甚至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學習改變命運。而很多進城的家長對農村教育失去信心,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進城上學。
農民工大批進城,孩子也逐漸遠離鄉土,不僅造成了農村的日益荒蕪凋敝,那些進城的孩子,離開了鄉土的庇護,也不得不面對與城市融合的困境。
調查顯示,流動兒童同城市兒童相比,有著極不相同的生活環境。他們進入城市后,一方面欣賞城市的美麗與繁華,另一方面對流人地缺乏認同感。
雖然多數流動兒童非常珍惜得之不易的機會,學習刻苦勤奮,成績優異,但也有的不能很快適應城市生活,或因時常冒出方言,或者家庭經濟條件差、穿著落后、不懂同學間談論的流行話題等等,而產生自卑情緒,擔心在學校受歧視,
日常學習生活中戒備心強,與城市學生關系疏遠,平時只同與自己家庭情況類似的孩子交往,陷入“孤僻”的生活圈子,在多元文化溝通與融合的社會中,存在著程度不同的交往障礙。
流動兒童的家長把孩子從農村帶到城市,雖然絕大部分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成長,但他們整日早出晚歸,忙于打工、經商,仍舊缺乏與孩子必要的溝通和照顧,也無法及時疏導孩子的心理,以致孩子不得不在鄉村與城市的沖突中自己“突圍”。
另外,目前義務教育適齡流動兒童上學雖然相對容易,但也不是所有公立學校的大門都向流動兒童開放,很多流動兒童仍集中在城市中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學校。
記者走訪過的河北省一所學校,從1995年開始接收流動兒童,目前在校生90%以上是“外來戶”。對打工者子女來說,接觸的大多仍是類似的家庭,對城市文明的了解和接觸較少,基本上被隔離在城市生活方式之外。這些孩子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語言表達、衛生狀況等并沒有得到改善,更多地保留了在農村時的習慣,他們身在城市卻很少能得到城市文明的熏陶,沒有及時完成社會化過程,實際上成了被邊緣化的一個群體。
城鄉的沖突還不止于此,一面是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另一面卻是城里人對流人城市的孩子往往存有抵觸或戒備。
有些公辦學校被指定為打工子女學校后,因大量招收流動兒童,成為城市中的“農村學校”,受到當地城市居民的歧視和排斥。一位老師坦言,學校自從打工者子女增多,每學年招生時只有流動兒童的父母前來咨詢,很少有城市孩子的家長過問,這對學校生源影響極大。
5.2003年,為使農民工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發布。《通知》要求,“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要求流人地政府采取多種形式,接收農民工子女在當地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入學。在入學條件等方面,農民工子女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學校不得違規亂收費,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要酌情減免費用。”
……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