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第1版 (2013年10月1日)
- 平裝: 282頁
- 語種: 簡體中文
- 開本: 32
- ISBN: 9787101095555
- 條形碼: 9787101095555
- 商品尺寸: 20.8 x 14.8 x 1.8 cm
- 商品重量: 358 g
- 品牌: 中華書局
- 定價:32元
圖書描述
《走神:連岳城市畫報專欄十年精選》是知名作家連岳先生在《城市畫報》開設的專欄文字精選集,時間跨度為十年。連岳討論的話題非常廣泛,同性戀法律、閱讀、減肥、比基尼、球賽、摩門教徒身份、奈保爾、杰克遜的死亡、曼德拉與監獄、植物的生長細節、美劇、心理學、網絡、人性……等等,都是他關注的范圍,《走神:連岳城市畫報專欄十年精選》行文別出心裁,有故事,有觀點,有幽默,引發我們對人生與社會的思考和體悟,培養開放的心態,與連岳一起成長。
商品描述
編輯推薦
知名作家連岳《城市畫報》專欄十年精選集,篇篇精彩,文風明快犀利,給人帶來思考的樂趣。
收錄八幅精美彩圖,體驗不一樣的閱讀滋味。
《走神:連岳城市畫報專欄十年精選》作者連岳以情感專欄知名,從最早的《我愛問連岳》開始,受到大批年輕女讀者追捧。其評論隨筆《來去自由》也開啟他另一條有別于此的路徑,而《城市畫報》專欄以十年的漫長時間打磨、浸潤,一個更加成熟與理性的連岳脫胎而出。在這些隨筆文字里,讀者可以感受到強烈的人文氣息,與連岳一起成長。連岳的文字,簡短可讀,蘊含著一個現代公民的視角,常常能予人啟發,體驗成長,感知社會。
收錄八幅精美彩圖,體驗不一樣的閱讀滋味。
《走神:連岳城市畫報專欄十年精選》作者連岳以情感專欄知名,從最早的《我愛問連岳》開始,受到大批年輕女讀者追捧。其評論隨筆《來去自由》也開啟他另一條有別于此的路徑,而《城市畫報》專欄以十年的漫長時間打磨、浸潤,一個更加成熟與理性的連岳脫胎而出。在這些隨筆文字里,讀者可以感受到強烈的人文氣息,與連岳一起成長。連岳的文字,簡短可讀,蘊含著一個現代公民的視角,常常能予人啟發,體驗成長,感知社會。
媒體推薦
(連岳的文章)舒服,自然……是一種很溫和的方式來溝通自我的觀點,沒有強加,沒有黑白是非必須辨別的要求,只有一點:獨立思考。謝謝陪伴。
——豆瓣讀者 twopersons
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讓我鼓掌,小小的文章總是讓人會心一笑、若有所思,是我臨睡前必翻閱的書。連岳,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作品。祝開心。
——豆瓣讀者 135****4312看完《走神》,容易煩躁的心態終慢慢安定下來,才看清自己缺失什么,又需要什么!e累正面情緒,像蜘蛛有了蛛網,既柔韌得經得起真相的一撞,又能自得其樂。
——豆瓣讀者 邁方
推薦連岳的專欄集《走神》,適合在地鐵上、床上、馬桶上閱讀。
——新浪微博讀者 丨Chao丨
——豆瓣讀者 twopersons
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讓我鼓掌,小小的文章總是讓人會心一笑、若有所思,是我臨睡前必翻閱的書。連岳,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作品。祝開心。
——豆瓣讀者 135****4312看完《走神》,容易煩躁的心態終慢慢安定下來,才看清自己缺失什么,又需要什么!e累正面情緒,像蜘蛛有了蛛網,既柔韌得經得起真相的一撞,又能自得其樂。
——豆瓣讀者 邁方
推薦連岳的專欄集《走神》,適合在地鐵上、床上、馬桶上閱讀。
——新浪微博讀者 丨Chao丨
作者簡介
連岳,國內最活躍的專欄作家之一。1970年生,原名鐘曉勇,福建長汀人,曾做過教師、檢察官、記者、編輯,文字多見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壹周》《心理月刊》《城市畫報》等知名報刊,廣受歡迎。著有《我愛問連岳》(系列)、《神了》、《來去自由》等書。現居廈門鼓浪嶼。
目錄
自序:十年才入自由主義的門
智力的秘密土地
一百年內最偉大的肛門
閱讀就是酷
甜可以更甜,苦卻不會更苦
只需要五十個字
我們為什么要有平坦的腹部
當我們老了……
一只老鼠的“頭文字D”
曼德拉是人不是神
絕了假正經
狄更斯及其朋友的手從云端伸下
猴子給的公平
恨美
MTV一代
智力的秘密土地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隱身人及越獄者
便利店是有文化的地方
我崇拜的冬瓜
寂靜的童貞
我的罪名與刑期
所以請長漂亮一點
會唱歌的鳥才是好鳥
大隱英雄
水中的克拉克
啤酒瓶必須冰凝水珠
只有平凡的力量
只有平凡的力量
沒有香味的Google圖書館
奈保爾的心理地圖
假死一次
我們在死亡里融化
不想工作的正當性
冬天了,變成夸父
彈孔
閱讀的挽歌
植物的生死細節
戲劇費用不得挪作戰爭費用
聽聞杰克遜死訊的那一天
胡說八道
時空穿梭術尚未在未來發明
唵嘛呢叭咪牛
感恩的消化系統
中產階級的臥室責任
罪該萬死
什么是先進的勵志文化
觀淫之神
有縫的墻
不還嘴的秘密
應該接受情人檢測的愛情
一夫多妻前的不論斷
舌頭唱片
更好的種子
金錢教育
一個人的光之喻
合十
邊界
沒有“如果你是誰”,只有“你是誰”
請讓我遠離試探
更好的種子
仇恨正當開放
懷舊的人,要謹慎啊
最標準的口音
誰來生孩子
棉花中的棉蟲般自在
你就是個普通人
太過純潔,不宜久留
過載
吾不忍其觳觫
蝸牛都知道
試試吧
愛·做
有些有意思的東西會出現
距離
好人陷阱
人的釋放
必要之內
輕微的美德
錢的定義
不值得奶酪稍稍停留
給信心
留名欲的驅動力
任何一只狗都能弄崩潰
保持懷疑
站在分岔路口的圣人
隱性炫耀
凝視
緩沖
鳥人
不愛,則一直會是荒原
在不安全的日子里
胡扯十一條
什么是道德利器
紙執
復眼
你是蝴蝶
輕微的美德
智力的秘密土地
一百年內最偉大的肛門
閱讀就是酷
甜可以更甜,苦卻不會更苦
只需要五十個字
我們為什么要有平坦的腹部
當我們老了……
一只老鼠的“頭文字D”
曼德拉是人不是神
絕了假正經
狄更斯及其朋友的手從云端伸下
猴子給的公平
恨美
MTV一代
智力的秘密土地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隱身人及越獄者
便利店是有文化的地方
我崇拜的冬瓜
寂靜的童貞
我的罪名與刑期
所以請長漂亮一點
會唱歌的鳥才是好鳥
大隱英雄
水中的克拉克
啤酒瓶必須冰凝水珠
只有平凡的力量
只有平凡的力量
沒有香味的Google圖書館
奈保爾的心理地圖
假死一次
我們在死亡里融化
不想工作的正當性
冬天了,變成夸父
彈孔
閱讀的挽歌
植物的生死細節
戲劇費用不得挪作戰爭費用
聽聞杰克遜死訊的那一天
胡說八道
時空穿梭術尚未在未來發明
唵嘛呢叭咪牛
感恩的消化系統
中產階級的臥室責任
罪該萬死
什么是先進的勵志文化
觀淫之神
有縫的墻
不還嘴的秘密
應該接受情人檢測的愛情
一夫多妻前的不論斷
舌頭唱片
更好的種子
金錢教育
一個人的光之喻
合十
邊界
沒有“如果你是誰”,只有“你是誰”
請讓我遠離試探
更好的種子
仇恨正當開放
懷舊的人,要謹慎啊
最標準的口音
誰來生孩子
棉花中的棉蟲般自在
你就是個普通人
太過純潔,不宜久留
過載
吾不忍其觳觫
蝸牛都知道
試試吧
愛·做
有些有意思的東西會出現
距離
好人陷阱
人的釋放
必要之內
輕微的美德
錢的定義
不值得奶酪稍稍停留
給信心
留名欲的驅動力
任何一只狗都能弄崩潰
保持懷疑
站在分岔路口的圣人
隱性炫耀
凝視
緩沖
鳥人
不愛,則一直會是荒原
在不安全的日子里
胡扯十一條
什么是道德利器
紙執
復眼
你是蝴蝶
輕微的美德
序言
十年才入自由主義的門
當我變成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以后,才感覺到了平靜。
人天生就是自由主義者,我也不例外。從二十七歲接觸到王小波、羅素、哈耶克、波普爾等人的作品,讀、寫、做,一直到現在,十六七年過去了,才可以真地認定自己是個自由主義者。
這點在整理《城市畫報》十年專欄的過程中,更加明顯地感覺到。
不算自夸的話,文學性的語言在三十來歲就有了信心,但這十來年,寫得最多的論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時政評論專欄為主,自己的轉折點,應該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的時評專欄,以為是微博類的文字更靈活、更直接、更生動地取代平面媒體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對時事的關心度也直線下降,不再喜歡第一時間點評論事情,等它塵埃落定吧,可塵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說的呢?——當然,在微博上到達這點,又遲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識到。
越來越無所謂,難道就是自由主義者?
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了,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里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并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有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關注的點越來越具體,回歸到自己,才慢慢發現了自由。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向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在《城市畫報》的專欄,也是論述性的文字,由于媒體的屬性,它不像時政類評論那么“強硬”,柔軟一些,時間跨度也長,半個月一篇的文章,寫每一篇,你都不覺得自己有什么變化,把兩百多篇快進看完,演化就出來了;挑文章,最早幾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刪除那些攻擊性強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斷、太強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軟,近一兩年的,則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后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別人跳舞。
祖國、國家、民族、家族這些集體詞匯,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義的人,都容易發現它們的主要功效就是用來壓迫個人,個人無法逃逸,當然就沒自由。
但是集體主義詞匯,換個面目出現,你卻很難拒絕。
以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的這首《懺悔文》為例: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后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后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們奔我而來,
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我長久為之感動,所以覺得自己有“為他人說話”的義務。直到后來才意識到,這只是新的集體主義,是一種包裝得比較巧妙的脅迫。在各類網絡留言中,有人把它譯成了比較直白的文字:你現在不幫我,以后你倒霉,我也不管你。
我本來就不需要人管,我本來就沒權利要求他人為我說話,我是自己的主人,各人是各人的主人,只有集體主義才害怕這些,才要求人們捆綁在一起。
認識到馬丁·尼莫拉之類的優秀演說家也是個集體主義者,個人的另一只腳才從集體中脫離,我的自由主義才算入了門,宣傳機器愛好的集體主義詞匯別來煩我,反對者愛好的集體主義詞匯也干擾不了我。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我不為別人代言,別人也不要為我代言;你爭你的權利,我爭我的權利,我們不交換;你爭你的自由,我爭我的自由,我只對自己負責。
這個線路圖,留在了一個十年的專欄里。所以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寫一個十年的專欄,不停和自己對話,總能想清楚一些東西。我能想清楚一個小問題,你也許能想清楚大問題。
當我變成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以后,才感覺到了平靜。
人天生就是自由主義者,我也不例外。從二十七歲接觸到王小波、羅素、哈耶克、波普爾等人的作品,讀、寫、做,一直到現在,十六七年過去了,才可以真地認定自己是個自由主義者。
這點在整理《城市畫報》十年專欄的過程中,更加明顯地感覺到。
不算自夸的話,文學性的語言在三十來歲就有了信心,但這十來年,寫得最多的論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時政評論專欄為主,自己的轉折點,應該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的時評專欄,以為是微博類的文字更靈活、更直接、更生動地取代平面媒體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對時事的關心度也直線下降,不再喜歡第一時間點評論事情,等它塵埃落定吧,可塵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說的呢?——當然,在微博上到達這點,又遲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識到。
越來越無所謂,難道就是自由主義者?
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了,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里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并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有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關注的點越來越具體,回歸到自己,才慢慢發現了自由。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向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在《城市畫報》的專欄,也是論述性的文字,由于媒體的屬性,它不像時政類評論那么“強硬”,柔軟一些,時間跨度也長,半個月一篇的文章,寫每一篇,你都不覺得自己有什么變化,把兩百多篇快進看完,演化就出來了;挑文章,最早幾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刪除那些攻擊性強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斷、太強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軟,近一兩年的,則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后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別人跳舞。
祖國、國家、民族、家族這些集體詞匯,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義的人,都容易發現它們的主要功效就是用來壓迫個人,個人無法逃逸,當然就沒自由。
但是集體主義詞匯,換個面目出現,你卻很難拒絕。
以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的這首《懺悔文》為例: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后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后他們追殺天主教徒,
我沒有說話
——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們奔我而來,
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我長久為之感動,所以覺得自己有“為他人說話”的義務。直到后來才意識到,這只是新的集體主義,是一種包裝得比較巧妙的脅迫。在各類網絡留言中,有人把它譯成了比較直白的文字:你現在不幫我,以后你倒霉,我也不管你。
我本來就不需要人管,我本來就沒權利要求他人為我說話,我是自己的主人,各人是各人的主人,只有集體主義才害怕這些,才要求人們捆綁在一起。
認識到馬丁·尼莫拉之類的優秀演說家也是個集體主義者,個人的另一只腳才從集體中脫離,我的自由主義才算入了門,宣傳機器愛好的集體主義詞匯別來煩我,反對者愛好的集體主義詞匯也干擾不了我。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我不為別人代言,別人也不要為我代言;你爭你的權利,我爭我的權利,我們不交換;你爭你的自由,我爭我的自由,我只對自己負責。
這個線路圖,留在了一個十年的專欄里。所以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寫一個十年的專欄,不停和自己對話,總能想清楚一些東西。我能想清楚一個小問題,你也許能想清楚大問題。
文摘
好人陷阱
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再講一次:
某地發生兇案,迅速抓到殺人嫌犯,證人證言一應俱全,就是他干的,他無論如何喊冤都沒人聽?伤_實是冤枉的,僥幸逃離的真兇也良心難受,于是他去向一個神父懺悔,說出來后,果然好多了。
可以這神父受不了了,他只好去找另一個神父懺悔,以緩解自己承受的壓力;每個知道這個邪惡秘密的神父都去找另一個神父懺悔,最后,全國的神父都知道了這個秘密。當然,他們每個人都嚴守懺悔者的秘密,所以法官無法得知真相。
行刑的那一天,那個被冤枉的人哭著對神父說:真不是我干的……
神父說:孩子,我早知道不是你干的。
這叫一個淚奔淚流啊。
這個故事是把某種邏輯推演到極致:聽人懺悔的人必須保守他人的秘密,這樣懺悔制度才能保存。這就是懺悔的程序正義。如果你為了救一個人破壞它,搞得人人從此不再相信神父,那么,現實將變得更壞:不僅真兇,所有人都不會來懺悔了,而蒙冤者照樣要死。
一個社會應該避免落入“好人陷阱”,即太愛當好人,從而越了界,最后把整個社會搞亂。應該鼓勵人人把自己的分內事做好。蓋茨在經商時,在商言商,毫不留情,所以成為世界首富;身份轉換成慈善家后,又傾囊而出,立地成佛。他若在經商時只想當好人,可能不得不破產,最后世界也得不了他的好。
再說一個早年的故事。國門剛開時,有人出洋留學,每日早起做好事,自覺把一些公共場所的衛生給做了,干了很久,也沒人贊揚他,也弄不來什么榮耀名頭,一怒之下不干了,資本主義真是太腐朽。結果同學來質問他:你今天為什么不打掃衛生了?他解釋半天,別人還是理解不了,你干活,應該就是收了報酬,不然你替別人免費干活,那個原本應該做事的人就在騙取工資,而雇主又犯下監管不力的錯,你一個好心,把所有事情都搞亂了。
后來,終于有人提醒大家過海關時不要幫助他人拿東西,無論看起來多吃力,多么蒼老可憐——這在做好事教程中,是一定要幫的——他的包里,說不定就有毒品等著闖關,被查到了,就是你去坐牢,查不出,你就幫販毒集團做了好事——由于你毫無知情,神態自若,也許成功率更高。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王小波先生原來說過,大意是,宣傳一個無償給人理發的人,就制造了一百個貪小便宜的人。社會總的道德水準反而下降了。
所以,人該做的,反而是控制自己,愛心泛濫后,接下來你會做的,往往是侵入他人的私域:反正是為了你好,你怎么可以怪我呢?
盡本分是最大的好,哪怕你這個神父越界了可以平一起冤案,也不要沖動。
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再講一次:
某地發生兇案,迅速抓到殺人嫌犯,證人證言一應俱全,就是他干的,他無論如何喊冤都沒人聽?伤_實是冤枉的,僥幸逃離的真兇也良心難受,于是他去向一個神父懺悔,說出來后,果然好多了。
可以這神父受不了了,他只好去找另一個神父懺悔,以緩解自己承受的壓力;每個知道這個邪惡秘密的神父都去找另一個神父懺悔,最后,全國的神父都知道了這個秘密。當然,他們每個人都嚴守懺悔者的秘密,所以法官無法得知真相。
行刑的那一天,那個被冤枉的人哭著對神父說:真不是我干的……
神父說:孩子,我早知道不是你干的。
這叫一個淚奔淚流啊。
這個故事是把某種邏輯推演到極致:聽人懺悔的人必須保守他人的秘密,這樣懺悔制度才能保存。這就是懺悔的程序正義。如果你為了救一個人破壞它,搞得人人從此不再相信神父,那么,現實將變得更壞:不僅真兇,所有人都不會來懺悔了,而蒙冤者照樣要死。
一個社會應該避免落入“好人陷阱”,即太愛當好人,從而越了界,最后把整個社會搞亂。應該鼓勵人人把自己的分內事做好。蓋茨在經商時,在商言商,毫不留情,所以成為世界首富;身份轉換成慈善家后,又傾囊而出,立地成佛。他若在經商時只想當好人,可能不得不破產,最后世界也得不了他的好。
再說一個早年的故事。國門剛開時,有人出洋留學,每日早起做好事,自覺把一些公共場所的衛生給做了,干了很久,也沒人贊揚他,也弄不來什么榮耀名頭,一怒之下不干了,資本主義真是太腐朽。結果同學來質問他:你今天為什么不打掃衛生了?他解釋半天,別人還是理解不了,你干活,應該就是收了報酬,不然你替別人免費干活,那個原本應該做事的人就在騙取工資,而雇主又犯下監管不力的錯,你一個好心,把所有事情都搞亂了。
后來,終于有人提醒大家過海關時不要幫助他人拿東西,無論看起來多吃力,多么蒼老可憐——這在做好事教程中,是一定要幫的——他的包里,說不定就有毒品等著闖關,被查到了,就是你去坐牢,查不出,你就幫販毒集團做了好事——由于你毫無知情,神態自若,也許成功率更高。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王小波先生原來說過,大意是,宣傳一個無償給人理發的人,就制造了一百個貪小便宜的人。社會總的道德水準反而下降了。
所以,人該做的,反而是控制自己,愛心泛濫后,接下來你會做的,往往是侵入他人的私域:反正是為了你好,你怎么可以怪我呢?
盡本分是最大的好,哪怕你這個神父越界了可以平一起冤案,也不要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