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綱要(修訂版) 葉蜚聲,徐通鏘 ..
- 所屬分類:
成人教育中..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301163108
- 出版日期:
-
原價:
¥23.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博雅語言學教材系列:語言學綱要(修訂版)》有兩種印刷封面,隨機發貨!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語言學綱要(修訂版)
作者:
葉蜚聲,徐通鏘
市場價:
23元
文軒網價:
18.4元【80折】
ISBN號:
9787301163108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語種:
出版時間:2010-09-01
版次:
頁數:
印刷時間:2010-02-01
印次:
字數: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主編推薦
《語言學綱要(修訂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博雅語言學教材系列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九章,主要內容包括:語言的功能、語文是符號系統、語音和音系、語法、語義和語用等方面。
目錄
導 言
一 語言學的對象和學科性質
二 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
三 語言學的應用價值
第一章 語言的功能
第一節 語言的社會功能
一 語言的信息傳遞功能
二 語言的人際互動功能
第二節 語言的思維功能
一 語言和思維的關系
二 語言思維功能的生理基礎
三 兒童語言習得與思維的發展
四 關于聾啞人的語言和思維
五 思維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維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 語言是符號系統
第一節 語言符號的性質和特點
一 語言和說話
二 語言與符號
第二節 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一 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線條性
二 語言符號的層級體系
三 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第三節 語言符號系統是人類特有的
一 人類語言符號和其他動物“語言”的根本區?
二 語言是其他動物和人類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第三章 語音和音系
第一節 語音和音系的區別與聯系
一 語音學和音系學
二 語音和音系的最小線性單位――音素與音位
三 國際音標
第二節 從聲學看語音
一 語音四要素
二 音質的聲學分析
三 聲學分析的儀器和軟件
第三節 從發音生理看語音
一 發音器官
二 兩類音素:元音和輔音
三 元音
四 輔音
第四節 音位與音系
一 對立和互補
二 音位和音位變體
三 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
第五節 音位的聚合
一 區別特征
二 音位聚合群
第六節 語音單位的組合
一 音節
二 語流音變
三 韻律層級
第四章 語 法
第一節 語法和語法單位
一 語言結構是有規則的
二 語法的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
三 語法單位
第二節 組合規則
一 語素組合成詞的規則
二 詞組成詞組和句子的規則
三 組合的層次性
四 組合的遞歸性和開放性
第三節 聚合規則
一 詞類
二 形態
三 語法范疇
第四節 變換
一 變換和句型
二 變換和句法同義
三 變換和句法多義
第五節 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
一 語言的語法結構類型
二 語法結構不能分優劣
三 語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語義和語用
第一節 詞匯和詞義
一 詞和詞匯
二 詞的詞匯意義
三 詞義的概括性
第二節 詞義的各種關系
一 一詞多義
二 同義關系
三 反義關系
四 詞義的上下位關系
五 詞的語義特征和語義場
第三節 句義
一 詞語的搭配和詞義在句義中的實現
二 句子的語義結構和人類經驗的映像
三 句法語義范疇和屬于說話者的人類經驗映像
四 句子的真值和句義的蘊涵、預設關系
第四節 語用
一 語境與語境義
二 話題和說明
三 焦點和預設
四 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的言內意外
五 言語行為
第六章 文字和書面語
第一節 文字和語言
一 文字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文字的基本性質
三 漢字和漢語
第二節 文字的基本性質與文字的產生
一 實物記事
二 圖畫記事
三 刻劃符號
四 早期文字:原始的圖畫文字
第三節 共時文字系統的特點及分類
一 從文字的次小單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類
二 從文字的最小單位看文字的不同類型
第四節 文字的發展與傳播
一 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
二 自源文字的發展
三 他源文字的創新與文字的換用
四 文字適應語言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
五 漢字與漢語拼音
第五節 書面語
一 口語和書面語
二 書面語的保守性和書面語的改革
三 書面語的規范
第七章 語言演變與語言分化
第一節 語言演變的原因和特點
一 社會、人際交流是語言演變的基本條件
二 語言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和語言的演變
三 語言演變的特點
第二節 語言的分化
一 語言隨著社會的分化而分化
二 社會方言
三 地域方言
四 親屬語言和語言的譜系分類
第八章 語言的接觸
第一節 社會接觸與語言接觸
第二節 不成系統的詞匯借用
一 借詞
二 借詞與社會
第三節 語言聯盟與系統感染
一 語言聯盟與社會
二 系統感染
第四節 語言的替換和底層
一 語言替換
二 語言替換的社會原因
三 自愿替換和被迫替換
四 語言替換的過程
五 語言換用與底層遺留
第五節 通用書面語、民族/國家共同語進入方言或
民族語的層次
一 通用書面語與地方語
二 文白異讀與漢語方言中的通用語層次
三 外族書面語的層次
四 共同語
第六節 語言接觸的特殊形式――混合語
一 “洋涇浜”
二 混合語
三 我國境內的土漢語和混合語
四 世界語
第九章 語言系統的演變
第一節 語音的演變
一 何以知道語音的演變
二 語音演變的規律性和演變機制
三 語音對應關系和歷史比較法
第二節 語法的演變
一 組合規則的演變
二 聚合類的演變
三 類推
四 結構的重新分析
五 語法化
第三節 詞匯和詞義的演變
一 新詞產生、舊詞消亡和詞語替換
二 詞匯演變與語言系統
三 詞義的演變
修訂版各章主要修訂說明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博雅語言學教材系列:語言學綱要(修訂版)》有兩種印刷封面,隨機發貨!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語言學綱要(修訂版) |
作者: | 葉蜚聲,徐通鏘 |
市場價: | 23元 |
文軒網價: | 18.4元【80折】 |
ISBN號: | 9787301163108 |
出版社: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語種: |
出版時間:2010-09-01 | 版次: | 頁數: |
印刷時間:2010-02-01 | 印次: | 字數: |
溫馨提示:出版時間超過3年的圖書,因長時間儲存可能會產生紙張缺陷,敬請諒解! |
主編推薦 | |
《語言學綱要(修訂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博雅語言學教材系列 |
內容簡介 | |
本書共分九章,主要內容包括:語言的功能、語文是符號系統、語音和音系、語法、語義和語用等方面。 |
目錄 | |
導 言 一 語言學的對象和學科性質 二 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 三 語言學的應用價值 第一章 語言的功能 第一節 語言的社會功能 一 語言的信息傳遞功能 二 語言的人際互動功能 第二節 語言的思維功能 一 語言和思維的關系 二 語言思維功能的生理基礎 三 兒童語言習得與思維的發展 四 關于聾啞人的語言和思維 五 思維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維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 語言是符號系統 第一節 語言符號的性質和特點 一 語言和說話 二 語言與符號 第二節 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一 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線條性 二 語言符號的層級體系 三 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第三節 語言符號系統是人類特有的 一 人類語言符號和其他動物“語言”的根本區? 二 語言是其他動物和人類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第三章 語音和音系 第一節 語音和音系的區別與聯系 一 語音學和音系學 二 語音和音系的最小線性單位――音素與音位 三 國際音標 第二節 從聲學看語音 一 語音四要素 二 音質的聲學分析 三 聲學分析的儀器和軟件 第三節 從發音生理看語音 一 發音器官 二 兩類音素:元音和輔音 三 元音 四 輔音 第四節 音位與音系 一 對立和互補 二 音位和音位變體 三 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 第五節 音位的聚合 一 區別特征 二 音位聚合群 第六節 語音單位的組合 一 音節 二 語流音變 三 韻律層級 第四章 語 法 第一節 語法和語法單位 一 語言結構是有規則的 二 語法的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 三 語法單位 第二節 組合規則 一 語素組合成詞的規則 二 詞組成詞組和句子的規則 三 組合的層次性 四 組合的遞歸性和開放性 第三節 聚合規則 一 詞類 二 形態 三 語法范疇 第四節 變換 一 變換和句型 二 變換和句法同義 三 變換和句法多義 第五節 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 一 語言的語法結構類型 二 語法結構不能分優劣 三 語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語義和語用 第一節 詞匯和詞義 一 詞和詞匯 二 詞的詞匯意義 三 詞義的概括性 第二節 詞義的各種關系 一 一詞多義 二 同義關系 三 反義關系 四 詞義的上下位關系 五 詞的語義特征和語義場 第三節 句義 一 詞語的搭配和詞義在句義中的實現 二 句子的語義結構和人類經驗的映像 三 句法語義范疇和屬于說話者的人類經驗映像 四 句子的真值和句義的蘊涵、預設關系 第四節 語用 一 語境與語境義 二 話題和說明 三 焦點和預設 四 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的言內意外 五 言語行為 第六章 文字和書面語 第一節 文字和語言 一 文字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 文字的基本性質 三 漢字和漢語 第二節 文字的基本性質與文字的產生 一 實物記事 二 圖畫記事 三 刻劃符號 四 早期文字:原始的圖畫文字 第三節 共時文字系統的特點及分類 一 從文字的次小單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類 二 從文字的最小單位看文字的不同類型 第四節 文字的發展與傳播 一 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 二 自源文字的發展 三 他源文字的創新與文字的換用 四 文字適應語言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 五 漢字與漢語拼音 第五節 書面語 一 口語和書面語 二 書面語的保守性和書面語的改革 三 書面語的規范 第七章 語言演變與語言分化 第一節 語言演變的原因和特點 一 社會、人際交流是語言演變的基本條件 二 語言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和語言的演變 三 語言演變的特點 第二節 語言的分化 一 語言隨著社會的分化而分化 二 社會方言 三 地域方言 四 親屬語言和語言的譜系分類 第八章 語言的接觸 第一節 社會接觸與語言接觸 第二節 不成系統的詞匯借用 一 借詞 二 借詞與社會 第三節 語言聯盟與系統感染 一 語言聯盟與社會 二 系統感染 第四節 語言的替換和底層 一 語言替換 二 語言替換的社會原因 三 自愿替換和被迫替換 四 語言替換的過程 五 語言換用與底層遺留 第五節 通用書面語、民族/國家共同語進入方言或 民族語的層次 一 通用書面語與地方語 二 文白異讀與漢語方言中的通用語層次 三 外族書面語的層次 四 共同語 第六節 語言接觸的特殊形式――混合語 一 “洋涇浜” 二 混合語 三 我國境內的土漢語和混合語 四 世界語 第九章 語言系統的演變 第一節 語音的演變 一 何以知道語音的演變 二 語音演變的規律性和演變機制 三 語音對應關系和歷史比較法 第二節 語法的演變 一 組合規則的演變 二 聚合類的演變 三 類推 四 結構的重新分析 五 語法化 第三節 詞匯和詞義的演變 一 新詞產生、舊詞消亡和詞語替換 二 詞匯演變與語言系統 三 詞義的演變 修訂版各章主要修訂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