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 陳永彬 等 ..
- 所屬分類:
電子通信培..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15318503
- 出版日期:
-
原價:
¥45.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 作者: 陳永彬 等 市場價: 45元 文軒網價: 35.1元【78折】 ISBN號: 9787115318503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3-08-01 版次:2 頁數:299 印刷時間:2013-08-01 印次:1 字數:506.00千字
主編推薦 陳永彬等編著的《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內容較新,強調主流技術,緊跟技術發展。所選內容主要涉及目前我國電信行業使用的主要設備和技術,在內容闡述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注重對網絡的融合和下一代網絡技術的介紹。本書重點介紹了各種交換技術的背景、原理和主要技術及設備;主要內容涉及交換的基本概念、原理,網絡基本理論,各種主流交換技術及其應用。
本書以語音通信和數據通信及其網絡融合為主線,對電路交換技術、分組交換技術、ATM交換技術、電信工程設計及綜合布線技術進行詳細闡述,同時,第2版增加了交換單元與交換網絡相關內容,從應用的角度對華為C&C08交換機軟硬件進行了詳細闡述,增加了習題種類和數量,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在本書修訂過程中,為了學生更好地拿到程控交換機務員崗位證書,針對培訓大綱要求,增加了C&C08相關內容,這樣就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內容融為一體,便于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
內容簡介 陳永彬等編著的《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從應用角度出發,緊緊圍繞交換的核心,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通信網中各種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特點及其工作原理。
全書共分11章。第1章是緒論,介紹了交換的產生與概念,以及各類交換技術的原理與其發展過程;第2章講解了交換單元及其網絡;第3章闡述了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與技術;第4章敘述了信令系統;第5章介紹了C&C08交換機;第6章講解了通信工程設計與綜合布線技術;第7章闡述了分組交換與幀中繼技術;第8章講解了ATM交換技術;第9章介紹了路由器與IP交換技術;第10章介紹了下一代網絡體系與軟交換;第11章介紹了光交換技術。
本書每章都配有內容簡介,重點、難點、小結和各種類型習題,便于教學和讀者自學。
《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可作為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通信、電子信息類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交換與通信網 1
1.1.1 點對點通信系統 1
1.1.2 交換與交換設備 3
1.1.3 通信網 3
1.1.4 通信網的工作方式 5
1.1.5 交換技術有關術語介紹 6
1.1.6 信息傳送模式 7
1.1.7 信息網絡的分類及其業務特點 8
1.2 交換技術 10
1.2.1 交換技術分類 11
1.2.2 電路交換技術 11
1.2.3 報文交換技術 11
1.2.4 分組交換技術 12
1.2.5 寬帶交換技術 13
1.2.6 通信網的發展趨勢 19
本章小結 20
習題 20
第2章 交換技術基礎 23
2.1 電信交換基礎技術 23
2.2 交換單元與交換網絡 27
2.2.1 概述 27
2.2.2 幾種典型的交換單元 30
2.2.3 交換網絡 35
2.2.4 程控交換機的交換單元與交換網絡 40
2.3 信號數字化技術 49
2.3.1 模擬語音信號的數字化處理 49
2.3.2 圖像與視頻信號的數字化處理 50
2.4 信道共享與復用技術 51
2.4.1 空分復用 51
2.4.2 頻分多路復用 51
2.4.3 時分多路復用 52
本章小結 53
習題 53
第3章 電路交換技術 57
3.1 電路交換機的發展過程及分類 57
3.1.1 電話的產生與電路交換機的演變 57
3.1.2 電路交換機的發展過程 58
3.1.3 電路交換機的分類 60
3.2 電路交換原理與特點 61
3.2.1 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 61
3.2.2 電路交換系統的基本功能 63
3.2.3 電路交換技術的特點 65
3.3 程控數字交換機的硬件結構 65
3.3.1 程控數字交換機的基本結構 65
3.3.2 程控數字交換機硬件功能結構 66
3.4 電路交換機的軟件系統 76
3.4.1 交換軟件的組成和要求 76
3.4.2 呼叫處理程序 78
3.4.3 程序執行管理 85
3.4.4 程序設計語言 89
3.5 電路交換機的指標體系 91
3.5.1 性能指標 91
3.5.2 服務質量指標 92
3.5.3 可靠性指標 93
3.5.4 運行維護指標 93
本章小結 93
習題 94
第4章 信令系統 97
4.1 信令的概念及功能 97
4.1.1 信令的概念 97
4.1.2 信令的功能 98
4.2 信令的分類 98
4.3 信令方式 100
4.4 No.7信令系統 104
4.4.1 中國1號信令 105
4.4.2 No.7信令系統概述 106
4.5 信令網 109
本章小結 112
習題 112
第5章 C&C08程控數字交換機 115
5.1 C&C08系統概述 115
5.1.1 系統結構 116
5.1.2 C&C08的終端系統 120
5.1.3 C&C08交換機的性能特點 121
5.1.4 C&C08交換機的技術指標 124
5.2 C&C08交換機的接口與業務 126
5.2.1 C&C08的接口種類 126
5.2.2 軟件接口 128
5.2.3 C&C08交換機提供的業務與功能 130
5.3 C&C08的硬件系統結構 135
5.3.1 管理與通信模塊(AM/CM) 135
5.3.2 交換模塊 138
5.3.3 C&C08交換機的分級交換過程 143
5.4 C&C08程控數字交換機的軟件系統 144
5.4.1 概述 144
5.4.2 主機軟件 145
5.4.3 終端OAM軟件 148
5.4.4 數據庫 148
5.5 C&C08交換機的管理維護 148
5.5.1 C&C08交換機維護分類 149
5.5.2 C&C08交換機維護管理功能 150
5.5.3 C&C08交換機的管理維護操作 150
5.5.4 C&C08交換機話單信息查詢 151
本章小結 152
習題 153
第6章 通信工程設計與綜合布線技術 157
6.1 概述 157
6.1.1 電信大樓設計、施工及安裝要求 157
6.1.2 通信電源 158
6.1.3 接地系統 158
6.1.4 程控用戶交換機工程設計 159
6.1.5 綜合布線技術 159
6.2 程控用戶交換機工程設計 160
6.2.1 設備選型 160
6.2.2 系統設計 162
6.2.3 電信機房設計 165
6.2.4 電源設計 167
6.3 綜合布線技術 169
6.3.1 綜合布線概述 169
6.3.2 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與常用設備 171
6.3.3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 173
6.3.4 綜合布線系統的施工和驗收 176
本章小結 178
習題 178
第7章 分組交換與幀中繼技術 180
7.1 概述 180
7.1.1 數據通信的概念 180
7.1.2 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結構 181
7.1.3 數據通信網的分類 181
7.1.4 數據通信網的交換方式 182
7.1.5 分組交換網 182
7.1.6 分組交換技術的產生 182
7.2 分組交換原理 182
7.2.1 分組交換的工作原理 182
7.2.2 分組交換方式 184
7.2.3 分組交換方式的主要特征 185
7.3 分組交換技術 185
7.3.1 分組的形成 185
7.3.2 資源分配技術 189
7.3.3 邏輯信道與交換虛電路 190
7.3.4 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 193
7.3.5 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196
7.4 X.25協議 197
7.4.1 X.25協議概述 197
7.4.2 X.25協議的分層結構 198
7.4.3 HDLC簡介 199
7.4.4 LAPB幀結構 199
7.5 分組交換機及其網絡 200
7.5.1 分組交換機在分組網中的作用 200
7.5.2 分組交換機的功能結構 201
7.5.3 分組交換機的指標體系 203
7.5.4 分組交換網絡 203
7.6 幀中繼技術 204
7.6.1 幀中繼技術的產生 204
7.6.2 幀中繼與X.25的比較 205
7.6.3 幀中繼的協議結構與幀格式 206
7.6.4 幀中繼的交換原理 209
7.6.5 幀中繼的主要特點 211
本章小結 211
習題 212
第8章 ATM交換技術 215
8.1 引言 215
8.1.1 ATM交換技術的產生 215
8.1.2 ATM與B-ISDN的發展 217
8.1.3 ATM的標準化組織 218
8.1.4 ATM的研究熱點 218
8.2 異步傳送模式基礎 218
8.2.1 異步傳送模式 218
8.2.2 ATM信元結構 221
8.3 ATM體系結構 224
8.3.1 ATM參考模型 225
8.3.2 ATM協議的平面功能 226
8.3.3 ATM的分層結構與功能 226
8.4 ATM信元傳送處理原則 233
8.5 ATM交換技術 237
8.5.1 ATM交換機的組成 237
8.5.2 ATM交換的基本原理 238
8.5.3 信元交換機構 239
8.6 ATM網接入方式 239
8.6.1 ATM網絡構成 239
8.6.2 ATM網中的用戶接入方式 240
本章小結 241
習題 241
第9章 路由器與IP交換技術 244
9.1 TCP/IP原理 244
9.1.1 TCP/IP體系結構 244
9.1.2 IP地址分配 247
9.1.3 地址解析協議 248
9.1.4 IP協議 250
9.1.5 因特網控制消息協議(ICMP) 251
9.1.6 TCP協議 251
9.1.7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253
9.1.8 IP的未來(IPv6) 253
9.2 路由器工作原理 254
9.2.1 路由器的硬件結構 254
9.2.2 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協議 255
9.3 IP交換技術 258
9.3.1 IP與ATM的比較及相結合的模型 259
9.3.2 IP交換 261
9.4 三層交換技術 263
本章小結 265
習題 266
第10章 下一代網絡體系與軟交換 268
10.1 引言 268
10.1.1 下一代網絡 269
10.1.2 下一代網絡的特點 270
10.1.3 下一代網絡的功能層次 271
10.2 軟交換技術 271
10.2.1 什么是軟交換 271
10.2.2 軟交換技術的主要特點和功能 272
10.2.3 軟交換網絡的體系結構 274
10.3 軟交換的組網技術 275
10.3.1 軟交換所使用的主要協議 275
10.3.2 組網方案 277
10.3.3 軟交換網絡的路由 278
10.3.4 軟交換網絡異地容災 280
10.3.5 軟交換網絡的地址 280
10.4 軟交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280
10.4.1 軟交換技術發展情況 280
10.4.2 軟交換業務的發展 281
10.4.3 軟交換的應用 282
本章小結 282
習題 282
第11章 光交換技術 284
11.1 概述 284
11.1.1 光纖通信 284
11.1.2 全光通信網 286
11.2 光交換器件 286
11.2.1 光開關 286
11.2.2 光調制器 288
11.2.3 光波長轉換器 289
11.2.4 光存儲器 290
11.3 光交換網 291
11.3.1 空分光交換網絡 291
11.3.2 時分光交換網絡 291
11.3.3 波分光交換網絡 292
11.4 光交換系統 293
11.4.1 光交換系統的組成 293
11.4.2 光交換技術的分類 293
11.4.3 光分插復用器和光交叉連接 294
11.4.4 光分組交換 296
11.5 光交換的現狀和發展 297
本章小結 298
習題 298
參考文獻 300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 |
作者: | 陳永彬 等 |
市場價: | 45元 |
文軒網價: | 35.1元【78折】 |
ISBN號: | 9787115318503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3-08-01 | 版次:2 | 頁數:299 |
印刷時間:2013-08-01 | 印次:1 | 字數:506.00千字 |
主編推薦 | |
陳永彬等編著的《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內容較新,強調主流技術,緊跟技術發展。所選內容主要涉及目前我國電信行業使用的主要設備和技術,在內容闡述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注重對網絡的融合和下一代網絡技術的介紹。本書重點介紹了各種交換技術的背景、原理和主要技術及設備;主要內容涉及交換的基本概念、原理,網絡基本理論,各種主流交換技術及其應用。 本書以語音通信和數據通信及其網絡融合為主線,對電路交換技術、分組交換技術、ATM交換技術、電信工程設計及綜合布線技術進行詳細闡述,同時,第2版增加了交換單元與交換網絡相關內容,從應用的角度對華為C&C08交換機軟硬件進行了詳細闡述,增加了習題種類和數量,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在本書修訂過程中,為了學生更好地拿到程控交換機務員崗位證書,針對培訓大綱要求,增加了C&C08相關內容,這樣就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內容融為一體,便于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 |
內容簡介 | |
陳永彬等編著的《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從應用角度出發,緊緊圍繞交換的核心,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通信網中各種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特點及其工作原理。 全書共分11章。第1章是緒論,介紹了交換的產生與概念,以及各類交換技術的原理與其發展過程;第2章講解了交換單元及其網絡;第3章闡述了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與技術;第4章敘述了信令系統;第5章介紹了C&C08交換機;第6章講解了通信工程設計與綜合布線技術;第7章闡述了分組交換與幀中繼技術;第8章講解了ATM交換技術;第9章介紹了路由器與IP交換技術;第10章介紹了下一代網絡體系與軟交換;第11章介紹了光交換技術。 本書每章都配有內容簡介,重點、難點、小結和各種類型習題,便于教學和讀者自學。 《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第2版)》可作為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通信、電子信息類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
目錄 | |
第1章 緒論 1 1.1 交換與通信網 1 1.1.1 點對點通信系統 1 1.1.2 交換與交換設備 3 1.1.3 通信網 3 1.1.4 通信網的工作方式 5 1.1.5 交換技術有關術語介紹 6 1.1.6 信息傳送模式 7 1.1.7 信息網絡的分類及其業務特點 8 1.2 交換技術 10 1.2.1 交換技術分類 11 1.2.2 電路交換技術 11 1.2.3 報文交換技術 11 1.2.4 分組交換技術 12 1.2.5 寬帶交換技術 13 1.2.6 通信網的發展趨勢 19 本章小結 20 習題 20 第2章 交換技術基礎 23 2.1 電信交換基礎技術 23 2.2 交換單元與交換網絡 27 2.2.1 概述 27 2.2.2 幾種典型的交換單元 30 2.2.3 交換網絡 35 2.2.4 程控交換機的交換單元與交換網絡 40 2.3 信號數字化技術 49 2.3.1 模擬語音信號的數字化處理 49 2.3.2 圖像與視頻信號的數字化處理 50 2.4 信道共享與復用技術 51 2.4.1 空分復用 51 2.4.2 頻分多路復用 51 2.4.3 時分多路復用 52 本章小結 53 習題 53 第3章 電路交換技術 57 3.1 電路交換機的發展過程及分類 57 3.1.1 電話的產生與電路交換機的演變 57 3.1.2 電路交換機的發展過程 58 3.1.3 電路交換機的分類 60 3.2 電路交換原理與特點 61 3.2.1 電路交換的基本原理 61 3.2.2 電路交換系統的基本功能 63 3.2.3 電路交換技術的特點 65 3.3 程控數字交換機的硬件結構 65 3.3.1 程控數字交換機的基本結構 65 3.3.2 程控數字交換機硬件功能結構 66 3.4 電路交換機的軟件系統 76 3.4.1 交換軟件的組成和要求 76 3.4.2 呼叫處理程序 78 3.4.3 程序執行管理 85 3.4.4 程序設計語言 89 3.5 電路交換機的指標體系 91 3.5.1 性能指標 91 3.5.2 服務質量指標 92 3.5.3 可靠性指標 93 3.5.4 運行維護指標 93 本章小結 93 習題 94 第4章 信令系統 97 4.1 信令的概念及功能 97 4.1.1 信令的概念 97 4.1.2 信令的功能 98 4.2 信令的分類 98 4.3 信令方式 100 4.4 No.7信令系統 104 4.4.1 中國1號信令 105 4.4.2 No.7信令系統概述 106 4.5 信令網 109 本章小結 112 習題 112 第5章 C&C08程控數字交換機 115 5.1 C&C08系統概述 115 5.1.1 系統結構 116 5.1.2 C&C08的終端系統 120 5.1.3 C&C08交換機的性能特點 121 5.1.4 C&C08交換機的技術指標 124 5.2 C&C08交換機的接口與業務 126 5.2.1 C&C08的接口種類 126 5.2.2 軟件接口 128 5.2.3 C&C08交換機提供的業務與功能 130 5.3 C&C08的硬件系統結構 135 5.3.1 管理與通信模塊(AM/CM) 135 5.3.2 交換模塊 138 5.3.3 C&C08交換機的分級交換過程 143 5.4 C&C08程控數字交換機的軟件系統 144 5.4.1 概述 144 5.4.2 主機軟件 145 5.4.3 終端OAM軟件 148 5.4.4 數據庫 148 5.5 C&C08交換機的管理維護 148 5.5.1 C&C08交換機維護分類 149 5.5.2 C&C08交換機維護管理功能 150 5.5.3 C&C08交換機的管理維護操作 150 5.5.4 C&C08交換機話單信息查詢 151 本章小結 152 習題 153 第6章 通信工程設計與綜合布線技術 157 6.1 概述 157 6.1.1 電信大樓設計、施工及安裝要求 157 6.1.2 通信電源 158 6.1.3 接地系統 158 6.1.4 程控用戶交換機工程設計 159 6.1.5 綜合布線技術 159 6.2 程控用戶交換機工程設計 160 6.2.1 設備選型 160 6.2.2 系統設計 162 6.2.3 電信機房設計 165 6.2.4 電源設計 167 6.3 綜合布線技術 169 6.3.1 綜合布線概述 169 6.3.2 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與常用設備 171 6.3.3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 173 6.3.4 綜合布線系統的施工和驗收 176 本章小結 178 習題 178 第7章 分組交換與幀中繼技術 180 7.1 概述 180 7.1.1 數據通信的概念 180 7.1.2 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結構 181 7.1.3 數據通信網的分類 181 7.1.4 數據通信網的交換方式 182 7.1.5 分組交換網 182 7.1.6 分組交換技術的產生 182 7.2 分組交換原理 182 7.2.1 分組交換的工作原理 182 7.2.2 分組交換方式 184 7.2.3 分組交換方式的主要特征 185 7.3 分組交換技術 185 7.3.1 分組的形成 185 7.3.2 資源分配技術 189 7.3.3 邏輯信道與交換虛電路 190 7.3.4 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 193 7.3.5 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 196 7.4 X.25協議 197 7.4.1 X.25協議概述 197 7.4.2 X.25協議的分層結構 198 7.4.3 HDLC簡介 199 7.4.4 LAPB幀結構 199 7.5 分組交換機及其網絡 200 7.5.1 分組交換機在分組網中的作用 200 7.5.2 分組交換機的功能結構 201 7.5.3 分組交換機的指標體系 203 7.5.4 分組交換網絡 203 7.6 幀中繼技術 204 7.6.1 幀中繼技術的產生 204 7.6.2 幀中繼與X.25的比較 205 7.6.3 幀中繼的協議結構與幀格式 206 7.6.4 幀中繼的交換原理 209 7.6.5 幀中繼的主要特點 211 本章小結 211 習題 212 第8章 ATM交換技術 215 8.1 引言 215 8.1.1 ATM交換技術的產生 215 8.1.2 ATM與B-ISDN的發展 217 8.1.3 ATM的標準化組織 218 8.1.4 ATM的研究熱點 218 8.2 異步傳送模式基礎 218 8.2.1 異步傳送模式 218 8.2.2 ATM信元結構 221 8.3 ATM體系結構 224 8.3.1 ATM參考模型 225 8.3.2 ATM協議的平面功能 226 8.3.3 ATM的分層結構與功能 226 8.4 ATM信元傳送處理原則 233 8.5 ATM交換技術 237 8.5.1 ATM交換機的組成 237 8.5.2 ATM交換的基本原理 238 8.5.3 信元交換機構 239 8.6 ATM網接入方式 239 8.6.1 ATM網絡構成 239 8.6.2 ATM網中的用戶接入方式 240 本章小結 241 習題 241 第9章 路由器與IP交換技術 244 9.1 TCP/IP原理 244 9.1.1 TCP/IP體系結構 244 9.1.2 IP地址分配 247 9.1.3 地址解析協議 248 9.1.4 IP協議 250 9.1.5 因特網控制消息協議(ICMP) 251 9.1.6 TCP協議 251 9.1.7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253 9.1.8 IP的未來(IPv6) 253 9.2 路由器工作原理 254 9.2.1 路由器的硬件結構 254 9.2.2 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協議 255 9.3 IP交換技術 258 9.3.1 IP與ATM的比較及相結合的模型 259 9.3.2 IP交換 261 9.4 三層交換技術 263 本章小結 265 習題 266 第10章 下一代網絡體系與軟交換 268 10.1 引言 268 10.1.1 下一代網絡 269 10.1.2 下一代網絡的特點 270 10.1.3 下一代網絡的功能層次 271 10.2 軟交換技術 271 10.2.1 什么是軟交換 271 10.2.2 軟交換技術的主要特點和功能 272 10.2.3 軟交換網絡的體系結構 274 10.3 軟交換的組網技術 275 10.3.1 軟交換所使用的主要協議 275 10.3.2 組網方案 277 10.3.3 軟交換網絡的路由 278 10.3.4 軟交換網絡異地容災 280 10.3.5 軟交換網絡的地址 280 10.4 軟交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280 10.4.1 軟交換技術發展情況 280 10.4.2 軟交換業務的發展 281 10.4.3 軟交換的應用 282 本章小結 282 習題 282 第11章 光交換技術 284 11.1 概述 284 11.1.1 光纖通信 284 11.1.2 全光通信網 286 11.2 光交換器件 286 11.2.1 光開關 286 11.2.2 光調制器 288 11.2.3 光波長轉換器 289 11.2.4 光存儲器 290 11.3 光交換網 291 11.3.1 空分光交換網絡 291 11.3.2 時分光交換網絡 291 11.3.3 波分光交換網絡 292 11.4 光交換系統 293 11.4.1 光交換系統的組成 293 11.4.2 光交換技術的分類 293 11.4.3 光分插復用器和光交叉連接 294 11.4.4 光分組交換 296 11.5 光交換的現狀和發展 297 本章小結 298 習題 298 參考文獻 300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PLC職業技能培訓及視頻精講——三菱FX 系列(附光盤) | 張運剛,宋..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松下)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6.00¥19.50 |
詳情 |
LED照明設計及工程案例 | 房海明,肖..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48.00¥41.20 |
詳情 |
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三級)(培訓教程) | 《助理電子..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48.00¥34.90 |
詳情 |
PLC與變頻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西門子) | 段剛 主編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5.00¥18.70 |
詳情 |
維修電工(初級職業技能訓練用書) | 王建 等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00¥13.80 |
詳情 |
電工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復審教材) | 楊有啟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5.00¥12.00 |
詳情 |
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 中國就業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6.00¥27.40 |
詳情 |
激光原理與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十二五”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 施亞齊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廖軼涵) | 廖軼涵 主..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4.00¥18.20 |
詳情 |
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職業技能鑒定叢書 | 張栩 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90¥13.20 |
詳情 |
(教材)模擬電子技術(鐵路職業教育鐵道部規劃教材) | 王彥 主編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19.50¥15.60 |
詳情 |
家用電熱器具與電動器具維修工(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 | 《職業技能..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1.50¥16.10 |
詳情 |
電子綜合電路設計與安裝調試(電氣自動化技術金藍領技師教.. | 徐麗萍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7.00¥30.60 |
詳情 |
內外線電工工藝/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8.00¥13.70 |
詳情 |
電工與電子基礎/中級電工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9.00¥14.40 |
詳情 |
維修電工技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用書) | 王兆晶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7.00¥12.30 |
詳情 |
電工學/職業技術教育機電類規劃教材 | 丁承浩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1.00¥15.70 |
詳情 |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剖析 | 高吉祥 主..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9.00¥21.70 |
詳情 |
等離子彩電快修技能圖解精答 | 張新德 等..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30.00¥21.10 |
詳情 |
無線電裝接技能 | 董武,盧津..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10.00¥6.70 |
詳情 |
電子政務(第二版) | 楊路明 等..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38.00¥27.60 |
詳情 |
單片機實戰項目教程 | 高建國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西門子)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4.00¥21.90 |
詳情 |
現代電子工藝 | 王天曦,王..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49.80¥37.8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