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 石明衛,莎柯雪,劉原華 ..
- 所屬分類:
電子通信培..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15333902
- 出版日期:
-
原價:
¥52.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 作者: 石明衛,莎柯雪,劉原華 市場價: 52元 文軒網價: 40.6元【78折】 ISBN號: 9787115333902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4-01-01 版次:1 頁數:391 印刷時間:2014-01-01 印次:1 字數:613.00千字
主編推薦 《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規劃教材·高校系列: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既可以作為通信及電子信息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以有選擇地作為大專和高等職業學校的教材,還可以作為通信工程類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講解了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全書共分10章,主干內容由移動通信基本技術和典型的移動通信系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系統地介紹了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包括無線信道的傳播特性、數字調制解調、抗衰落和組網技術。這部分內容是構建移動通信系統必備的基礎知識。第二部分介紹了典型的移動通信系統,包括TDMA系統GSM及其演進GPRS和EDGE、窄帶CDMA系統IS-95和寬帶CDMA系統WCDMA、TD-SCDMA及CDMA2000。由于GSM系統在整個移動通信發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所以對它的介紹比較全面、完整,而對CDMA系統,重點關注其無線傳輸技術。最后介紹了移動通信發展及演進,包括LTE及LTE-A。為了讓讀者能及時地檢驗和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每章后面都附有豐富的習題。
本書既可以作為通信及電子信息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以有選擇地作為大專和高等職業學校的教材,還可以作為通信工程類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 1
1.1.1 移動通信與固定通信 2
1.1.2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 2
1.2 移動通信系統的分類 3
1.2.1 通信工作方式類別 3
1.2.2 傳輸信號模式類別 5
1.2.3 傳輸承載業務類別 5
1.3 常見的移動通信系統 6
1.3.1 無線電尋呼系統 6
1.3.2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6
1.3.3 無繩電話系統 13
1.3.4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 13
1.3.5 移動衛星通信系統 18
1.3.6 分組無線網 21
1.4 移動通信基本技術 22
1.4.1 移動信道中電波傳播特性的研究 22
1.4.2 調制技術 23
1.4.3 多址方式 24
1.4.4 抗干擾技術 24
1.4.5 組網技術 25
1.5 本書內容安排 27
小結 28
思考題與習題 28
第2章 移動信道的傳播特性 29
2.1 無線電波傳播機制 29
2.1.1 電波傳播方式 29
2.1.2 直射 30
2.1.3 反射 31
2.1.4 折射 33
2.1.5 繞射 34
2.1.6 散射 37
2.2 移動信道的特征 37
2.2.1 傳播路徑與信號衰落 37
2.2.2 陰影效應 38
2.2.3 多普勒效應 39
2.2.4 多徑效應 39
2.2.5 多徑衰落信道的分類 51
2.2.6 衰落儲備 53
2.3 陸地移動信道的場強估算 53
2.3.1 接收機輸入電壓、功率與場強的關系 54
2.3.2 地形、地物分類 55
2.3.3 中等起伏地形上傳播損耗的中值 56
2.3.4 不規則地形上傳播損耗的中值 58
2.3.5 任意地形地區的傳播損耗的中值 60
2.4 移動信道的傳播模型 63
2.4.1 Hata模型 63
2.4.2 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 63
小結 66
思考題與習題 66
第3章 數字調制解調 68
3.1 概述 68
3.1.1 數字調制概念 68
3.1.2 數字調制分類 68
3.1.3 解調 69
3.1.4 數字調制性能指標 69
3.2 數字調制基礎及分析工具 73
3.2.1 基帶信號的復數表示 73
3.2.2 線性調制和非線性調制 74
3.2.3 星座圖 75
3.2.4 噪聲的復基帶描述 76
3.2.5 匹配濾波器及其相關實現 77
3.2.6 I/Q調制器解調器及其特性 78
3.3 線性調制 79
3.3.1 BPSK 79
3.3.2 四相相移鍵控(QPSK) 82
3.3.3 M—PSK 85
3.3.4 多進制正交幅度調制(MQAM) 88
3.4 非線性信道的線性調制方案 92
3.4.1 非線性信道的作用 92
3.4.2 OQPSK 95
3.4.3 π/4QPSK和π/4DQPSK 97
3.5 非線性調制 99
3.5.1 BFSK 100
3.5.2 MSK 101
3.5.3 正交BFSK的功率譜 103
3.5.4 GMSK 105
3.5.5 MFSK 108
3.6 OFDM調制 109
3.6.1 多載波傳輸技術的概念 109
3.6.2 OFDM技術原理 111
3.6.3 OFDM的實現方法和特點 113
小結 114
思考題與習題 115
第4章 抗衰落技術 116
4.1 分集技術 116
4.1.1 基本原理 116
4.1.2 分集方式 117
4.1.3 合并方式 118
4.1.4 合并方式性能比較 119
4.2 均衡技術 123
4.2.1 基本原理 123
4.2.2 線性均衡技術 125
4.2.3 非線性均衡器 129
4.2.4 自適應均衡器 132
4.3 信道編碼 134
4.3.1 基本原理 134
4.3.2 線性分組碼 139
4.3.3 卷積碼 145
4.3.4 Turbo碼 153
4.3.5 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碼 154
小結 156
思考題與習題 157
第5章 組網技術 158
5.1 多址技術 158
5.1.1 頻分多址(FDMA) 158
5.1.2 時分多址(TDMA) 159
5.1.3 碼分多址(CDMA) 161
5.1.4 空分多址(SDMA) 161
5.1.5 混合多址 161
5.1.6 正交頻分多址接入(OFDMA) 162
5.1.7 隨機多址 163
5.2 多信道共用技術 165
5.2.1 多信道共用的話務量分析 165
5.2.2 空閑信道的選取方式 168
5.3 蜂窩小區覆蓋技術 170
5.3.1 蜂窩小區制移動通信 170
5.3.2 蜂窩小區的干擾及其抑制 174
5.3.3 區域覆蓋方式和射頻激勵方式 176
5.3.4 區群的信道配置 177
5.3.5 載頻復用和區群結構 179
5.4 移動通信系統網絡結構 181
5.4.1 概述 181
5.4.2 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結構 182
5.4.3 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結構的演進 184
5.5 移動通信的信令 186
5.5.1 概述 186
5.5.2 接入信令(MS—BSC之間) 189
5.5.3 網絡信令 192
5.6 越區切換 194
5.6.1 概述 194
5.6.2 越區切換涉及的問題 195
5.6.3 越區切換的類型 197
5.7 位置管理 197
5.7.1 位置管理的概念 197
5.7.2 位置管理的內容 198
小結 201
思考題與習題 201
第6章 GSM蜂窩通信系統 203
6.1 GSM系統概述 203
6.1.1 GSM產生的背景 203
6.1.2 GSM的特點 204
6.1.3 GSM系統業務功能 204
6.2 GSM系統結構 205
6.2.1 GSM系統組成 205
6.2.2 GSM網絡接口 208
6.2.3 GSM的區域、號碼、地址與識別 209
6.3 GSM系統無線接口(Um)及傳輸技術 212
6.3.1 GSM無線資源分析 212
6.3.2 GSM無線接口TDMA信道及其相關概念 214
6.3.3 GSM無線接口信號傳輸流程 220
6.3.4 GSM無線接口傳輸控制技術 222
6.4 GSM系統控制與管理 224
6.4.1 位置管理 224
6.4.2 GSM的安全性管理 226
6.4.3 呼叫處理 229
6.4.4 GSM系統的切換 231
6.5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及其演進 233
6.5.1 GPRS體系結構 233
6.5.2 GPRS系統網絡接口及協議體系 235
6.5.3 GPRS空中接口信道結構 237
6.5.4 GPRS的技術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240
6.5.5 GPRS的演進技術——EDGE 241
小結 243
思考題與習題 244
第7章 CDMA技術基礎 245
7.1 CDMA技術基本原理 245
7.2 擴頻通信系統 249
7.2.1 概述 249
7.2.2 擴頻通信系統 253
7.3 CDMA碼序列 260
7.3.1 概述 260
7.3.2 相關函數 260
7.3.3 Walsh碼 261
7.3.4 可變擴頻因子正交碼(OVSF碼) 263
7.3.5 m序列 265
7.3.6 Gold(戈爾德)序列 274
7.3.7 直接序列擴頻通信系統的同步原理 276
7.4 CDMA蜂窩網的關鍵技術 279
7.4.1 功率控制 279
7.4.2 RAKE接收技術 281
7.4.3 軟切換技術 283
7.5 CDMA蜂窩通信系統的容量 284
7.5.1 CDMA蜂窩通信系統的容量 285
7.5.2 CDMA與FDMA、TDMA蜂窩通信系統容量的比較 287
7.5.3 CDMA軟容量 288
小結 289
思考題與習題 289
第8章 窄帶CDMA移動通信系統 291
8.1 系統綜述 291
8.1.1 IS—95標準 291
8.1.2 無線信道 292
8.1.3 系統時間 294
8.1.4 IS—95系統信道的結構分層 295
8.1.5 IS—95系統基本結構 296
8.1.6 IS—95系統基本特征 296
8.2 CDMA正向傳輸 297
8.2.1 正向信道組成框圖 297
8.2.2 正向CDMA的控制信道 298
8.2.3 正向業務信道 303
8.3 CDMA反向傳輸 309
8.3.1 反向信道組成框圖 309
8.3.2 反向接入信道 310
8.3.3 反向業務信道 314
8.4 系統控制功能 317
8.4.1 功率控制 317
8.4.2 CDMA系統切換 320
8.4.3 呼叫處理 322
8.4.4 呼叫流程圖 324
小結 327
思考題與習題 327
第9章 寬帶CDMA移動通信系統 329
9.1 概述 329
9.1.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架構 332
9.1.2 空中接口協議結構 334
9.2 WCDMA系統的無線傳輸技術 335
9.2.1 概述 335
9.2.2 傳輸信道及物理信道 336
9.2.3 WCDMA信道編碼與復用 339
9.2.4 擴頻與調制 347
9.3 TD—SCDMA系統的無線傳輸技術 354
9.3.1 概述 354
9.3.2 傳輸信道及物理信道 354
9.3.3 擴頻和調制 359
9.3.4 碼分配 362
9.4 cdma2000系統的無線傳輸技術 362
9.4.1 概述 362
9.4.2 前向鏈路 363
9.4.3 反向鏈路 371
小結 376
思考題與習題 376
第10章 移動通信未來發展 378
10.1 3GPPLTE系統 378
10.1.1 3GPP標準的發展 378
10.1.2 LTE/SAE的發展 379
10.1.3 LTE系統簡介 380
10.1.4 LTE的關鍵技術 381
10.2 IMT—Advanced系統 385
10.2.1 IMT—Advanced系統簡介 386
10.2.2 IMT—Advanced系統的關鍵技術 387
小結 389
思考題與習題 389
參考文獻 390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 |
作者: | 石明衛,莎柯雪,劉原華 |
市場價: | 52元 |
文軒網價: | 40.6元【78折】 |
ISBN號: | 9787115333902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4-01-01 | 版次:1 | 頁數:391 |
印刷時間:2014-01-01 | 印次:1 | 字數:613.00千字 |
主編推薦 | |
《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規劃教材·高校系列: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既可以作為通信及電子信息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以有選擇地作為大專和高等職業學校的教材,還可以作為通信工程類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
內容簡介 | |
本書系統地講解了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全書共分10章,主干內容由移動通信基本技術和典型的移動通信系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系統地介紹了移動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包括無線信道的傳播特性、數字調制解調、抗衰落和組網技術。這部分內容是構建移動通信系統必備的基礎知識。第二部分介紹了典型的移動通信系統,包括TDMA系統GSM及其演進GPRS和EDGE、窄帶CDMA系統IS-95和寬帶CDMA系統WCDMA、TD-SCDMA及CDMA2000。由于GSM系統在整個移動通信發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所以對它的介紹比較全面、完整,而對CDMA系統,重點關注其無線傳輸技術。最后介紹了移動通信發展及演進,包括LTE及LTE-A。為了讓讀者能及時地檢驗和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每章后面都附有豐富的習題。 本書既可以作為通信及電子信息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以有選擇地作為大專和高等職業學校的教材,還可以作為通信工程類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
目錄 | |
第1章 概述 1 1.1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 1 1.1.1 移動通信與固定通信 2 1.1.2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 2 1.2 移動通信系統的分類 3 1.2.1 通信工作方式類別 3 1.2.2 傳輸信號模式類別 5 1.2.3 傳輸承載業務類別 5 1.3 常見的移動通信系統 6 1.3.1 無線電尋呼系統 6 1.3.2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6 1.3.3 無繩電話系統 13 1.3.4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 13 1.3.5 移動衛星通信系統 18 1.3.6 分組無線網 21 1.4 移動通信基本技術 22 1.4.1 移動信道中電波傳播特性的研究 22 1.4.2 調制技術 23 1.4.3 多址方式 24 1.4.4 抗干擾技術 24 1.4.5 組網技術 25 1.5 本書內容安排 27 小結 28 思考題與習題 28 第2章 移動信道的傳播特性 29 2.1 無線電波傳播機制 29 2.1.1 電波傳播方式 29 2.1.2 直射 30 2.1.3 反射 31 2.1.4 折射 33 2.1.5 繞射 34 2.1.6 散射 37 2.2 移動信道的特征 37 2.2.1 傳播路徑與信號衰落 37 2.2.2 陰影效應 38 2.2.3 多普勒效應 39 2.2.4 多徑效應 39 2.2.5 多徑衰落信道的分類 51 2.2.6 衰落儲備 53 2.3 陸地移動信道的場強估算 53 2.3.1 接收機輸入電壓、功率與場強的關系 54 2.3.2 地形、地物分類 55 2.3.3 中等起伏地形上傳播損耗的中值 56 2.3.4 不規則地形上傳播損耗的中值 58 2.3.5 任意地形地區的傳播損耗的中值 60 2.4 移動信道的傳播模型 63 2.4.1 Hata模型 63 2.4.2 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 63 小結 66 思考題與習題 66 第3章 數字調制解調 68 3.1 概述 68 3.1.1 數字調制概念 68 3.1.2 數字調制分類 68 3.1.3 解調 69 3.1.4 數字調制性能指標 69 3.2 數字調制基礎及分析工具 73 3.2.1 基帶信號的復數表示 73 3.2.2 線性調制和非線性調制 74 3.2.3 星座圖 75 3.2.4 噪聲的復基帶描述 76 3.2.5 匹配濾波器及其相關實現 77 3.2.6 I/Q調制器解調器及其特性 78 3.3 線性調制 79 3.3.1 BPSK 79 3.3.2 四相相移鍵控(QPSK) 82 3.3.3 M—PSK 85 3.3.4 多進制正交幅度調制(MQAM) 88 3.4 非線性信道的線性調制方案 92 3.4.1 非線性信道的作用 92 3.4.2 OQPSK 95 3.4.3 π/4QPSK和π/4DQPSK 97 3.5 非線性調制 99 3.5.1 BFSK 100 3.5.2 MSK 101 3.5.3 正交BFSK的功率譜 103 3.5.4 GMSK 105 3.5.5 MFSK 108 3.6 OFDM調制 109 3.6.1 多載波傳輸技術的概念 109 3.6.2 OFDM技術原理 111 3.6.3 OFDM的實現方法和特點 113 小結 114 思考題與習題 115 第4章 抗衰落技術 116 4.1 分集技術 116 4.1.1 基本原理 116 4.1.2 分集方式 117 4.1.3 合并方式 118 4.1.4 合并方式性能比較 119 4.2 均衡技術 123 4.2.1 基本原理 123 4.2.2 線性均衡技術 125 4.2.3 非線性均衡器 129 4.2.4 自適應均衡器 132 4.3 信道編碼 134 4.3.1 基本原理 134 4.3.2 線性分組碼 139 4.3.3 卷積碼 145 4.3.4 Turbo碼 153 4.3.5 低密度奇偶校驗(LDPC)碼 154 小結 156 思考題與習題 157 第5章 組網技術 158 5.1 多址技術 158 5.1.1 頻分多址(FDMA) 158 5.1.2 時分多址(TDMA) 159 5.1.3 碼分多址(CDMA) 161 5.1.4 空分多址(SDMA) 161 5.1.5 混合多址 161 5.1.6 正交頻分多址接入(OFDMA) 162 5.1.7 隨機多址 163 5.2 多信道共用技術 165 5.2.1 多信道共用的話務量分析 165 5.2.2 空閑信道的選取方式 168 5.3 蜂窩小區覆蓋技術 170 5.3.1 蜂窩小區制移動通信 170 5.3.2 蜂窩小區的干擾及其抑制 174 5.3.3 區域覆蓋方式和射頻激勵方式 176 5.3.4 區群的信道配置 177 5.3.5 載頻復用和區群結構 179 5.4 移動通信系統網絡結構 181 5.4.1 概述 181 5.4.2 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結構 182 5.4.3 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結構的演進 184 5.5 移動通信的信令 186 5.5.1 概述 186 5.5.2 接入信令(MS—BSC之間) 189 5.5.3 網絡信令 192 5.6 越區切換 194 5.6.1 概述 194 5.6.2 越區切換涉及的問題 195 5.6.3 越區切換的類型 197 5.7 位置管理 197 5.7.1 位置管理的概念 197 5.7.2 位置管理的內容 198 小結 201 思考題與習題 201 第6章 GSM蜂窩通信系統 203 6.1 GSM系統概述 203 6.1.1 GSM產生的背景 203 6.1.2 GSM的特點 204 6.1.3 GSM系統業務功能 204 6.2 GSM系統結構 205 6.2.1 GSM系統組成 205 6.2.2 GSM網絡接口 208 6.2.3 GSM的區域、號碼、地址與識別 209 6.3 GSM系統無線接口(Um)及傳輸技術 212 6.3.1 GSM無線資源分析 212 6.3.2 GSM無線接口TDMA信道及其相關概念 214 6.3.3 GSM無線接口信號傳輸流程 220 6.3.4 GSM無線接口傳輸控制技術 222 6.4 GSM系統控制與管理 224 6.4.1 位置管理 224 6.4.2 GSM的安全性管理 226 6.4.3 呼叫處理 229 6.4.4 GSM系統的切換 231 6.5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及其演進 233 6.5.1 GPRS體系結構 233 6.5.2 GPRS系統網絡接口及協議體系 235 6.5.3 GPRS空中接口信道結構 237 6.5.4 GPRS的技術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240 6.5.5 GPRS的演進技術——EDGE 241 小結 243 思考題與習題 244 第7章 CDMA技術基礎 245 7.1 CDMA技術基本原理 245 7.2 擴頻通信系統 249 7.2.1 概述 249 7.2.2 擴頻通信系統 253 7.3 CDMA碼序列 260 7.3.1 概述 260 7.3.2 相關函數 260 7.3.3 Walsh碼 261 7.3.4 可變擴頻因子正交碼(OVSF碼) 263 7.3.5 m序列 265 7.3.6 Gold(戈爾德)序列 274 7.3.7 直接序列擴頻通信系統的同步原理 276 7.4 CDMA蜂窩網的關鍵技術 279 7.4.1 功率控制 279 7.4.2 RAKE接收技術 281 7.4.3 軟切換技術 283 7.5 CDMA蜂窩通信系統的容量 284 7.5.1 CDMA蜂窩通信系統的容量 285 7.5.2 CDMA與FDMA、TDMA蜂窩通信系統容量的比較 287 7.5.3 CDMA軟容量 288 小結 289 思考題與習題 289 第8章 窄帶CDMA移動通信系統 291 8.1 系統綜述 291 8.1.1 IS—95標準 291 8.1.2 無線信道 292 8.1.3 系統時間 294 8.1.4 IS—95系統信道的結構分層 295 8.1.5 IS—95系統基本結構 296 8.1.6 IS—95系統基本特征 296 8.2 CDMA正向傳輸 297 8.2.1 正向信道組成框圖 297 8.2.2 正向CDMA的控制信道 298 8.2.3 正向業務信道 303 8.3 CDMA反向傳輸 309 8.3.1 反向信道組成框圖 309 8.3.2 反向接入信道 310 8.3.3 反向業務信道 314 8.4 系統控制功能 317 8.4.1 功率控制 317 8.4.2 CDMA系統切換 320 8.4.3 呼叫處理 322 8.4.4 呼叫流程圖 324 小結 327 思考題與習題 327 第9章 寬帶CDMA移動通信系統 329 9.1 概述 329 9.1.1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網絡架構 332 9.1.2 空中接口協議結構 334 9.2 WCDMA系統的無線傳輸技術 335 9.2.1 概述 335 9.2.2 傳輸信道及物理信道 336 9.2.3 WCDMA信道編碼與復用 339 9.2.4 擴頻與調制 347 9.3 TD—SCDMA系統的無線傳輸技術 354 9.3.1 概述 354 9.3.2 傳輸信道及物理信道 354 9.3.3 擴頻和調制 359 9.3.4 碼分配 362 9.4 cdma2000系統的無線傳輸技術 362 9.4.1 概述 362 9.4.2 前向鏈路 363 9.4.3 反向鏈路 371 小結 376 思考題與習題 376 第10章 移動通信未來發展 378 10.1 3GPPLTE系統 378 10.1.1 3GPP標準的發展 378 10.1.2 LTE/SAE的發展 379 10.1.3 LTE系統簡介 380 10.1.4 LTE的關鍵技術 381 10.2 IMT—Advanced系統 385 10.2.1 IMT—Advanced系統簡介 386 10.2.2 IMT—Advanced系統的關鍵技術 387 小結 389 思考題與習題 389 參考文獻 390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PLC職業技能培訓及視頻精講——三菱FX 系列(附光盤) | 張運剛,宋..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松下)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6.00¥19.50 |
詳情 |
LED照明設計及工程案例 | 房海明,肖..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48.00¥41.20 |
詳情 |
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三級)(培訓教程) | 《助理電子..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48.00¥34.90 |
詳情 |
PLC與變頻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西門子) | 段剛 主編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5.00¥18.70 |
詳情 |
維修電工(初級職業技能訓練用書) | 王建 等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00¥13.80 |
詳情 |
電工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復審教材) | 楊有啟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5.00¥12.00 |
詳情 |
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 中國就業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6.00¥27.40 |
詳情 |
激光原理與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十二五”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 施亞齊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廖軼涵) | 廖軼涵 主..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4.00¥18.20 |
詳情 |
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職業技能鑒定叢書 | 張栩 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90¥13.20 |
詳情 |
(教材)模擬電子技術(鐵路職業教育鐵道部規劃教材) | 王彥 主編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19.50¥15.60 |
詳情 |
家用電熱器具與電動器具維修工(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 | 《職業技能..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1.50¥16.10 |
詳情 |
電子綜合電路設計與安裝調試(電氣自動化技術金藍領技師教.. | 徐麗萍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7.00¥30.60 |
詳情 |
內外線電工工藝/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8.00¥13.70 |
詳情 |
電工與電子基礎/中級電工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9.00¥14.40 |
詳情 |
維修電工技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用書) | 王兆晶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7.00¥12.30 |
詳情 |
電工學/職業技術教育機電類規劃教材 | 丁承浩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1.00¥15.70 |
詳情 |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剖析 | 高吉祥 主..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9.00¥21.70 |
詳情 |
等離子彩電快修技能圖解精答 | 張新德 等..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30.00¥21.10 |
詳情 |
無線電裝接技能 | 董武,盧津..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10.00¥6.70 |
詳情 |
電子政務(第二版) | 楊路明 等..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38.00¥27.60 |
詳情 |
單片機實戰項目教程 | 高建國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西門子)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4.00¥21.90 |
詳情 |
現代電子工藝 | 王天曦,王..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49.80¥37.8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