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電視傳輸技術(第2版) 林如儉 ..
- 所屬分類:
電子通信培..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9787121187544
- 出版日期:
-
原價:
¥79.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品牌:圖書詳情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光纖電視傳輸技術(第2版) 作者: 林如儉 市場價: 79元 文軒網價: 61.6元【78折】 ISBN號: 9787121187544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2-11-01 版次:1 頁數:521 印刷時間:2012-11-01 印次:1 字數:854.00千字
內容簡介 林如儉所著的《光纖電視傳輸技術(第2版)》是一本跨學科的高科技圖書,涉及導波光學、光子學、射頻與微波、基帶與載波數字通信、電視編碼、數據通信協議和網絡等各種知識。《光纖電視傳輸技術(第2版)》第二版的編寫本著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在講述光纖電視傳輸技術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根據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三網融合的需要來介紹進入21世紀以來該領域世界前沿技術的進展,包括數字QAM調制體制和數字電視系統指標;數字視頻壓縮體制MPEG-4和H.264;1550 nm副載波復用超長距離光纖傳輸系統設計;光纖到樓/光纖到家(FTTB/H)的以太無源光網(1/10G-EPON)及同軸樓宇接入網相關標準,等等。力求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以滿足廣播電視網絡技術主管和高校研究生的學習需要,又有通俗的物理描述和實驗數據,使各級工程技術人員在工程實踐中能夠掌握其核心要領。
目錄 第1篇 光纖傳輸技術基礎
第1章 緒論/2
1.1 電磁波與光載波/2
1.2 光通信的歷史回顧/4
1.3 光纖傳輸的優點/6
1.4 光纖傳輸系統的構成/7
1.5 光纖傳輸系統的分類/9
1.5.1 工作波長和光纖類型/9
1.5.2 傳輸的信號形式/10
參考文獻/14
第2章 光波導傳輸原理/15
2.1 光纖的構造/15
2.2 光纖傳輸的幾何光學描述/16
2.2.1 平面介質波導/18
2.2.2 階躍型光纖的傳輸條件/19
2.3 光纖傳輸的模式理論/21
2.3.1 麥克斯韋方程組/22
2.3.2 波導方程/22
2.3.3 階躍折射率光纖的波動方程解/24
2.3.4 階躍折射率光纖的模式方程/25
2.3.5 階躍折射率光纖的模式/26
2.3.6 階躍折射率光纖中的功率流/31
2.4 單模光纖/32
2.4.1 模場直徑/32
2.4.2 單模光纖的傳播模式/33
2.5 光纖的傳輸特性/34
2.5.1 光纖的材料與工藝/34
2.5.2 光纖的損耗(loss)/35
2.5.3 吸收(absorption)/35
2.5.4 散射(scattering)/37
2.5.5 輻射(radiation)/37
2.5.6 光纖的色散(dispersion)/38
2.5.7 單模光纖的沖激響應與傳輸帶寬/43
2.5.8 單模光纖的規格和型號/45
參考文獻/47
第3章 光無源器件/49
3.1 光耦合器與光分路器/49
3.1.1 光耦合器的分類/49
3.1.2 2×2單模光纖耦合器/50
3.1.3 2×2單模光纖耦合器的性能指標/51
3.1.4 光分路器/53
3.2 波分復用器/55
3.2.1 波分復用的國際標準/55
3.2.2 介質膜波分復用器/57
3.2.3 陣列波導光柵(AWG)/58
3.3 光濾波器/61
3.3.1 Fabry-Perot諧振腔型光濾波器/61
3.3.2 Mach-Zehnder干涉器/62
3.3.3 光纖光柵/64
3.4 光調制器/66
3.4.1 介質的電光特性/67
3.4.2 橫向相位調制器/70
3.4.3 電光強度調制器/72
3.5 光隔離器/75
3.6 光纖連接器/77
3.6.1 單模光纖對接的插入損耗/77
3.6.2 單模光纖活動連接器/78
參考文獻/80
第4章 激光器與光探測器/82
4.1 光源概述/82
4.1.1 光纖傳輸系統對光源的要求/82
4.1.2 光源的分類/83
4.2 半導體激光原理/83
4.2.1 吸收與發射/83
4.2.2 半導體中的光自發發射/84
4.2.3 受激發射與激光產生/87
4.2.4 異質結(heterojuction)/88
4.2.5 光源的半導體材料/89
4.3 典型的半導體激光器結構/89
4.3.1 DH雙異質結條型激光器/89
4.3.2 DC-PBH雙溝道平面隱埋型激光器/90
4.3.3 RWG脊形波導型激光器/91
4.3.4 DFB分布反饋激光器/91
4.3.5 MQW多量子阱激光器/92
4.4 半導體激光器的特性/92
4.4.1 功率特性及伏安特性/92
4.4.2 輸出光譜與輻射圖案/93
4.4.3 轉換效率/96
4.4.4 溫度特性/97
4.4.5 功率特性扭折(kink)/98
4.4.6 跳模(hop)和頻率掃動(chirp)/98
4.4.7 張弛振蕩(relaxation oscillation)和自脈動(self-pulsation)/99
4.4.8 調制特性/101
4.4.9 噪聲特性/102
4.5 半導體激光器組件/105
4.5.1 半導體激光器管芯的封裝/105
4.5.2 半導體激光器組件/106
4.5.3 光源與光纖的耦合/109
4.6 半導體激光器的偏置、控制和驅動/110
4.6.1 自動溫度控制(ATC)/110
4.6.2 自動功率控制(APC)/113
4.6.3 激光器動態驅動與保護/114
4.7 光探測器工作原理/116
4.7.1 光纖通信對光探測器的要求和光探測器分類/116
4.7.2 半導體PIN的本征光吸收/116
4.7.3 半導體pn結中的碰撞雪崩效應/119
4.8 光探測器的散彈噪聲分析/121
4.9 光探測器的結構/124
4.9.1 PIN光電二極管/124
4.9.2 APD光電二極管/125
4.10 光收發器模塊/127
參考文獻/130
第5章 電視信號編碼與數字傳輸體制/132
5.1 模擬電視信號數字化與PCM編碼/132
5.1.1 模擬電視信號的特征/132
5.1.2 電視信號數字化的必要性/135
5.1.3 PCM編碼原理/138
5.1.4 電視信號編碼參數及編碼標準/143
5.2 電視信號的壓縮編碼方法/148
5.2.1 圖像壓縮編碼原理概述/148
5.2.2 活動圖像專家組與MPEG-2標準/155
5.2.3 MPEG-4與H.264/165
5.3 數字信號時分復用概念/169
5.3.1 數字信號的傳輸方式/169
5.3.2 時分復用概念/169
5.3.3 準同步數字等級(PDH)標準/171
5.4 同步數字等級(SDH)標準/172
5.4.1 同步數字等級概念的產生/172
5.4.2 SDH的速率與幀結構/172
5.4.3 同步復用與映射結構/174
5.4.4 光同步數字傳輸網/176
參考文獻/179
第2篇 光纖傳輸系統與光接入網
第6章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設計/182
6.1 概述/182
6.2 光接收機的噪聲分析/184
6.2.1 光接收機模型/184
6.2.2 放大器電路噪聲/189
6.2.3 波形因子的計算/192
6.3 誤碼率的高斯逼近算法/195
6.3.1 誤碼率/195
6.3.2 光接收機靈敏度與最佳雪崩增益/197
6.4 光接收機電路/199
6.4.1 前置放大器/199
6.4.2 均衡放大器/204
6.5 定時提取與判決再生/205
6.6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鏈路設計/212
6.6.1 損耗限制情況/213
6.6.2 色散限制情況/214
6.7 數字光纖傳輸系統的指針與測試/218
6.7.1 數字光纖傳輸設備的技術指針/218
6.7.2 光接口指針與測試/222
6.7.3 SDH電接口指針與測試/223
參考文獻/225
第7章 副載波復用(SCM)模擬電視光纖傳輸系統/227
7.1 模擬視頻/音頻光纖傳輸方式/227
7.2 副載波復用(SCM)光纖傳輸系統概述/228
7.3 FM光纖傳輸系統/229
7.3.1 FM光纖傳輸系統的構成與分析/229
7.3.2 微波SCM光纖傳輸系統/231
7.4 AM-VSB光纖傳輸系統/233
7.4.1 AM-VSB光纖傳輸系統的構成/233
7.4.2 AM-VSB光纖傳輸系統的載噪比/236
7.4.3 影響AM-VSB光纖傳輸系統載噪比的其他因素/238
7.4.4 AM-VSB光纖傳輸系統的非線性失真/241
7.4.5 對削波決定的AM-VSB光發送機CSO、CTB的分析/246
7.4.6 半導體激光器非線性的預失真補償/252
7.5 AM-VSB外調制光纖傳輸系統/255
7.5.1 為什么要利用1550 nm波長/255
7.5.2 1550 nm外調制光纖傳輸系統的組成/256
7.5.3 外調制器造成的系統CSO失真分析/257
7.5.4 外調制器的預失真補償/259
7.6 HFC網的結構與設計/261
7.6.1 光纖傳輸用于有線電視網的優點/261
7.6.2 光纖CATV網的網絡拓撲與結構/263
7.6.3 光纖CATV網光纜干線的設計/265
7.7 光纖CATV網上行通道的設計/270
7.7.1 光纖CATV網上行通道的構成/270
7.7.2 上行通道損耗偏差/271
7.7.3 上行通道的均衡/274
7.7.4 上行通道的電平設置/274
7.8 光纖CATV網的測量/281
7.8.1 概述/281
7.8.2 載噪比C/N的測量/283
7.8.3 組合三階差拍CTB的測量/288
7.8.4 組合二階互調CSO的測量/292
7.8.5 載波電平及頻率的測量/294
參考文獻/299
第8章 數字調制SCM光纖傳輸系統/301
8.1 載波數字傳輸系統基本原理/301
8.1.1 載波數字調制概述/301
8.1.2 四相相移鍵控(QPSK)/302
8.1.3 正交幅度調制(M 2QAM)/306
8.1.4 各種數字調制方式的比較/308
8.1.5 多載波調制技術/309
8.2 載波數字電視傳輸系統的光鏈路分析/312
8.2.1 數字電視傳輸系統的射頻指標/312
8.2.2 數字電視光鏈路的均方光調制指數/314
8.2.3 數字電視光鏈路輸出信號功率與非線性失真功率/316
8.2.4 數字電視光鏈路MER和誤碼率分析及優化/320
8.2.5 分析結論/324
8.3 HFC網上行信道的噪聲測量與分析/325
8.3.1 HFC網的結構噪聲/325
8.3.2 HFC網的侵入干擾/327
8.3.3 HFC網上行信道干擾與噪聲的測量/333
8.4 上行信道噪聲與干擾對QPSK調制解調器的影響/335
8.4.1 噪聲模型/335
8.4.2 QPSK符號差錯率的級數計算方法/338
8.4.3 QPSK符號差錯率的計算結果/339
參考文獻/341
第9章 光纖放大器及1550 NM SCM光纖傳輸系統/344
9.1 引入光放大器的優越性/344
9.2 摻鉺光纖放大器原理/345
9.2.1 摻鉺光纖特性/345
9.2.2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泵浦/347
9.2.3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結構/348
9.2.4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性能參數/349
9.3 摻鉺光纖放大器特性分析/350
9.3.1 速率方程/350
9.3.2 數值計算/351
9.3.3 性能分析/352
9.3.4 功率放大器的量子轉換效率/355
9.4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噪聲/355
9.4.1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噪聲系數/355
9.4.2 摻鉺光纖放大器噪聲的優化/357
9.5 用于電視分配網的摻鉺光纖放大器/359
9.5.1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增益線性/359
9.5.2 含摻鉺光纖放大器的電視傳輸系統的噪聲特性/360
9.5.3 摻鉺光纖放大器噪聲系數對系統載噪比的影響/362
9.5.4 光纖傳輸系統中由EDFA增益傾斜引入的失真/364
9.5.5 含EDFA的超干線模擬光纖傳輸系統的結構/366
9.5.6 光纖放大器鏈路飽和輸出功率的控制/368
9.6 鉺鐿共摻包層泵浦光纖放大器/368
9.6.1 鉺鐿共摻光纖放大器原理/368
9.6.2 鉺鐿共摻包層泵浦光纖放大器YEDFA的性能/371
9.7 受激拉曼光纖放大器/372
9.7.1 光纖中的受激拉曼效應/372
9.7.2 拉曼光纖放大器/373
9.8 超長距離1550 NM SCM光纖傳輸系統設計/375
9.8.1 光纖中的受激布里淵散射/376
9.8.2 光纖色散對系統CSO的影響/379
9.8.3 光纖中的自相位調制對系統CSO的影響/380
9.8.4 多EDFA級聯的超長距離光纖傳輸系統的CSO分析/381
9.8.5 超長距離1550 nm光纖SCM系統的色散補償/386
附錄:在放大器輸出端信號―熒光差拍噪聲與熒光―熒光差拍噪聲公式的推導/395
參考文獻/397
第10章 光接入網/399
10.1 無源光網(PON)/399
10.1.1 無源光網的概念和優越性/399
10.1.2 無源光網的品種/400
10.2 EPON的標準/402
10.2.1 以太接入網概念/402
10.2.2 EPON物理層的協調子層(RS)/404
10.2.3 EPON物理層的物理編碼子層(PCS)/407
10.2.4 EPON物理層的物理介質附加(PMA)子層/409
10.2.5 EPON物理層的物理媒質依賴(PMD)子層/410
10.2.6 EPON的MAC控制子層及MPCP協議/411
10.2.7 EPON的運行、管理、維護(OAM)子層/421
10.3 10 G-EPON協議/425
10.3.1 10 G-EPON的市場驅動力/425
10.3.2 10 G-EPON標準制定的指導思想/426
10.3.3 10G-EPON的協議棧/427
10.3.4 10 G-EPON的物理層/427
10.3.5 10 G-EPON的RS與XGMII接口/436
10.3.6 10 G-EPON的MPCP子層/436
10.3.7 10 G-EPON應用模式/438
10.4 1/10 G-EPON與HFC結合構造全業務光接入網/439
10.4.1 HFC疊加EPON的思路/439
10.4.2 HFC疊加EPON的技術可行性分析/440
參考文獻/447
第3篇 網絡融合與未來發展趨勢
第11章 信息高速公路與寬帶接入網/450
11.1 信息高速公路與INTERNET/450
11.2 計算機網絡與以太網/451
11.2.1 計算機網絡的分層結構和協議棧/451
11.2.2 以太網的發展/457
11.3 寬帶接入網/458
11.3.1 接入網的定義和寬帶接入網的分類/458
11.3.2 光纖同軸混合(HFC)網與Cable Modem/459
11.3.3 光電結合寬帶接入網的比較/467
11.3.4 寬帶接入網的最終出路――FTTB/H/469
參考文獻/472
第12章 同軸接入網與家庭網絡/473
12.1 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100 M問題/473
12.1.1 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100 m問題的由來/473
12.1.2 樓宇同軸以太網的網絡拓撲構造/473
12.1.3 樓宇同軸網的物理特性/474
12.1.4 樓宇接入網與家庭網絡的聯系和區別/475
12.1.5 EoC技術的分類/476
12.2 各種EOC技術概述/477
12.2.1 電話線家庭網絡技術HPNA/477
12.2.2 電力線通信技術PLC/477
12.2.3 統一的家庭網絡技術ITU-T G.hn與IEEE 1901/480
12.2.4 降頻WiFI技術/488
12.2.5 同軸電纜多媒體技術MoCA與c.LINK/489
12.2.6 DOCSIS-EoC/497
12.3 以太無源同軸電纜技術EPOC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498
12.3.1 EPON+EoC的共同問題/498
12.3.2 同軸透傳以太無源網絡的概念/499
12.3.3 EPoC的協議棧/500
12.3.4 EPoC的射頻數字調制體制/501
12.3.5 EPoC的頻道安排/501
12.3.6 EPoC的RF管理/502
12.3.7 EPoC的優勢和國際標準的制定/502
參考文獻/503
第13章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與三網融合/505
13.1 三網融合的世界發展趨勢/505
13.1.1 電信與廣播立法/506
13.1.2 管理機構、體制與政策/507
13.1.3 業務發展/509
13.1.4 技術進步/511
13.2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技術/512
13.2.1 NGN、NGI的異同/512
13.2.2 什么是NGB及它與NGN的關系/513
13.2.3 NGB的內容和規劃/514
13.3 中國三網融合的發展前景/518
13.3.1 光纖到家成為國家戰略/518
13.3.2 三網融合試點啟動/519
參考文獻/520
目錄
品牌:圖書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光纖電視傳輸技術(第2版) |
作者: | 林如儉 |
市場價: | 79元 |
文軒網價: | 61.6元【78折】 |
ISBN號: | 9787121187544 |
出版社: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出版時間:2012-11-01 | 版次:1 | 頁數:521 |
印刷時間:2012-11-01 | 印次:1 | 字數:854.00千字 |
內容簡介 | |
林如儉所著的《光纖電視傳輸技術(第2版)》是一本跨學科的高科技圖書,涉及導波光學、光子學、射頻與微波、基帶與載波數字通信、電視編碼、數據通信協議和網絡等各種知識。《光纖電視傳輸技術(第2版)》第二版的編寫本著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在講述光纖電視傳輸技術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根據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三網融合的需要來介紹進入21世紀以來該領域世界前沿技術的進展,包括數字QAM調制體制和數字電視系統指標;數字視頻壓縮體制MPEG-4和H.264;1550 nm副載波復用超長距離光纖傳輸系統設計;光纖到樓/光纖到家(FTTB/H)的以太無源光網(1/10G-EPON)及同軸樓宇接入網相關標準,等等。力求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以滿足廣播電視網絡技術主管和高校研究生的學習需要,又有通俗的物理描述和實驗數據,使各級工程技術人員在工程實踐中能夠掌握其核心要領。 |
目錄 | |
第1篇 光纖傳輸技術基礎 第1章 緒論/2 1.1 電磁波與光載波/2 1.2 光通信的歷史回顧/4 1.3 光纖傳輸的優點/6 1.4 光纖傳輸系統的構成/7 1.5 光纖傳輸系統的分類/9 1.5.1 工作波長和光纖類型/9 1.5.2 傳輸的信號形式/10 參考文獻/14 第2章 光波導傳輸原理/15 2.1 光纖的構造/15 2.2 光纖傳輸的幾何光學描述/16 2.2.1 平面介質波導/18 2.2.2 階躍型光纖的傳輸條件/19 2.3 光纖傳輸的模式理論/21 2.3.1 麥克斯韋方程組/22 2.3.2 波導方程/22 2.3.3 階躍折射率光纖的波動方程解/24 2.3.4 階躍折射率光纖的模式方程/25 2.3.5 階躍折射率光纖的模式/26 2.3.6 階躍折射率光纖中的功率流/31 2.4 單模光纖/32 2.4.1 模場直徑/32 2.4.2 單模光纖的傳播模式/33 2.5 光纖的傳輸特性/34 2.5.1 光纖的材料與工藝/34 2.5.2 光纖的損耗(loss)/35 2.5.3 吸收(absorption)/35 2.5.4 散射(scattering)/37 2.5.5 輻射(radiation)/37 2.5.6 光纖的色散(dispersion)/38 2.5.7 單模光纖的沖激響應與傳輸帶寬/43 2.5.8 單模光纖的規格和型號/45 參考文獻/47 第3章 光無源器件/49 3.1 光耦合器與光分路器/49 3.1.1 光耦合器的分類/49 3.1.2 2×2單模光纖耦合器/50 3.1.3 2×2單模光纖耦合器的性能指標/51 3.1.4 光分路器/53 3.2 波分復用器/55 3.2.1 波分復用的國際標準/55 3.2.2 介質膜波分復用器/57 3.2.3 陣列波導光柵(AWG)/58 3.3 光濾波器/61 3.3.1 Fabry-Perot諧振腔型光濾波器/61 3.3.2 Mach-Zehnder干涉器/62 3.3.3 光纖光柵/64 3.4 光調制器/66 3.4.1 介質的電光特性/67 3.4.2 橫向相位調制器/70 3.4.3 電光強度調制器/72 3.5 光隔離器/75 3.6 光纖連接器/77 3.6.1 單模光纖對接的插入損耗/77 3.6.2 單模光纖活動連接器/78 參考文獻/80 第4章 激光器與光探測器/82 4.1 光源概述/82 4.1.1 光纖傳輸系統對光源的要求/82 4.1.2 光源的分類/83 4.2 半導體激光原理/83 4.2.1 吸收與發射/83 4.2.2 半導體中的光自發發射/84 4.2.3 受激發射與激光產生/87 4.2.4 異質結(heterojuction)/88 4.2.5 光源的半導體材料/89 4.3 典型的半導體激光器結構/89 4.3.1 DH雙異質結條型激光器/89 4.3.2 DC-PBH雙溝道平面隱埋型激光器/90 4.3.3 RWG脊形波導型激光器/91 4.3.4 DFB分布反饋激光器/91 4.3.5 MQW多量子阱激光器/92 4.4 半導體激光器的特性/92 4.4.1 功率特性及伏安特性/92 4.4.2 輸出光譜與輻射圖案/93 4.4.3 轉換效率/96 4.4.4 溫度特性/97 4.4.5 功率特性扭折(kink)/98 4.4.6 跳模(hop)和頻率掃動(chirp)/98 4.4.7 張弛振蕩(relaxation oscillation)和自脈動(self-pulsation)/99 4.4.8 調制特性/101 4.4.9 噪聲特性/102 4.5 半導體激光器組件/105 4.5.1 半導體激光器管芯的封裝/105 4.5.2 半導體激光器組件/106 4.5.3 光源與光纖的耦合/109 4.6 半導體激光器的偏置、控制和驅動/110 4.6.1 自動溫度控制(ATC)/110 4.6.2 自動功率控制(APC)/113 4.6.3 激光器動態驅動與保護/114 4.7 光探測器工作原理/116 4.7.1 光纖通信對光探測器的要求和光探測器分類/116 4.7.2 半導體PIN的本征光吸收/116 4.7.3 半導體pn結中的碰撞雪崩效應/119 4.8 光探測器的散彈噪聲分析/121 4.9 光探測器的結構/124 4.9.1 PIN光電二極管/124 4.9.2 APD光電二極管/125 4.10 光收發器模塊/127 參考文獻/130 第5章 電視信號編碼與數字傳輸體制/132 5.1 模擬電視信號數字化與PCM編碼/132 5.1.1 模擬電視信號的特征/132 5.1.2 電視信號數字化的必要性/135 5.1.3 PCM編碼原理/138 5.1.4 電視信號編碼參數及編碼標準/143 5.2 電視信號的壓縮編碼方法/148 5.2.1 圖像壓縮編碼原理概述/148 5.2.2 活動圖像專家組與MPEG-2標準/155 5.2.3 MPEG-4與H.264/165 5.3 數字信號時分復用概念/169 5.3.1 數字信號的傳輸方式/169 5.3.2 時分復用概念/169 5.3.3 準同步數字等級(PDH)標準/171 5.4 同步數字等級(SDH)標準/172 5.4.1 同步數字等級概念的產生/172 5.4.2 SDH的速率與幀結構/172 5.4.3 同步復用與映射結構/174 5.4.4 光同步數字傳輸網/176 參考文獻/179 第2篇 光纖傳輸系統與光接入網 第6章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設計/182 6.1 概述/182 6.2 光接收機的噪聲分析/184 6.2.1 光接收機模型/184 6.2.2 放大器電路噪聲/189 6.2.3 波形因子的計算/192 6.3 誤碼率的高斯逼近算法/195 6.3.1 誤碼率/195 6.3.2 光接收機靈敏度與最佳雪崩增益/197 6.4 光接收機電路/199 6.4.1 前置放大器/199 6.4.2 均衡放大器/204 6.5 定時提取與判決再生/205 6.6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鏈路設計/212 6.6.1 損耗限制情況/213 6.6.2 色散限制情況/214 6.7 數字光纖傳輸系統的指針與測試/218 6.7.1 數字光纖傳輸設備的技術指針/218 6.7.2 光接口指針與測試/222 6.7.3 SDH電接口指針與測試/223 參考文獻/225 第7章 副載波復用(SCM)模擬電視光纖傳輸系統/227 7.1 模擬視頻/音頻光纖傳輸方式/227 7.2 副載波復用(SCM)光纖傳輸系統概述/228 7.3 FM光纖傳輸系統/229 7.3.1 FM光纖傳輸系統的構成與分析/229 7.3.2 微波SCM光纖傳輸系統/231 7.4 AM-VSB光纖傳輸系統/233 7.4.1 AM-VSB光纖傳輸系統的構成/233 7.4.2 AM-VSB光纖傳輸系統的載噪比/236 7.4.3 影響AM-VSB光纖傳輸系統載噪比的其他因素/238 7.4.4 AM-VSB光纖傳輸系統的非線性失真/241 7.4.5 對削波決定的AM-VSB光發送機CSO、CTB的分析/246 7.4.6 半導體激光器非線性的預失真補償/252 7.5 AM-VSB外調制光纖傳輸系統/255 7.5.1 為什么要利用1550 nm波長/255 7.5.2 1550 nm外調制光纖傳輸系統的組成/256 7.5.3 外調制器造成的系統CSO失真分析/257 7.5.4 外調制器的預失真補償/259 7.6 HFC網的結構與設計/261 7.6.1 光纖傳輸用于有線電視網的優點/261 7.6.2 光纖CATV網的網絡拓撲與結構/263 7.6.3 光纖CATV網光纜干線的設計/265 7.7 光纖CATV網上行通道的設計/270 7.7.1 光纖CATV網上行通道的構成/270 7.7.2 上行通道損耗偏差/271 7.7.3 上行通道的均衡/274 7.7.4 上行通道的電平設置/274 7.8 光纖CATV網的測量/281 7.8.1 概述/281 7.8.2 載噪比C/N的測量/283 7.8.3 組合三階差拍CTB的測量/288 7.8.4 組合二階互調CSO的測量/292 7.8.5 載波電平及頻率的測量/294 參考文獻/299 第8章 數字調制SCM光纖傳輸系統/301 8.1 載波數字傳輸系統基本原理/301 8.1.1 載波數字調制概述/301 8.1.2 四相相移鍵控(QPSK)/302 8.1.3 正交幅度調制(M 2QAM)/306 8.1.4 各種數字調制方式的比較/308 8.1.5 多載波調制技術/309 8.2 載波數字電視傳輸系統的光鏈路分析/312 8.2.1 數字電視傳輸系統的射頻指標/312 8.2.2 數字電視光鏈路的均方光調制指數/314 8.2.3 數字電視光鏈路輸出信號功率與非線性失真功率/316 8.2.4 數字電視光鏈路MER和誤碼率分析及優化/320 8.2.5 分析結論/324 8.3 HFC網上行信道的噪聲測量與分析/325 8.3.1 HFC網的結構噪聲/325 8.3.2 HFC網的侵入干擾/327 8.3.3 HFC網上行信道干擾與噪聲的測量/333 8.4 上行信道噪聲與干擾對QPSK調制解調器的影響/335 8.4.1 噪聲模型/335 8.4.2 QPSK符號差錯率的級數計算方法/338 8.4.3 QPSK符號差錯率的計算結果/339 參考文獻/341 第9章 光纖放大器及1550 NM SCM光纖傳輸系統/344 9.1 引入光放大器的優越性/344 9.2 摻鉺光纖放大器原理/345 9.2.1 摻鉺光纖特性/345 9.2.2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泵浦/347 9.2.3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結構/348 9.2.4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性能參數/349 9.3 摻鉺光纖放大器特性分析/350 9.3.1 速率方程/350 9.3.2 數值計算/351 9.3.3 性能分析/352 9.3.4 功率放大器的量子轉換效率/355 9.4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噪聲/355 9.4.1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噪聲系數/355 9.4.2 摻鉺光纖放大器噪聲的優化/357 9.5 用于電視分配網的摻鉺光纖放大器/359 9.5.1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增益線性/359 9.5.2 含摻鉺光纖放大器的電視傳輸系統的噪聲特性/360 9.5.3 摻鉺光纖放大器噪聲系數對系統載噪比的影響/362 9.5.4 光纖傳輸系統中由EDFA增益傾斜引入的失真/364 9.5.5 含EDFA的超干線模擬光纖傳輸系統的結構/366 9.5.6 光纖放大器鏈路飽和輸出功率的控制/368 9.6 鉺鐿共摻包層泵浦光纖放大器/368 9.6.1 鉺鐿共摻光纖放大器原理/368 9.6.2 鉺鐿共摻包層泵浦光纖放大器YEDFA的性能/371 9.7 受激拉曼光纖放大器/372 9.7.1 光纖中的受激拉曼效應/372 9.7.2 拉曼光纖放大器/373 9.8 超長距離1550 NM SCM光纖傳輸系統設計/375 9.8.1 光纖中的受激布里淵散射/376 9.8.2 光纖色散對系統CSO的影響/379 9.8.3 光纖中的自相位調制對系統CSO的影響/380 9.8.4 多EDFA級聯的超長距離光纖傳輸系統的CSO分析/381 9.8.5 超長距離1550 nm光纖SCM系統的色散補償/386 附錄:在放大器輸出端信號―熒光差拍噪聲與熒光―熒光差拍噪聲公式的推導/395 參考文獻/397 第10章 光接入網/399 10.1 無源光網(PON)/399 10.1.1 無源光網的概念和優越性/399 10.1.2 無源光網的品種/400 10.2 EPON的標準/402 10.2.1 以太接入網概念/402 10.2.2 EPON物理層的協調子層(RS)/404 10.2.3 EPON物理層的物理編碼子層(PCS)/407 10.2.4 EPON物理層的物理介質附加(PMA)子層/409 10.2.5 EPON物理層的物理媒質依賴(PMD)子層/410 10.2.6 EPON的MAC控制子層及MPCP協議/411 10.2.7 EPON的運行、管理、維護(OAM)子層/421 10.3 10 G-EPON協議/425 10.3.1 10 G-EPON的市場驅動力/425 10.3.2 10 G-EPON標準制定的指導思想/426 10.3.3 10G-EPON的協議棧/427 10.3.4 10 G-EPON的物理層/427 10.3.5 10 G-EPON的RS與XGMII接口/436 10.3.6 10 G-EPON的MPCP子層/436 10.3.7 10 G-EPON應用模式/438 10.4 1/10 G-EPON與HFC結合構造全業務光接入網/439 10.4.1 HFC疊加EPON的思路/439 10.4.2 HFC疊加EPON的技術可行性分析/440 參考文獻/447 第3篇 網絡融合與未來發展趨勢 第11章 信息高速公路與寬帶接入網/450 11.1 信息高速公路與INTERNET/450 11.2 計算機網絡與以太網/451 11.2.1 計算機網絡的分層結構和協議棧/451 11.2.2 以太網的發展/457 11.3 寬帶接入網/458 11.3.1 接入網的定義和寬帶接入網的分類/458 11.3.2 光纖同軸混合(HFC)網與Cable Modem/459 11.3.3 光電結合寬帶接入網的比較/467 11.3.4 寬帶接入網的最終出路――FTTB/H/469 參考文獻/472 第12章 同軸接入網與家庭網絡/473 12.1 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100 M問題/473 12.1.1 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100 m問題的由來/473 12.1.2 樓宇同軸以太網的網絡拓撲構造/473 12.1.3 樓宇同軸網的物理特性/474 12.1.4 樓宇接入網與家庭網絡的聯系和區別/475 12.1.5 EoC技術的分類/476 12.2 各種EOC技術概述/477 12.2.1 電話線家庭網絡技術HPNA/477 12.2.2 電力線通信技術PLC/477 12.2.3 統一的家庭網絡技術ITU-T G.hn與IEEE 1901/480 12.2.4 降頻WiFI技術/488 12.2.5 同軸電纜多媒體技術MoCA與c.LINK/489 12.2.6 DOCSIS-EoC/497 12.3 以太無源同軸電纜技術EPOC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498 12.3.1 EPON+EoC的共同問題/498 12.3.2 同軸透傳以太無源網絡的概念/499 12.3.3 EPoC的協議棧/500 12.3.4 EPoC的射頻數字調制體制/501 12.3.5 EPoC的頻道安排/501 12.3.6 EPoC的RF管理/502 12.3.7 EPoC的優勢和國際標準的制定/502 參考文獻/503 第13章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與三網融合/505 13.1 三網融合的世界發展趨勢/505 13.1.1 電信與廣播立法/506 13.1.2 管理機構、體制與政策/507 13.1.3 業務發展/509 13.1.4 技術進步/511 13.2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技術/512 13.2.1 NGN、NGI的異同/512 13.2.2 什么是NGB及它與NGN的關系/513 13.2.3 NGB的內容和規劃/514 13.3 中國三網融合的發展前景/518 13.3.1 光纖到家成為國家戰略/518 13.3.2 三網融合試點啟動/519 參考文獻/520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價格 | 購買 |
PLC職業技能培訓及視頻精講——三菱FX 系列(附光盤) | 張運剛,宋..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58.00¥46.4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松下)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6.00¥19.50 |
詳情 |
LED照明設計及工程案例 | 房海明,肖..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48.00¥41.20 |
詳情 |
助理電子商務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三級)(培訓教程) | 《助理電子..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 ¥48.00¥34.90 |
詳情 |
PLC與變頻器應用技術項目教程 (西門子) | 段剛 主編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5.00¥18.70 |
詳情 |
維修電工(初級職業技能訓練用書) | 王建 等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9.00¥13.80 |
詳情 |
電工作業(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復審教材) | 楊有啟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5.00¥12.00 |
詳情 |
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基礎知識)——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 中國就業培..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6.00¥27.40 |
詳情 |
激光原理與技術(職業技術教育“十二五”課程改革規劃教材.. | 施亞齊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廖軼涵) | 廖軼涵 主..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4.00¥18.20 |
詳情 |
維修電工職業技能鑒定指導/職業技能鑒定叢書 | 張栩 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90¥13.20 |
詳情 |
(教材)模擬電子技術(鐵路職業教育鐵道部規劃教材) | 王彥 主編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19.50¥15.60 |
詳情 |
家用電熱器具與電動器具維修工(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 | 《職業技能..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21.50¥16.10 |
詳情 |
電子綜合電路設計與安裝調試(電氣自動化技術金藍領技師教.. | 徐麗萍 主..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37.00¥30.60 |
詳情 |
內外線電工工藝/職業技能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8.00¥13.70 |
詳情 |
電工與電子基礎/中級電工培訓教材 | 勞動和社會..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 | ¥19.00¥14.40 |
詳情 |
維修電工技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用書) | 王兆晶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17.00¥12.30 |
詳情 |
電工學/職業技術教育機電類規劃教材 | 丁承浩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1.00¥15.70 |
詳情 |
200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剖析 | 高吉祥 主..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9.00¥21.70 |
詳情 |
等離子彩電快修技能圖解精答 | 張新德 等..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30.00¥21.10 |
詳情 |
無線電裝接技能 | 董武,盧津..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10.00¥6.70 |
詳情 |
電子政務(第二版) | 楊路明 等..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38.00¥27.60 |
詳情 |
單片機實戰項目教程 | 高建國 主..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 ¥22.80¥15.80 |
詳情 |
PLC運動控制實例及解析 (西門子) | 常斗南 主..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24.00¥21.90 |
詳情 |
現代電子工藝 | 王天曦,王..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49.80¥37.80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