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圖2014云南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 贈840元面授課程+5..
- 所屬分類:
云南省公務..
- 作者:
華圖教育 編著
-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09731
- 出版日期:2012-6-1
-
原價:
¥48.00元
現價:¥0.00元
圖書簡介
第一篇 政治常識
本篇命題綜述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第一節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二節 物質和意識
第三節 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第四節 認識和實踐
第五節 社會規律和人的活動
第六節 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形態
第七節 階級和國家
第二章 毛澤東思想
第一節 毛澤東思想的產生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第四節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三章 鄧小平理論
第一節 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第三節 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
第四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內容
第三節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第五章 科學發展觀
第六章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七章 中共黨史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1921年-1924年)
第二節 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1924年-1927年)
第三節 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1927年-1937年)
第四節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945年)
第五節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1949年)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及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年-1956年)
第七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年-1966年)
第八節 “文革”內亂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時期(1966年-1976年
第九節 在徘徊中前進和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期(1976年-1978年)
第十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一)
模擬考場?過關練習
第二篇 經濟常識
本篇命題綜述
第一章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節 經濟基本常識
第二節 經濟體制
第三節 市場經濟
第二章 宏觀經濟
第一節 宏觀經濟調控
第二節 財政與稅收
第三節 貨幣與銀行
第三章 微觀經濟
第一節 市場主體
第二節 市場機制
第三節 市場競爭
第四節 收入分配
第四章 國際經濟
第一節 開放經濟
第二節 國際貿易
第三節 國際金融
模擬考場?過關練習
……
第三篇 法律常識
第四篇 科技、人文及歷史常識
第五篇 職業道德
第六篇 行政管理與公文寫作常識
第七篇 國情省況及時政熱點
目錄
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體制的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第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通過民主法治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要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這六條重要原則,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深刻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術。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誰建、靠誰建、怎樣建的問題,指明了我們應當遵照什么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據什么原則統籌全局、根據什么要求推進發展、運用什么方式保證和諧,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
按照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這九條目標和主要任務分別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總要求的各個方面,充實和豐富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
黨的十七大在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將上述幾個方面的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概括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再次強調,我們要始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