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 留學英國實用指南 |
作者: | 常全生//欒明香 | 開本: | 16開 |
原價: | 32
| 頁數: | 206 |
現價: | 25.6 | 出版時間 | 2012-02-01 |
ISBN號: | 9787513612142 | 印刷時間: | 2012-02-01 |
出版社: | 中國經濟 | 版次: | 1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內容提要
申請本國大學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申請英國的大學就更不易了。英國的教育制度有許多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名稱上也令人眼花繚亂。比如school可能指的是大學,而college指的可能只是一所中學。常全生、欒明香編著的這本《留學英國實用指南》旨在為讀者指點迷津。 《留學英國實用指南》不僅是一本實用的留學指南,也希望能成為一本學習和就業指南。即使不打算出國留學,相信閱讀此書后,也可以對英國的教育理念、教育體制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作者簡介
常全生,男,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10余年,后從事留學工作10余年。1997年進入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工作,2004年被選派到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工作至2009年,主要負責英國教育調研任務,對英國教育有比較深刻的了解。 欒明香,女,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已達20余年,對英國的教育事業非常感興趣。改成2005-2009年在英國工作、生活。期間,對英國的教育教學情況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撰寫了數篇論文。2008-2009年就讀英國西敏斯特大學,獲得碩士學位,親身經歷了留學英國生活,獲得了大量有關留學英國的第一手資料。
目錄
第一章 英國概況 一、地理概況 二、行政區劃 三、人口及宗教 四、民俗與習慣 五、禮儀與節日 六、貨幣與度量衡第二章 英國高等教育情況 一、簡況 二、英國高校在世界的地位 三、英國大學排名解讀第三章 英國維護高等教育質量的舉措 一、英國高等教育科研評估 二、英國高等教育教學評估 三、英國高等學校的經費來源第四章 赴英留學的社會環境 一、外交戰略 二、高等學校積極配合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接受留學生 三、英國開放的社會為留學生服務提供便利條件第五章 英國大學入學考試類型 一、英國的中小學學制 二、大學入學考試類型第六章 大學申請 一、英國高校招生服務局產生的背景及發展歷程 二、英國高校招生服務局的功能及與高校的關系 三、英國高校招生服務局的工作程序 四、申請流程 五、申報牛津、劍橋大學 六、研究生入學申請第七章 簽證及聯系住宿 一、簽證事宜 二、聯系住宿、抵達英國第八章 鼓勵爭優、懲治舞弊 一、英國的學位等級體系 二、防止舞弊 三、處置爭議第九章 實習與就業 一、英國促進學生就業的理念及手段 二、牛津大學就業服務中心介紹第十章 其他相關事宜 一、向駐英使館教育處報到 二、獎學金或資助等事宜第十一章 利用中介聯系赴英留學第十二章 選擇合作辦學方式留學 一、關注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否是經過合法審批 二、關注實際辦學情況,尤其是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 三、關注學校的招生宣傳與實際辦學情況是否一致 四、關注招生標準 五、關注招生計劃 六、關注中外合作辦學的評估和認證情況參考書目
精彩導讀
四、民俗與習慣 英國很重視傳統,在某些特定的場合,英國人還保留了不少傳統的服飾。法庭開庭時,法官頭戴假發,身穿黑袍。教堂禮拜時,牧師身穿長袍。每屆議會開幕,女王致詞時頭戴王冠。王宮衛士身穿鮮紅的外衣。一般人穿著不會像王公貴族,但也會注意服飾得體。 英國人不大講究吃,飲食方面將就簡樸實惠,花色品種不多。但是英式早餐卻比較豐富。一般可吃到雞蛋、火腿、香腸、熏肉、黃油、果醬、烤面包、咖啡、牛奶、果汁、麥片粥等。英國作家毛姆曾經說過,在英國,你只需要吃三頓早餐就夠了。 英國人的午餐非常簡單,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午休只有個把小時,所以人們的午餐普遍趨于“快餐化”,多自帶或到快餐店用餐,主要品種有:漢堡、熱狗、三明治以及牛奶、咖啡等。 英國人的晚飯是一天中的正餐,大約在晚上7、8點鐘。一般是一道熱菜,配上土豆、西紅柿、豆類或蔬菜。 英國人在早餐與晚餐之間有兩次加餐。上午俗稱吃早茶休息時間(tea break),人們可以喝茶、喝咖啡,吃幾塊餅干;下午則稱為下午茶休息(afternoon tea),可以喝茶,吃些小點心。 英國人很喜歡喝茶。每人每年消耗7斤茶葉,為世界之冠。英國人喝茶有300多年的歷史,但與中國人喝茶習慣不同。他們很少喝綠茶和花茶,而是紅茶,并且加糖和牛奶。英國中上層還將喝茶作為一項社交活動。 英國人自古愛喝酒,威士忌已成為世界上獨特的釀酒制品,但英國人傳統最喜歡的是啤酒,包括苦啤酒(bitter)、淡啤酒(mild)、黑啤酒(porter)等。而且英國人尤其喜歡到酒吧喝酒,這也是英國人社交的活動中心。酒吧里通常都是人聲鼎沸,沉默寡言的英國人在酒吧里卻非常活躍,無所不談,這里是了解英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很好場所。 五、禮儀與節日 英國人內向而含蓄,個人感情一般不外露,在交往中有一些獨特的習俗和禮儀。英國人不僅忌諱別人闖進他的生活,而且凡不愿意主動告訴別人的事,也都屬于個人天地,別人不宜打聽,如果問了,便是失禮,反而落個沒趣。正因為如此,英國人未經介紹不輕易與陌生人搭訕。正因為大家不輕易談心,所以英國多變的天氣成為英國人經常談論的話題。 英國人相互結識一般需要經過介紹,通常的禮貌是:向長者介紹年輕人,向婦女介紹男子,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英國在眾多場合都實行“女士優先”的原則。到別人家做客,一般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再跟男主人打招呼。 拜會時要按事先約定的時間前往,遲到或早到都不合適。如果因故不能前往,一定要盡快通知對方,解釋原因,表達歉意。 赴宴時要根據對方的要求著裝,一般都會在請柬上注明,便裝(casual)、黑領結(black tie)或白領結(white tie),白領結最正式。 西餐就餐時用刀叉。根據菜的道數,有幾道菜就準備幾套刀叉。刀、叉、匙的取用,是由外及里依次使用。西餐一般先上湯,喝湯時可以吃面包,但要掰著吃,而不能咬著吃。喝湯時不能出聲。然后上主菜。一般是一大塊魚或肉,需要用刀叉切開,不能用叉子將整塊食物叉起,然后咬著吃,要切成小塊,大小要一次能全部放進嘴里為宜。每次取菜不要太多,如果不夠,可以再取或者將刀叉呈八字形放在盤內,侍者再過來送菜時可再索取一些。如果已經吃飽,應將刀叉并攏放在盤內。 豐盛的宴會通常會備有兩種以上的酒,吃海鮮時用白葡萄酒,吃肉菜時用紅葡萄酒。席間不勸酒,但頻頻舉杯互相祝愿。 英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和活動,多與基督教有關或源自古老的民族習俗。有全國性的,也有區域性的。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沒有明確的建國日期,一般將國王或女王的生日作為國慶日來慶祝。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出生于1926年4月21日,而官方誕辰則是6月11日左右的星期六。 圣誕節,12月25日是紀念耶穌誕辰紀念日。逐漸也成為普天同慶的節日。為了慶祝這一天,人們提前開始準備。如郵寄圣誕卡、采購禮品、張燈結彩等。因而這也是百貨店、食品店以及禮品店生意最興旺的時期。24日晚被稱為圣誕夜。這天晚上,各派教堂都要舉行特殊的禱告儀式。人們闔家團聚,共進節日盛宴。孩子們能得到身著紅衣褲、須發皆白、頭戴紅帽的圣誕老人派發的禮物。25日當天,人們互致圣誕問候(Merry Christmas)。由于新年與圣誕節相隔不遠,圣誕假期又包括新年,因而多數地區新年反而顯得不重要。 在英國另外一個比較重大的節日是復活節,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日期不固定,是每年3月21日起第一個滿月后的第一個星期日,所以歷年復活節最早在3月22日,最晚則在4月25日左右。英國的政府、企業等從周五開始放假。復活節當天要吃雞蛋,象征著死后又會復蘇的生命,所以復活節蛋也裝飾得玲瓏滿目,成為藝術品。 當然,在英國還有許多其他節日,包括銀行節。在倫敦,還有一個特別的節日,即倫敦市長就職游行。這里指的是倫敦金融城,是英國,也是世界工商界的金融中心。市長由各行業協會選舉產生,并不具有實權。之所以這個儀式比較特殊,是因為倫敦金融城至今保留著一個傳統,即沒有得到市長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進入金融城,包括英國女王在內。每年9月份選舉出市長,11月份進行市長就職典禮,主要是花車游行,隊伍長達一兩公里,市長乘坐的彩車在最后一輛,是由6匹馬拉的大馬車。從官邸到市政廳,然后到大法院進行宣誓。當天晚上,市政廳舉行盛大晚宴,英國首相和坎特伯雷大主教照例都要親臨參加。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