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試百樂陷阱題系列:高考語文陷阱題
- 所屬分類:
- 作者:
劉建瓊 本冊主編
-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5545510
- 出版日期:2005-8-1
-
原價:
¥13.50元
現價:¥6.80元
圖書簡介
陷阱題的總體特點是:考查的知識點和能力點不斗定很難,但其中一定以某種方式設置了很容易使考生形成錯覺的知識障礙或能力障礙。這種障礙就是我們所說的“陷阱”,據此命制成的試題便是陷阱題。
由于各個學科的特點不同,命題所依據的背景不同,試題考查的角度不同等,陷阱題的表現形式也可能大不相同。盡管陷阱題的種類繁多,表現形式千變萬化,但我們通過對形形色色陷阱題的反復研究和比較發現,無論陷阱題怎樣變化,它都大致遵循以下幾條規律:
一是使常規問題非常規化,所謂使常規問題非常規化,就是指命題人通過對常規試題增加迷惑性信息或干擾性條件,使一個本來很簡單的常規問題變得復雜化,從而誘導考生將簡單問題進行復雜處理(對于這類問題,考生如果不能有效地排除冗長信息的干擾,不能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就會被命題者的“障眼法”迷住,最終掉入“陷阱”。)而一旦掉入這類“陷阱”,考生不僅會最終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而且還會為此浪費大量的時間。
二是使非常規問題常規化,與前面所說的使常規問題非常規化相反,使非常規問題常規化指的是,對一些本來不是很簡單的非常規問題,命題人通過對試題條件的特殊處理,使其表面上變得像一個簡單問題或常規問題,從而使考生忽略題中的某些重要信息或關鍵條件,對復雜問題進行簡單處理,并最終得出錯誤結論。
三是使甲類問題乙類化。此種情形指的是,命題人本來是想考查A內容。卻通過對題干或題設條件進行“陷阱”處理后,使之好像是考查B內容。考生若基礎不扎實,辨別不仔細,思維不嚴謹,分析不全面,便會順著命題人布下的陷阱,運用與B內容相關的知識和原理,一步一步地“陷”進去,并最終導致錯誤的結論。
四是利用考生的思維定勢 所謂思維定勢,指的是人們的一種思維傾向,它是人們在長期的思維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思維條件反射。在考試中。思維定勢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它可以幫助考生將考題內容與以前所學知識迅速聯系起來,并在短時間內調集解決問題所需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并很快得出正確的結論;但若運用不當,它便會誤導考生掉入命題人所預設的陷阱,得出錯誤的結論。
目錄
專題一 字音
一、一字多音設置干擾
二、形近音異造成誤導
三、真假形聲互相混淆
四、形異音近難見分曉
專題二 字形
一、同音替代魚目混珠
二、偷換偏旁暗設機關
三、近義替代真假難辨
專題三 標點
一、標點符號誤置成錯
1.倒裝句問號前置
2.引號、括號末尾點號誤用
二、標點符號亂用成錯
1.陳述句中含疑問形式
2.句中點號層次不分
3.約數、連數表示相混淆
4.固定合成詞中間用頓號
5.濫用冒號
6.轉述時用引號
7.選擇問句問號錯用
8.省略號與“等等”相重復
專題四 詞語
虛詞運用陷阱
一、亂用副詞,構成錯誤
二、亂用介詞,構成錯誤
三、誤用連詞,似是而非
四、近義虛詞,差異難辨
五、關聯詞套用,混淆層次
實詞運用陷阱
一、同音義近詞模棱兩可
二、形近義近詞似是而非
專題五 熟語
一、褒貶不分
二、斷詞取義
三、不顧對象
四、混淆功能
五、不適語境
六、望文生義
七、形近相混
八、特定用法
……
專題七 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專題八 選用、變換、仿用句式
專題九 語言表達簡明、邊貫、得體
專題十 修辭
專題十一 名句名篇
專題十二 古代詩歌鑒賞
專題十三 文言文閱讀
專題十四 自然、社會科學文章閱讀
專題十五 文學作品閱讀
專題十六 話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