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牡丹江師范學院研究生院 2019-11-28 相關院校:牡丹江師范學院
科目代碼、名稱:
|
802 語言基礎
|
專業類別:
|
■學術型 □專業學位
|
適用專業:
|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
|
一、基本知識點
語言基礎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課程的基礎知識,通過考試評判考生是否達到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及相關專業本科優秀畢業生的水平,以保證所錄取的考生具有較好的閱讀、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一)現代漢語部分:
現代漢語是高等院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基礎課。它以辨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法規為依據,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語言表達與運用的基本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能力。要求考生深刻理解推廣普通話,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的重要意義,具有規范化意識;掌握具有一定理論深度的基本知識和較為全面的基本技能,并能夠聯系語言運用實際進行有效的語言分析與實踐。考試大綱如下:
1.緒論部分
(1)現代漢語概況;(2)漢語規范化與推廣普通話
1.語音部分:
(1)語音的性質、語音單位、國際音標;(2)普通話的聲母、韻母、聲調、音節、音變;
(3)音位;(4)語音規范化
2.文字部分:
(1)文字的性質、漢字的特點;(2)漢字的形體、結構;(3)漢字的整理和標準化;(4)使用規范漢字
3.詞匯部分:
(1)詞匯單位、詞的結構;(2)詞義的性質和構成;(3)義項和義素;(4)語義場(同義詞辨析、反義詞的類型);(5)語境對詞義的影響;(6)現代漢語詞匯的組成;(7)熟語;(8)詞匯的發展變化和詞匯的規范化
4.語法部分
(1)劃分詞類的依據;(2)實詞的語法特征及其各類詞的判斷(名詞、動詞、形容詞、區別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擬聲詞、嘆詞)、副詞與形容詞的比較、形容詞與區別詞的比較;(3)虛詞及其所屬各類詞的判斷(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介詞與連詞的比較、助詞與語氣詞的比較;(4)常見實詞與虛詞的誤用;(5)短語及其結構類型、層次分析,多義短語的化解;(6)句法成分及其分析,主語、賓語、補語的語義類型,定語、狀語、補語的語義指向;(7)單句(句型、句類、句式),主謂謂語句、“把”字句、“被”字句、連謂句、兼語句,句式的變換;(8)常見病句的修改方法和原則;(9)復句及其類型;(10)標點符號及其應用
5.修辭部分
(1)修辭的概念,修辭與語音、詞匯、語法的關系;(2)詞語的錘煉;(3)句式的選擇;(4)辭格的判定與運用;(5)修辭常見的失誤與評改;(6)語體
|
(二)古代漢語部分:
古代漢語是大學本科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主干課。它是從古代文獻閱讀與理解入手,探求古代漢語現象和規律的一門科學,通過對傳世典范作品的學習,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了解語言學和文獻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及現代漢語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掌握漢語發展的規律。要求考生熟讀經典作品,掌握一些常用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熟練掌握語音、語法、文字、詞匯、訓詁、音韻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并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內容及基本知識點如下:1.文字基礎知識
(1)漢字的形體結構:“六書”與漢字形體分析《說文解字》“四體二用”;
(2)古今字、異體字、假借字、繁簡字;本字、借字;本義、借義;繁簡字的對應關系
2.詞匯基礎知識
(1)詞語的演變與類型:古今詞義的變化、單音詞、復音詞、連綿詞、偏義復詞的概念;
(2)詞語的意義:詞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同義詞的辨析、古代漢語常用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
3.音韻基礎知識三十六字母;平水韻;上古音基礎、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平仄等基本概念,文字通假與古代漢語雙聲疊韻關系;
4.語法基礎知識
(1)古代漢語實詞的語法特點:詞類活用的性質和主要類型、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名詞充當狀語的類型及其作用、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古代漢語的疑問代詞、無定代詞“或”“莫”的語法功能和意義、否定副詞“不”“弗”“勿”“毋”區別與聯系;
(2)古代漢語虛詞(連詞、介詞)的語法特點、詞頭和詞尾;
(3)古代漢語的特殊句式:賓語前置的各種格式和語法條件、判斷句的特點及常見格式、被動句的特點及常見格式、否定句的特點及構成、疑問句的特點及構成
5.文獻基礎知識
(1)古書的注解:古書注解的基本術語;重要的注釋文獻、考證文獻及工具書;
(2)古書的校勘與句讀:常見校勘術語(衍文,脫文,訛字,錯簡)
6.文選的閱讀
1.范圍:王力主編《古代漢語》第1冊及第2冊中漢以前的文獻;
2.標點:對沒有標點的古文,能按句子內容和語氣用現代標點符號進行正確標點。
3.翻譯:要求譯文語句通順,文字規范。
|
二、考試要求(包括考試時間、總分、考試方式、題型、分數比例等)
考試時間:180分鐘
總 分:150分
考試方式:筆試,閉卷
題 型:名詞解釋、填空題、分析題、簡答題、論述題
分數比例:名詞解釋(20)、選擇題(10分)、分析題(30)、簡答題(30)、論述題(30)、閱讀理解(30)
|
三、主要參考書目
1.《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
2.《古代漢語》(一、二冊)王力,中華書局,1997年3月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