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赤峰學院是200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具有50多年辦學歷史、在社會上享有良好聲譽的赤峰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赤峰教育學院、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赤峰分校、赤峰衛生學校、內蒙古幼兒師范學校合并組建的一所多科性本科普通高等學校。2008年赤峰藝術旅游學校并入赤峰學院。學校位于聞名遐邇的“紅山文化”發祥地——內蒙古赤峰市。
學校占地面積780畝,規劃占地面積1800畝,建筑面積21.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2億元。擁有各類專業實驗室、專業實訓室、計算機中心、數字化校園網、體育館、多功能廳等現代化教學、科研設施。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90.6萬冊,電子圖書35.9萬冊,綜合性全文數據庫7個,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成員館和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成員館。
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完善,內設黨務、行政、教輔、后勤等機構26個,設有蒙古文史學院、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政法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體育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建筑與機械工程學院、初等教育學院、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共24個教學院、部。專業設置涵蓋文學、史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十個學科門類,開設45個本科專業和60個高職高專專業,擁有“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學位點,部分專業采用蒙漢兩種語言授課。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1200多人,成人教育學生11000多人。學校設有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附屬中學三個附屬單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968人,其中教授127人,副教授30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69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近一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師6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3人,“111”人才工程人選1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人選2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人,自治區教學名師4人,自治區級教壇新秀1人,赤峰市“十百千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
學校堅持區域性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定位,大力培育具有區域和民族特色的學科和專業,形成了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和專業體系,其中專門史是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歷史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教育、生物科學、蒙古語言文學、物理學、護理等8個專業是自治區級品牌專業,蒙古語修辭學、口腔修復學、電磁學等13門課程為自治區級精品課程,擁有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個。
學校突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著力構建“尚品德、厚基礎、重應用”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對學生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研究生考取率、就業率穩步攀升,就業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區教育廳的表彰。
學校科研氛圍濃厚。近幾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完成科研項目387項,其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3項,省部級項目214項。有127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獎勵。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00余篇,其中刊登在國家級核心期刊645篇,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41篇,出版學術專著56部,教材、譯著、工具書等328部。學校現有“紅山文化研究院”、“契丹遼文化研究院”、“蒙古學研究中心”、“旅游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所”、“環境與發展研究所”等研究機構18個,擁有“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基地”、“內蒙古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教育創新科研實驗教育基地”三個自治區級社科研究基地。紅山文化和契丹遼文化研究在全國擁有較高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
學校大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蒙古國等國家的有關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現有美國、巴基斯坦、納米比亞、蒙古國等國家的留學生在我校深造。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教育方針,秉承“厚德博學、務實創新、開放包容、勤勉奮進”的大學精神,以育人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題,堅持開門開放開明辦學,主動融入赤峰,服務地方,突出特色,轉型發展,著力建設內蒙古中東部地區重要的人才高地和科技文化創新基地,朝著把學校建設成為區域性綜合型大學的奮斗目標迅跑!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