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常州工學院是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坐落于經濟發達、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麗富饒的江南歷史名城——常州,其前身為創建于1978年的常州市七二一工業大學,后更名為常州市職工大學。1982年,經教育部批準,建立常州工業技術學院。2000年,常州工業技術學院、常州市機械冶金職工大學合并組建常州工學院。2003年,傳承常州師范教育百年歷史的常州師范專科學校(籌)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學院。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歷經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理、管、經、文、教、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辦學特點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
學校現設有16個二級學院(直屬學部),開設本科專業44個。面向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學生近1.5萬人。學校現有本部、新北校區、成教基地三大校區,占地1000余畝,校舍建筑總面積30余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超過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1.5億元,紙質圖書藏書達112萬冊。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大“內培外引”力度,不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現有專任教師720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391人。現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333工程”培養人選和省“青藍工程”培養人選等55人,20多名教師受聘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地方的辦學定位,努力探索和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和體系,致力培養切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本科人才。通過不斷推進教學建設與改革,強化教學中心地位,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06年12月,學校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迄今,學校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9萬余名本專科應用型高素質人才。近年來,學校積極開展與中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河海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目前,學校是教育部和江蘇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江蘇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高校。擁有國家卓越計劃試點專業2個,省卓越計劃試點專業4個。現有國家級高校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十二五”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建設點5個;擁有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省級學科綜合訓練中心建設點。與8家企業共建高水平專業實驗室。
學校按照“一級學科規劃、二級學科建設”的思路,整合優勢學科資源,逐步完善了省、校兩級學科建設體系,現有“機械工程”和“軟件工程”兩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學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加強學科平臺建設,不斷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學校建有江蘇省數字化電化學加工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中小企業新能源產業公共技術平臺;建有微特電機研究與應用實驗室等6個常州市重點實驗室,與5家企業共建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建有融研發、生產和實踐于一體的常州市科技孵化基地——常州科技產業園,與20家企業共建產學研人才培養基地,并與23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穩定的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有光機電一體化、模具、數控、動漫、軟件開發和設計等10多個校級科研平臺,建有常州研究中心、翻譯研究所、瞿秋白研究中心、高曉聲研究中心、中小企業研究院等人文社科研究機構。
近年來,學校的科研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達100多項,產學研合作項目達250余項,科研經費總額達8000多萬元。獲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達200多項,獲國家專利授權100多項。教師發表論文近200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近300篇。
學校整體優化設計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探索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機制、新途徑和新方法,著力營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環境,注重通過文娛活動、主題教育、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育人渠道,全面鍛煉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建有“獎、助、勤、貸、補、減”立體幫困助學體系。學校現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貧困學生助學金。學校設有優秀學生獎學金、新生獎學金、考研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
學校招生就業保持良好態勢。近年來,新生入學報到率和專業穩定率達到高水平。學校依托企業、行業和校友資源,建立了穩定的省內外畢業生就業基地和就業工作網絡,構建了就業長效機制,確保學生就業水平與質量。近5年畢業生當年平均簽約率和就業率均達到96%以上,學生考研錄取率逐年上升。
學校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丹麥、加拿大、臺灣等境外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在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學分互認、合作辦學等領域開展教育合作。目前,學校共有中外合作辦學班級10個,國際課程實驗班7個,學校常年聘請30余名外籍專家來校授課講學。學校從1994年起招收來自亞洲、歐洲、美洲等地區的30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多元交流。
學校秉承“團結、嚴謹、求是、創新”的校風和“教會、學成”的校訓,著力培育和凝練富有時代特征、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與大學精神,統籌建設好價值文化、學術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環境文化、社團文化和網絡文化。深入貫徹“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辦學理念,為學生全力打造成長成才、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學校常年開展校風建設活動,常年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文娛活動,經常組織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學術科技節、讀書節等系列活動。
學校先后榮獲“江蘇省文明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節水型高校”、“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省級榮譽,榮獲“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狀”等市級榮譽。
當前,學校正按照省、市的決策和部署,全面啟動北部新城新校區建設,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用2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建成一座功能齊備、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校園。“十二五”以來,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地方,銳意改革創新,全面實施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戰略,認真落實開放辦學、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和人才強校的治校方略,扎實抓好學科專業、人才隊伍、現代大學制度、校園基本建設和大學文化五大建設工程,為早日建成高質量、有特色應用型多科性地方大學而努力奮斗!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