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哈爾濱工業大學創建于1920年,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國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一。哈工大堅持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歷經90余年的奮斗,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多學科、開放式、研究型的國家重點大學。
1985年,經原航天工業部批準,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成立。經過28年的建設發展,威海校區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務山東,拓展國防,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辦學特色。在哈工大“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下,201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協議,標志著校區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依山傍海的校園恬靜嫻雅,歐式建筑風格與簡潔明朗的現代建筑風格,寓意著哈工大文化的傳承、中西文化的合璧、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
哈工大(威海)始終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在教學上堅持哈工大的統一標準、統一規范,更在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堅持創新改革,省級以上特色專業、精品課程群和優秀教學團隊不斷涌現。良好的學風與校風促進了學生培養質量明顯提高。2012年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4.2%,碩士研究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5.9%,理學院光電科學系6個寢室學生,全部被“211”、“985”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錄取,展現了名校的人才培養效益。2012年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46項,其中,國際獎勵36項,國家級獎勵70項。0702101班團支部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國家的重大需要和山東省的發展需求,促使哈工大(威海)形成了船舶、海洋、汽車與先進制造、信息、管理等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和基礎學科構成的學科體系,實現了與校本部學科的交叉互補設置。威海校區現有10個院(系),2個教學部,37個本科專業,共享校本部的148個碩士點和82個博士點,單獨設置的碩士研究生二級學科19個,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為“985”重點建設的一級學科。山東省船舶技術研究院落戶校區,石墨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正式落成,此外還有特種焊接技術山東省重點實驗室、汽車零部件快速設計制造工程中心等6個省級工程中心、現代數字化醫療裝備實驗室等3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以及復合材料研究所、空間結構研究中心、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究機構70余個。其中,3個是國家級科研機構設立的分支機構,10個是院士親自領導的研究所(中心)。
哈工大(威海)堅持以服務山東藍色經濟發展需要為己任,不斷推進多領域應用科學研究。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承擔了數百項以“863”為代表的科研項目,并已在新體制雷達、制導技術、船舶工程、海洋工程、車輛工程等方向凸顯特色,尤其在電子對抗、水下焊接、分離與合成技術、企業信息化、數字化醫療裝備、快速艇、特種車輛等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一些企業與校區建立聯合實驗室,成為技術和產品的孵化基地,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哈工大(威海)堅持多學源、多元化建設師資群體。全校共有教職工800余名,其中教授88人,副教授230人,教師隊伍博士化率達到54.7%。校區還有一支由院士、長江學者和知名專家、海外學者組成的雙基地教授和兼職教授隊伍。多年來,校區堅持教授上講臺為本科生授課,堅持青年教師進校要過“教學關、科研關、水平關和教書育人關”的優良傳統,由此,校區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可持續發展。
哈工大(威海)還很年輕,但哈工大的文化傳統和深厚底蘊給了他堅韌的靈魂、拼搏的意志和寬厚的品格。歷史賦予了我們神圣的使命,時代給了我們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以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為出發點,以建設船舶與海洋特色學科為重點,以服務藍色經濟建設為主要方向,堅定信念,乘勢而上,在建設與哈工大發展相適應的大學校區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