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坐落于具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盛譽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是我國首批建立的高等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是教育部重點建設的培養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高等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養職教師資和應用型專門人才。經過3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特色專科(高職)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多層次、多規格的辦學格局,被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定為優秀。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于1977年,時為江西師范學院南昌分院;1984年改名為南昌師范專科學校,開始籌建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1987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正式定名為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2002年更名為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學科專業 學校是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6個碩士點,7個省級重點學科,46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本科品牌專業11個。建有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市科研示范基地各1個,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形成了以文學、理學、教育學為主,工、法、管理、經濟、歷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格局。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386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135人,副高職稱教師30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58人,碩士生導師86人。近年來涌現出全國優秀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3人,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獲"江西青年科學家"稱號2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48人,獲"省級教學名師獎"5人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楓林、紅角洲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183畝,建筑面積約48.3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1.2億元,圖書約174.4萬冊,實驗中心(室)31個。計算機網絡覆蓋全校,實現了教學、科研、圖書文獻檢索和辦公管理網絡化。
人才培養 學校以"明德精業"為校訓,建校以來,共培養了3萬余名全日制本、專科畢業生,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現有各類在校生2萬余人。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高于全省高校平均就業率,學生在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廣告藝術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和科技文化活動中,獲省級以上獎項580項。其中,學校健美操隊隊員代表國家隊奪得了我國健美操項目的首枚世界金牌,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特別貢獻獎"。
科學研究 2004年以來,學校獲得各級政府部門資助項目共78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教育部項目8項,省部級各類研究項目37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52項。學校教師出版的著作、教材有177部,發表論文2203篇,其中有568篇次被SCI、EI、ISTP三大國際檢索收錄。學校出版發行《職教論壇》、《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國外職業教育》3種學術刊物,《職教論壇》被列為人大復印資料檢索前十名排行榜和中文核心期刊。
職教基地 學校先后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體育總局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重點支持建設地方示范性職業院校、國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訓中心,被江西省確定為江西省城鎮職教師資培訓中心、江西省服裝職業技能鑒定站、江西省飯店職業英語標準培訓與測試中心。
對外交流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目前已與美、日、俄、德、英、澳、加等國家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協作關系,先后舉辦了多屆中美、中日暑期青年文化交流月活動,德國、法國、非洲等國家地區的職業教育考察團也多次來校參觀考察,洽淡合作項目。
社會評價 學校"面向第三產業,培養職教師資"的鮮明辦學特色,得到了上級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學校曾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院校和江西師范類院校的唯一代表出席全國師范教育工作會議交流辦學經驗;學校建校20周年之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特為學校題詞"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教育師資,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做貢獻"。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西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文明單位"等稱號。《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等20多家新聞媒體近年來紛紛報道我校立足地方經濟建設、推進學校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等方面的顯著成果。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