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吉首大學創辦于1958年9月,是位于湘鄂渝黔桂邊區的大湘西區域內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省屬綜合性大學。學校跨地區建立在湘西自治州和張家界市兩地,校本部設在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學校所在的區域內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奇峻的風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醇厚的民風,神秘湘西盡顯無窮魅力。縱橫湘西的5條高速公路、3條鐵路和張家界、鳳凰機場,使得湘西與周邊各省的交流更為順暢便利。
1960年,湖南高校調整,學校保留校名,改為師專。1978年8月,學校升格為省屬綜合性大學,197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8月,吉首衛生學校并入吉首大學。2002年10月,武陵高等專科學校并入吉首大學。2003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6月,湘西州人民醫院成為吉首大學附屬醫院。200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被評為優秀。
學校風景優美、設施完備,總占地面積1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1.4億元,藏書總量200多萬冊,建有高水平的校園網。學校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好,現有專任教師1200余人(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3%),其中教授有160余人,副教授60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勞動模范1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9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9人,湖南省教學名師3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0余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近100人。
學校擁有文、史、哲、理、工、農、醫、經、管、法、教育等十一大學科門類,現有本科專業54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重點專業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9個,專業碩士授權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 ,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5個,省級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3個。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全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學校還是湖南省唯一的“省屬高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各類在籍學生3.2萬余人,其中全日制本專科生17000余人,碩士研究生600余人,招有韓國、美國等國留學生及交換生。此外,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三本獨立學院)招有本科生7000余人。
辦學50多年來,學校共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90000余名。學校以“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務實作風”為培養目標,近5年來,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共獲國家級獎項70余項,省部級獎項120余項。學校的畢業生秉承“以人名校、以業報國”的校訓,踐行“鳳飛千仞,薪傳八方”的辦學精神,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過硬作風,深為社會和用人單位所歡迎,廣大畢業生在祖國各地勤奮工作、建功立業,許多人現已成長為各級領導和各行各業的骨干力量。近年來,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3%以上。
近5年來,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86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余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80余項,并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0余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0余項。學校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美味獼猴桃“米良1號”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扶貧開發項目,在全國16個省(市)推廣栽種,僅湘西自治州種植面積就達10萬余畝。從獼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經國內專家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填補國際空白”,獼猴桃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幫助湘西近20萬農民擺脫貧困。湘西礦產資源和植物資源的研究成果已經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術企業。湘西民族歷史文化研究帶動了湘西社會發展,推動了湘西旅游產業的蓬勃興起。區域經濟及開發模式研究多項成果被各級政府和企業采納。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學校先后獲得“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優秀事業法人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湖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高校后勤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黨和國家領導人朱镕基、曾慶紅、尉健行、賀國強、曾培炎、陳至立、楊汝岱、羅豪才等以及教育部領導周濟、周遠清、張保慶、柳斌、趙沁平、陳小婭等多次來我校視察指導工作。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高度評價“吉首大學是湖南的驕傲”,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說“吉首大學具有特殊價值”。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