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福建師范大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和光榮傳統的省屬重點大學,是我國建校最早的師范大學之一,前身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福建優級師范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后,由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協和大學、福建省立師范專科學校等單位幾經調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師范學院,1972年易名為福建師范大學并沿用至今。
百載春秋,薪火相傳。葉圣陶、郭紹虞、董作賓、林蘭英、鄭作新、黃維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曾在學校任教。雖然學校數度易名,幾經遷徙,但經過一代又一代師大人的共同努力,砥礪出“知明行篤,立誠致廣”的校訓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不斷推動學校事業向前發展。
學校始終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賈慶林、習近平、賀國強、李瑞環、李嵐清、周光召、錢偉長、羅豪才、張克輝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歷任福建省領導同志,先后多次到校視察指導工作。
學校坐落于福建省省會福州市,有旗山、倉山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500多畝。學校本部現有本科專業60個,全日制本專科生23000多人,各類研究生5000多人。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學科1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5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3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高校、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各1個,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經、法、管、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和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2個,國家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1個,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此外,學校還是國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培訓基地、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學校、面向東南亞開展對外漢語教學培訓基地、國家單獨招收臺灣學生試點學校、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重點學校、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等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已形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在1700多名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人員800余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1200多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400多人。現有雙聘院士1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成員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省級人選64人,省級優秀專家21人,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6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5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7人。
依托多學科的優勢和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升。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先后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13項;2001年以來,獲得全國優秀教材一、二、三等獎7項,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獎5 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二等獎60項。近五年來,先后承擔各類國家級課題137項,其他各類課題2000多項。共獲部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297項,其中獨立或合作獲國家三大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6項。
學校編輯出版《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福建中學數學》、《外國語言文學》等各類學術刊物。其中,《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列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福建省一級社科期刊;《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也被列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學校辦學條件優良。圖書館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現藏書300余萬冊,在全國高師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豐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畫、地方文獻、早期外文原版書籍和“五四”前后的代表性報刊的收藏,享譽海內外。擁有教學科研用計算機7000多臺,多媒體教室100多間,語音室30多間;建有各類研究所、研究中心70多個,并擁有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教學科研實驗基地。校園網絡發展迅速,設備先進,應用廣泛。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毗鄰臺港澳、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目前已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30多個國家,以及臺港澳地區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尤其是與臺灣師范大學、彰化師范大學、高雄師范大學、臺灣藝術大學等高校確立了校際學生交換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學校與臺灣高校之間的密切聯系。學校的海外華文教育已初具規模,在東南亞國家產生了良好反響。2009年10月27日,我校與菲律賓紅奚禮示大學合作創辦的孔子學院正式獲批,標志著福建省省屬高校首家孔子學院正式設立。2010年1月15日,菲律賓總統阿羅約親自為孔子學院揭牌。
經過百年的不懈努力,學校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和鮮明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校已培養各類畢業生30多萬人,為國家建設,尤其是為福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福建各中學校長、特級教師和其他教學骨干中60%以上畢業于我校,一大批優秀人才成為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以及科研院所的精英,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分別擔任省(部)、市、縣各級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領導。
學校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年來,學校獲得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高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公益明星學校、福建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福建省理論學習先進單位、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高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黨建帶團建先進單位等榮譽。
學校設有附中、附小、幼兒園等教育實驗基地。侯德榜、沈元、陳景潤等12位院士畢業于附中。附中還是福建省獲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獎最多的學校,榮獲“八金五銀一銅”。
當前,福建師范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突出服務海西,強化內涵建設,推進教育創新,朝著建設綜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大踏步前進,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