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1959年在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領導下創建,是目前我國最大和保存物種最多的植物園。在其發展的50年中,經歷了數次的體制調整,版納植物園于1996年從昆明植物研究所劃出、與原昆明生態研究所合并成為中科院的一個獨立研究機構。
經中科院確認,版納植物園以保護生物學和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學為其學科發展方向,以熱帶植物資源開發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要科研任務。現已成為國家知識創新基地,在職職工298人,其中:研究員21人、具有副高級職稱人員42人、中級職稱人員5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獎獲得者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得者十人。具有生態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生態學、植物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生導師18人,碩士生導師25人,外籍導師3人,在讀研究生每年穩定在200人左右。云南省生態學會掛靠在該園。
在中科院和昆明分院的直接領導與指導下,在云南省省委及各級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版納植物園以“建設世界一流植物園”為目標,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團結協力、努力拼搏,在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園區建設、科普教育和科技開發等各方面都獲得了新的進展,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版納植物園的1 100公頃的園地上,保存著大片的熱帶雨林,有引自國內外近12 000種熱帶植物,分布在棕櫚園、榕樹園、龍血樹園、蘇鐵園、民族文化植物區、稀有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區等 35 個專類園區,是集熱帶科學研究、物種保存、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 目前,數字化植物園工作在中國植物園處于領先地位。
版納植物園設有保護生物學研究中心、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中心、民族植物學與資源植物研究中心。建立了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種子庫、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哀牢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觀測站、生物地球化學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室、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研究與管理開放實驗室、熱帶植物標本館、熱帶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館、科技信息中心等科學實驗支撐系統。目標和任務是:立足云南,面向我國西南(主要是熱區)和東南亞,以熱帶、亞熱帶過渡區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為基礎,探討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對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影響及物種瀕危機制,為知識創新和知識傳播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作貢獻。
版納植物園正在研究的重大項目有 973 項目、國家產業化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和科學院、云南省重大項目 20 項。四十多年的科學研究, 完成科研項目900余項,取得國家級、省部級成果29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3 000余篇,申請專利24項,授權專利8項,主編出版專著50余部。
版納植物園與5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其國際影響不斷擴大。現已成為“國家知識創新基地”、“全國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教基地”、全國“ AAAA 級旅游景區(點)”、“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每年近50萬人來園旅游并接受科普教育,為地方帶來數億元的經濟收入。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