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坐落在遼寧省撫順市風景秀麗的渾河岸畔,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學校1950年始建于大連,是新中國第一所石油工業學校;1953年遷至撫順辦學;1958年升格為撫順石油學院;2000年2月由中國石化總公司劃轉為遼寧省人民政府領導,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建校58年來已培養6萬多名畢業生,其中大部分已經成為我國石油石化等各行業的各級領導干部和技術骨干。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和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歷史機遇,及時分析形勢,調整目標定位和辦學思路,確定了“以人為本、質量第一、強化優勢、協調發展”的辦學理念,按照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全力推進教育改革和創新,使學校辦學水平、辦學層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實現了新跨越。
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19299人,其中研究生838人、本科生14296人、高職專科生3198人。到2006年,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學校征地1300畝、投資6.5億元、建筑面積24.7萬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環境優美、人文與自然景觀和諧交融的新校區基本建成。新老校區連成一片,成為融教學、科研、人文、生態于一體的具有現代風格的大學園區。新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和現代化體育場等拔地而起,多功能電子閱覽室、語音室、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和高速寬帶校園網絡等一應俱全,教學科研設施、設備和現代化教學技術堪稱一流。學校擁有基礎和專業實驗室112個,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49個,先進的大中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3200臺件。學校占地面積1906畝,校舍建筑面積61.5萬平方米,館藏各類圖書總量243.4萬冊(含電子圖書139.7萬冊),各類運動場所面積近1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14億元。同時,學校注意改善教職工的生活條件,在建設2萬平方米教授博士公寓后,又建設了15萬平方米教職工公寓,使近千名教職工的住房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學科建設不斷優化。學校確立了“堅持特色、突出重點,促進交叉,強化創新”的學科建設指導思想,緊緊圍繞遼寧省做大做強石化產業和撫順市建設中國北方石化城等發展戰略,在原有石化、機械、信息3個工科學院的基礎上,新組建化材、環境、儲運、計算機4個工科學院,形成了以重點學科為先導的石油化工、油氣儲運、材料科學、環境工程、化工機械、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等體現行業和地區經濟特色、適應行業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科群。學校還注重培育新興、交叉和應用學科,發展人文和社會學科,先后建立了一批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專業。目前,學校建成3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資助學科、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個省級高校創新團隊、2個聯合培養博士點, 26個碩士點, 9個工程碩士領域, 46個本科專業,26個高職專科專業。學校還被教育部確定為東北地區唯一一所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基礎培訓基地,被遼寧省確定為石油化工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以石油石化為特色,工、理、經、管、文、法、教等七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學校初步建成一支較為穩定、結構較為合理、政治和業務素質較為全面的師資隊伍。學校從2003年起開始實施“博碩工程”(45歲以下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5年內力爭獲得博士學位,具有學士學位的教師5年內力爭獲得碩士學位)和“151工程”(培養和引進10名領軍人才、50名學科帶頭人、100名教學科研骨干)。2007年5月召開第一次人才工作大會,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面啟動了以“理念 思路 質量 特色”為主題的人才制度改革,推動了學校人才結構朝著優質、高效、協調、高層次的方向發展。目前,學校擁有專任教師883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41.4%,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占56.7%,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60人。教師中有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1人入選國家和省的百千萬人才工程,58人為國家和省部級科技專家、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骨干教師。
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學校在基礎理論、應用技術研究和推進企業科技創新等方面都取得較大成績。近三年先后承擔科研項目322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98項。獲國家和省市級科研成果獎31項。國家專利36項,省部級以上鑒定17項,出版著作、教材138部,參加國際會議43次,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346篇。根據國家科技部2007年的統計結果,我校被《SCI》收錄論文18篇,《SCIE》收錄論文46篇,居全國高校第160位;被《EI》收錄論文48篇,居全國高校第137位;被《ISTP》收錄論文11篇,居全國高校第238位。在1652種中國科技期刊統計源上收錄論文420篇,居全國高校第149位。學校公開出版《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個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在由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研發的《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競爭力評價報告》中,我校在619所院校中名列第198位。在全國知識產權局規劃發展司發布的《2005年高校授權專利數前100名排序》中,我校位列第97名。
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首位,構建了“厚基礎、寬專業、素質高、能力強、重德育、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出了彈性學分制、雙學位制、學雷鋒示范班、理論班、教學改革實驗班等教改新舉措,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通過建立大學生科技社團、設立大學生創新基金、專項資助科技學科競賽活動、提供科技活動平臺和開放實驗室、建立創新實驗室、開辟校外實習基地等措施,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積極開展學科競賽和課外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近三年學生直接參加教師160多項科研項目,公開發表論文68篇,在全國、省科技和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13項、省級獎186項。學校積極推進“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工程”,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創新人才培養的氛圍。大學生學雷鋒理論與實踐協會被遼寧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2007年“雷鋒號”,雷鋒精神在線網站被評為2007年遼寧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獎,雷鋒“五個一”精神辦學特色2007年被遼寧省評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學生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大學生定向越野隊6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大學生橄欖球隊在國內外歷次比賽中,均獲得前兩名;大學生羽毛球隊榮獲第11屆全國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混雙金牌;大學生擊劍隊榮獲第13屆全國大學擊劍錦標賽男子重劍冠軍;大學生龍舟隊在天津國際大學生龍舟賽上獲得亞軍。近三年學生在省級以上體育競技比賽中共獲得集體獎和個人獎32項。學校畢業生以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全面,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名列省內高校前茅。學校先后被遼寧省政府和遼寧省教育廳授予“先進黨委”、“文明單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單位”、“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遼寧省五一獎狀”、“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 “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展。目前學校已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埃及等10個國家的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聯合開展“2+2”、“1+2+1”、“4+1”等培養項目,已有9批學生成功赴英國、美國、俄羅斯、比利時、法國學習。學校常年聘請外籍專家和教師來校任教,并派出大批教師到國外留學、訪問和進行合作研究,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科研整體水平的提升。
2007年6月10-15日,學校在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
在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世紀,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全體師生將滿懷信心、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立足遼寧、面向全國、服務石油石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自身優勢和辦學特色,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較強,省內先進,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