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建于1954年,經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具有較高教學、科研、醫療水平,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現為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學校于2004年獲得全國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結論,2007年全國首家通過教育部本科中醫學專業認證單位,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2009年晉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地處風光秀麗的北國名城哈爾濱市,校園環境優雅,綠樹成蔭,建筑中西合璧,風格獨特,教學主樓和禮堂為典雅的歐式建筑,屬國家級保護建筑;校園內21尊古代著名中醫藥學家雕像以及“經方小道”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園——“大醫之路”。
學校下設9個學院、8個附屬醫院(6個非直屬)、1個研究院、26個教學醫院和85個實習基地。有17個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8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18個本科專業及13個專業方向,涵蓋醫、理、文、工、管、法等多個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16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7人,碩士研究生1118人,七年制學生1155人,本科生7729人,專科生3554人,留學生392人。
學校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是國家首批第二類特色專業(中醫學)建設點和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中藥學、藥物制劑和針灸推拿學)建設點。中藥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教育部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為黑龍江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省級重點學科18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20門,校級精品課程52門。學校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院校,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設置特聘教授崗位的高等院校之一。學校教學實驗中心首批確定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十五”以來,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3項。學校獲全國首屆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稱號。
學校現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10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4個,黑龍江省校企合作工程技術中心1個,科技部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黑龍江省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平臺1個。“十五”以來,獲得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立項1598項,其中國家“973”項目3項、“863”項目1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412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高校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在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研究、中藥天然藥物藥效物質基礎研究方面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方劑配伍規律、針灸作用機理研究和中醫藥治療內科、婦科、腎病等重大疾病的臨床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08年,學校培養的博士撰寫的論文獲得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成為全國第三個獲此殊榮的中醫藥大學。
學校附屬第一醫院(臨床醫學院)為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示范中醫醫院。學校附屬第二醫院(針灸推拿學院)是我省首家獲得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認定的中醫院,為全國首批現代化中醫院建設單位。兩附院有國家級醫療中心和重點專科5個、省級醫療中心和重點專科6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2449人(校本部109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應職稱人員685名,博士研究生導師8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21人,有38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名,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巾幗建功標兵1名,全國優秀教師6名。現有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中藥化學教學團隊、方劑學教學團隊、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中藥鑒定學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中藥化學教學團隊和方劑學教學團隊被確定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學校擁有省內唯一一家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建立了黑龍江省中藥材GAP研究中心;組建的“省醫藥工業校企合作專業委員會”,將學校原制藥廠改制成股份制企業——黑龍江寶泉制藥有限公司,同時與多家企業合作,分別成立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久久藥業和“黑龍江明嘉北藥萃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校企聯合的科技實業;建成了占地100萬平方米的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清河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并在黑龍江省14個市、縣建成中藥材GAP示范基地。
學校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學歷教育資格,是教育部首批批準招收來華留學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所醫學院校或研究機構開展了教育、醫療、科技合作與交流,目前學校長期國際合作項目97項,培養外國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4967人,接受國外來訪學者500多人。多次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舉辦了六屆“中俄藥學論壇”、二屆中匈雙邊醫藥學術研討會及首次中德睡眠研究學術討論會。2009年12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上,我校與英國倫敦南岸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聯合在英國倫敦創辦的世界首家中醫孔子學院被評為“優秀孔子學院”稱號。
學校教學科研設備總值達億元,有電子顯微鏡(透射)、激光共聚焦掃描儀等一批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學校圖書館藏書112萬冊,實現文獻采集、借閱及檢索自動化、網絡化。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被確定為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分中心,實現了文獻檢索國際化。學校編輯出版的《中醫藥學報》、《中醫藥信息》、《針灸臨床雜志》均為中國自然科學Ⅰ類期刊,均被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不斷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十幾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聯合表彰,并在中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挑戰杯”競賽中獲獎。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近三萬名中醫藥人才,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國內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醫藥院校、政府機構和著名企事業單位的中堅骨干。
學校正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全局,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而努力奮斗!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