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于2001年4月25日由原南京天文儀器研制中心科研部分組建而成,1998年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
南京天光所是我國專業天文儀器研制及天文技術研究和發展的重要基地,自其前身1958年成立起五十多年來,共為我國天文觀測研制了50多種門類齊全的天文儀器,包括恒星物理觀測儀器,太陽物理觀測儀器,人造衛星觀測儀器,天體測量觀測儀器,射電天文觀測儀器,空間(含球載)天文觀測儀器等。其中典型代表是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天文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以“天文望遠鏡光學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成果。迄今共獲得國家、院部省級的各種獎勵55項。其中, 作為第一獲獎(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作為第二獲獎(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項。還為美國、西班牙、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研制了近30臺天文儀器。
進入新世紀,作為研究和發展中國天文儀器及技術的國家隊,南京天光所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凝練創新目標,優化學科布局,發揮學科優勢,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精度大口徑天文鏡面磨制技術”獲江蘇省2004年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標志著我國高精度大口徑天文鏡面技術邁上新臺階,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30米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預研究團組已在國際未來巨型天文望遠鏡研究領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參與發起了南極天文研究,開辟了新的天文儀器發展領域;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簡稱LAMOST項目)已勝利落成并通過了國家竣工驗收。LAMOST的研制成功使我所主動光學技術、大望遠鏡設計研制和大規模光譜觀測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南京天光所擁有國內一流的天文光學和技術專家,F有院士3名,研究員20余名。作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天體物理(天文儀器與技術)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培養點,現有研究生導師20余名,在學研究生5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0名。
南京天光所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學術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根據中國科學院的“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方針,與中國科技大學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簽訂了所系合作協議,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天光所還與國外著名的天文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利用各種渠道派遣科研人員到國際一流的天文臺和研究所進行工作訪問和學術交流。
作為創新工程基地,南京天光所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LAMOST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空間太陽望遠鏡(SST)、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主動反射面預研究等一批國家大、中型天文儀器科研項目。
南京天光所目前下設望遠鏡新技術研究室、太陽儀器研究室、天文光譜和高分辯成像研究室、鏡面技術實驗室、大口徑光學技術研究室和望遠鏡工程中心六個科研部門,建設有主動光學、天文鏡面等多個實驗室,配備了太陽光譜測試裝置、雙頻激光干涉儀、大口徑薄鏡面以及拼接鏡面主動光學試驗平臺、高精度摩擦驅動試驗平臺、恒星光干涉實驗平臺、3.6米環拋機、WYKO干涉儀、2.5米磨鏡機、1.2米數控磨鏡機、1.6米磁控濺射真空鍍膜機等先進實驗條件和裝備。
為了高質量地完成所承擔的科研任務,南京天光所于2003年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今后,南京天光所將堅定執行“質量第一,科學管理,唯真求實,協力創新”的質量方針,并致力于培養一支知識創新、重視質量、善于管理的高科技隊伍。
南京天光所的總體發展目標為:具體實施我國天文學在天文技術方面的長遠發展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和跟蹤與現代天文學密切相關的高新技術,承擔LAMOST等國家重大以及中型地面和空間天文設備的研制和預研,同時在其它領域中發揮優勢并相互推動高科技的發展。將研究所辦成我國天文光學高新技術研究和發展基地、國家大型天文設備的研制基地以及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
南京天光所中長期發展戰略為:在努力保證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LAMOST圓滿完成的基礎上,以30-100米光學/紅外望遠鏡的方案和關鍵技術預研為主,努力發展各項天文高技術并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將天光所辦成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天文技術研究所。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