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2月, 是由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建于1952年)、應用數學研究所(建于1979年)、系統科學研究所(建于1979年)及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建于1995年)等四個研究所整合而成。首任院長是楊樂院士,現任院長是郭雷院士。
研究院是一個綜合性的國立學術研究機構,覆蓋了數學與系統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院新時期的辦院方針是:在數學與系統科學領域,面向國際發展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做出原創性、突破性和關鍵性的重大理論成果與應用成果,造就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和一批杰出人才。研究院的發展目標是:在數學與系統科學領域內,成為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研究中心、培養和造就高級研究人才的著名中心、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有關問題研究和咨詢的重要中心。
研究院除了下屬的四個研究所以外,還有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管理決策與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系統控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數學機械化重點實驗室、華羅庚數學重點實驗室、隨機復雜結構與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以及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和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等。2000年以來根據學科發展和實際需求又先后成立了10個交叉研究中心,分別是復雜系統研究中心、偏微分方程及其應用中心、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不確定性研究中心、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動力系統研究中心、圖論組合與網絡研究中心、統計科學研究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中心、質量科學研究中心、優化與應用研究中心。
五十余年來,研究院薈萃了我國一大批著名數學家和系統科學家。四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為我國數學和系統科學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獲得各種科技獎勵 近500項,其中包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文俊),5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羅庚“典型域上的多元復變數函數論”, 吳文俊“示性類與示嵌類的研究”,陳景潤和王元等“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馮康等“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算法”,秦元勛等“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以及一些重要的國際學術獎勵。 不少重要的應用成果受到中央領導和實際部門的充分肯定,顯示了數學和系統科學理論在國民經濟主戰場的作用。
研究院科研隊伍實力雄厚,現有職工300余人,其中科研人員200余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5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A類36人,B類18人,C類1人。現有在學研究生450余人。博士后40余人。研究院下屬的四個研究所是我國最早被批準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是首批國家批準的博士后流動站之一。全院12個博士點分布在數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四個一級學科中。
研究院貫徹"開放、流動、聯合,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方針,每年接待300余位國內外訪問學者, 與國內外學術機構有廣泛的交流合作關系。研究院擁有全國館藏最為豐富的數學專業圖書館,訂有大量國外期刊,藏書逾21萬冊。研究院有先進的計算機及網絡系統,包括萬億次機群(聯想深騰1800)和超級計算服務器,帶有多種大型數學軟件包。
掛靠在研究院的全國一級學會有中國數學會、中國運籌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研究院主辦14種國內著名學術刊物:數學學報(中、英文版)、應用數學學報(中、英文版)、系統科學與數學(中文版)、系統科學與復雜性(英文版)、計算數學(中、英文版)等。
“數系天地,勤篤求真”是研究院的理念。數學與系統科學來源于自然和實踐,同時又服務于自然科學與社會實踐,“自然界的奧秘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數學是理解天地間萬物的工具和基礎。勤奮、踏實、執著是治學者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作為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工作者,應當勤思篤行,具有只爭朝夕、腳踏實地、甘于寂寞、堅持不懈的工作作風。為了探索和追求科學真理,應當具有敢于挑戰困難、敢為天下先的自信心;具有不怕失敗、不怕非議、不怕磨難的科學精神;具有理論“頂天”、應用“立地”的奮斗目標。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