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單選第1題解析:透過真題看馬原科目第二章復習建議
《百喻經》眾有一則寓言: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給他加了點鹽,菜里加鹽之后,味道好極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鮮美,是因為有了鹽,加一點點就如此鮮美,如果加更多的鹽,豈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鹽放進嘴里,結果又苦又咸,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是
A.持續的量變會引起食物發生質的變化
B.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掌握適度的原則
C.不可能通過一些現象而去認識某個事物的本質
D.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要時時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考點:質量互變規律 現象與本質 否定之否定規律
考研政治在試題設計方面呈現的一項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構建情境來聯系現實問題。考研政治當中的情境都是貼近生活的,很可能就是一則名人名言、一種生活、社會現象或者是一則寓言故事,而最終的問題設置則是從給出的情境出引出,考查大家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材料中的情境來鎖定知識點。
2016年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真題中的第一題的題干就是給出了一個小故事,通過分析這個小故事鎖定材料反映的知識點。菜因為加了“一點點量”而變得鮮美,“一把鹽”放進嘴里,結果又苦又咸,之所以又苦又咸是因為鹽太多了也即是“過度”了。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認識度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故本題選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也即是當量變蓄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引起質變。A選項“持續的量變會引起食物發生質的變化”本身說法正確,但是材料并沒有反映持續的量變,排除A。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部聯系相互關系的范疇。任何本質都是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象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并且為了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深刻我們在認識事物時應該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C選項本身錯誤,排除。事物要實現自身的發展一定要自我否定D選項本身沒有錯誤,但與題干并沒有體現“自我否定”的辯證過程,故排除D。
本題中的選項A、B考查的是質量互變規律,C選項考查的是現象與本質這一對范疇,D選項考查的是否定之否定規律。四個選項當中,有的選項本身并沒有錯誤,對于本身說法正確的選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學們很可能會誤選,對于這種選項一定要緊密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看材料中是由有體現。此題四個選項考查的內容都是辯證法中的內容,辯證法歷來是考試的重點,不管是選擇題還是分析題都容易出現。同學們在備考過程當中對于辯證法這一塊的內容一定要高度重視。另外,由此題還能看出試題考查知識點的綜合性:不是單一考查某個知識點而是考查多個知識點或某個知識點的多個側面。所以同學們在備考過程當中對于重要的還是點一定要理解透徹,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要做到舉一反三。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