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這是當下在大學校園里流行的順口溜。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離明年畢業還有大半年,如今已有眾多大四學生奔走在找工作、寫簡歷、忙面試的路上。情況好的尚未畢業就已提前就業,情況糟的奔波一年也無半點成果。綜觀如今校園,四年本科變成三年半或者三年,教育時間大大縮水。上周,記者采訪了多名在校大四學生,這種“大四‘空巢’,一切為了就業!”的現象在高校大四群體中已極為普遍。
現象1
學生:大四,你怎么上課去了?
老師:能來一半我們就知足了!
“這課讓我怎么上?”一想起每周要給大四上課,在高校任教的張老師就愁眉不展。
近50名學生的課堂,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缺勤。特別是半個月前的一節課,教室里只坐了不到10個人。耐著性子把課講到了最后,張老師發現屋子里的人又少了兩位。最后她不得不使出“殺手锏”:“今天點次名吧。”最終,張老師將缺勤情況上報了學院。
此現象在本市高校大四課堂上并不鮮見。“學校為大四學生安排的課本來就不多,但有的學生一節課都沒上過。”今年第一次為大四授課的陳老師大倒苦水——一次上課,40多人的班只來了5個人,連一排都沒坐滿。后來班長說,當天市里有場招聘會。“沒法生氣,學生們也挺可憐的。”陳老師無奈地說,他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帶畢業班的學生,既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又不想耽誤學生前程,認真授課還是大開綠燈讓他很是矛盾。
上周,記者走進本市多所高校,發現正在授課的教室很少有大四學生的課。而在教室門上貼著的課程表里,大一到大三的課表上排滿了課,大四的課表上只有寥寥幾欄里安排了一些選修課。課間,一位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四同學告訴記者,他班上有45人,保研的5人,考研的15人,剩下的25人都在找工作。“能坐在教室里上課的也就10個。只要別太過分,老師一般不會跟你過不去。”這名學生告訴記者,這學期剛開學,他就找到任課老師打了招呼。校園論壇上,記者也看到了有學生這樣總結大學的上課定律:“大一:你怎么遲到了?大二:你今天怎么沒上課?大三:你去上課嗎?大四:你怎么上課去了?”
現象2
四人間變成單人間
渾渾噩噩過日子
已是午后,大四學生小志伸了個懶腰。在他看來,幾個月來的日子可以歸納為“三點一線”——上網,吃飯和睡覺。“舍友們搬出去住了。我也想搬走,但沒有地方要我。”小志自嘲道,“這樣也挺好,終于住上單間了。”記者發現,本市高校大四宿舍多數是空蕩蕩的,只有部分宿舍的一兩張床上還留有被子。推開一扇宿舍門,從江西來天津讀書的新聞專業大四學生阿斌正在玩電動。“同屋都是本地人,現在回家住了。”對于大四,阿斌有點迷茫,“我去過廣告公司和雜志社面試,失敗了。我有種挫敗感;叵氪髮W這幾年,自己參加活動不多,榮譽少得可憐。雖然現在還有課,但我愿意自己呆在宿舍。”
采訪中,像小志和阿斌這樣的“失意者”不在少數。嘗試找工作無門后,在現實打擊下,越來越多的大四學生開始成為“翹課一族”,他們每天都過得很焦慮,除了大部分時間跟電腦打交道外,每天不知道該干啥。
現象3
學校成“考研基地”
論文淪為“豆腐渣”
這些“逃離”課堂的大四學生去了哪?除了奔赴招聘會和實習單位,越來越多的大四學生選擇了呆在自習室里埋頭苦讀?梢哉f,日漸龐大的“考研族”讓處于激烈競爭中的學生提前備戰,有些學生甚至提前兩年就開始做考研準備。“我從大三就開始準備了,現在整天忙著復習英語和數學,沒時間也沒心思去上課。”一位大四學生這樣說。
此外,眼下正值大四下學期的畢業論文申報和進行階段。一般情況下,一篇合格的畢業論文,要花費將近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在圖書館埋頭苦讀的“考研族”,還是奔波在面試路上的“找工族”,行色匆匆的畢業生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為畢業論文做準備了。去年畢業的孫震坦言,他的畢業論文就是“豆腐渣工程”。“面試和實習用去了太多時間,眼看答辯時間越來越近,不得不臨時抱佛腳。先去圖書館翻書、再上網查資料,然后選擇資料中和自己論文選題相關的內容,最后集中撰寫,花上一個星期就搞定了。”孫震說,他已算是認真的了。“有的同學直接在網上復制、粘貼。”一位正在外資公司實習的大四學生甚至直言,他連具體什么時候交開題報告都不知道。“從上學期末開始就沒有見過我們老師,畢業論文的事也是通過班長才了解到的。”
學業與就業如何兩全?
學生說
“提前畢業”不能成擺設
采訪中很多大四同學表示,由于找工作實在重要,他們對于耽誤課程也很遺憾。面對學業與就業之間的沖突,他們希望學校能夠做出調整。比如針對學校的“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規定,一些同學表示“提前畢業”幾乎成了“不能完成的任務”。“學校是都注明了可以提前畢業,但大部分學校會把本科教學內容分配到4年里,我們很難提前選擇一些必修的科目。即使可以選,如果我們不按教學計劃系統地學習,很難達到合格成績。”一位大四同學表示。在校園論壇上,記者也看到有低年級同學提出能否“提前畢業”的疑問,得到的回復往往是,“目前來說還沒聽說過有人提前畢業”、“此概率基本為零”。一些同學提議,本科應像碩士研究生那樣,有三年的,也有兩年的,讓學生自主選擇。“早點進入社會工作實踐,不僅能節省一年費用,或許大家能更有意識學習,利用大學時光。”
專家說
謹防教育縮水
針對“大四空巢”現象,一些高校老師直言現在大學四年的本科教育往往“縮水”為?,或者成為研究生教育的預備教育,這種狀況令人擔憂。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某些高校為了追求高就業率而放松對大四學生的管理和指導,這種做法非常短視。“大四學生不是實習就是找工作,學業基本處于荒廢狀態,實際上惡化了就業環境。放棄教育質量去追求就業率無異于緣木求魚,真正的就業率應建立在合格的人才質量基礎之上。”
針對學業和就業之間的沖突,還有專家建議,可否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對現有的畢業生就業制度進行改革,將就業環節置于畢業生離校之后,加強本科階段最后的專業課程學習。同時,學校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外,還應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學校也可以進行一些適應性的變通,如有些課程實踐性較強的,可以讓學生在授課老師的督導下在社會上完成。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