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1.唯物主義哲學的共同特點是
A.一元論哲學
B.決定論哲學
C.能動的反映論
D.堅持唯物史觀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物主義的特點。
所有的唯物主義都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一元論哲學)。自然界、物質是第一性的,思維、意識、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質不依賴于意識而存在,物質決定意識。決定論是認為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具有因果聯(lián)系性、規(guī)律性和必然性的哲學學說。所有唯物主義和許多自然科學家都堅持唯物主義的決定論思想,肯定因果關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與唯物主義的決定論根本不同,一些唯心主義者雖然也承認因果性、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但卻不是從事物本身的性質,而是從精神的性質來解釋問題,或者是認為人把因果性、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賦予自然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具有不徹底性。它沒有把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即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的,在歷史觀上則陷入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實踐活動在人與世界關系中的意義和作用,只是從客體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觀世界,抹殺了人及其意識的能動性。顯然答案選AB。
[教材鏈接]該相關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3頁;《大綱解析》第1-2頁。
2.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在于
A.它企圖以機械力學的原理解釋一切現(xiàn)象
B.沒有把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
C.只從客體方面去直觀世界,抹殺人及意識的能動性
D.不了解人的實踐活動在人與世界關系中的意義和作用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
近代唯物主義的歷史局限性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機械性。它企圖以力學的原理解釋一切,把一切現(xiàn)象都解釋為機械運動,甚至把人也看成機器。因此,亦稱機械唯物主義。第二,形而上學性。它不懂得世界和事物是歷史地發(fā)展著的過程,把世界和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永恒不變的,否認事物內部的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第三,不徹底性。它沒有把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即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的,在歷史觀上則陷入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實踐活動在人與世界關系中的意義和作用,只是從客體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觀世界,抹殺了人及其意識的能動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4頁;《大綱解析》第2頁。
3.對感性的物質世界進行直觀性理解的哲學派別是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歷史唯物主義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物主義的具體形態(tài)。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堅持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樸素結合,但又有它的局限性,即具有直觀性、猜測性,缺乏科學的論證。然而,直觀性不僅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突出特點,同是也是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特點。馬克思把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稱之為“直觀的唯物主義”,就是因為:費爾巴哈把人視為感性的對象,主張對感性世界進行多種直觀:普通直觀、自然科學的直觀、高級的哲學直觀;強調直觀是生活的原則,直觀提供本質、真理、現(xiàn)實。在認識論上,直觀的唯物主義像一切舊唯物主義一樣,缺乏能動原則,不了解人類實踐活動的意義,只是從感性直觀上去理解客體;在自然觀上,直觀的唯物主義消極的崇拜自然,把感性世界僅僅看作是開天辟地以來就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沒有看到人周圍的感性世界是歷史和實踐的產(chǎn)物;在社會觀上,直觀的唯物主義把個人僅僅看作是脫離現(xiàn)實社會關系的有機物質實體,而不是處于實踐活動和社會關系中的真實存在的人。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3頁;《大綱解析》第2頁。
4.一切唯心主義都認為
A.萬事萬物都是精神的產(chǎn)物
B.意識具有能動性
C.主觀意志決定一切
D.世界是不可知的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心主義概念及基本類型的特征的把握。
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物質是精神、意識、思維的派生物或表現(xiàn)。一切唯心主義不僅承認意識的能動作用而且夸大了意識的能動性,把意識上升為世界的本原,決定物質世界。C選項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一切唯物主義和徹底的唯心主義都是可知論者,只有不徹底的唯心主義才認為世界是不可知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4頁;《大綱解析》第2頁。
5.下列命題中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有:
A.物是感覺的復合
B.感覺是與外界隔離的屏障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現(xiàn)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6.在下列命題中,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絕對觀念的外化
D.萬物皆備于我
7.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下列命題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有:
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D.“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命題分析] 這三題考查的知識點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辨析。
主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jīng)驗、觀念、意志、心等)作為惟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chǎn)物。主觀唯心主義必然導致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論”。例如,英國大主教貝克萊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觀感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覺的復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馬赫倡言“世界是感覺要素的復合”;康德的“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由選擇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華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體、意志是一切存在和運動的根源”,波格丹諾夫的“經(jīng)驗是世界的最終構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經(jīng)驗”,中國古代莊子講的“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講的“萬物皆備于我”,陸象山說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陽明說的“天下無心外之物,心包萬物,心包萬理,萬物皆在我心中”,等等,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
第25題的B選項不屬于可知論,其哲學傾向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D選項,是柏拉圖的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BC選項。第26題的C選項是黑格爾的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BD選項。第27題中A選項是荀子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4頁;《大綱解析》第2頁。
8.下列命題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有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創(chuàng)造物
B.世界統(tǒng)一于存在
C.萬物皆在我心中
D.絕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原
[命題分析] 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辨析。
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絕對精神等)變?yōu)楠毩⒌目陀^存在,并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它認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觀精神,而是由超時間、超空間的客觀存在的精神決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是這種精神實體的派生物或表現(xiàn)。客觀唯心主義的荒謬之處在于以哲學化的方式承認“宗教創(chuàng)世說”,其所謂的客觀精神不過是上帝的別名。例如,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物質世界是絕對精神的外化,絕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源”,柏拉圖的“現(xiàn)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人為天命所主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程頤的“萬物皆是一理,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朱熹的“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萬物之本”,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C選項是王陽明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B選項的觀點屬于二元論,“存在”既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有在回答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時才有意義。B選項并沒有回答這一問題,因此不能將之歸結為這兩派。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4頁;《大綱解析》第2頁。
9.唯心主義哲學的共同特點是
A.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認識路線
B.一元論哲學
C.經(jīng)驗論哲學
D.唯理論哲學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心主義哲學的特點。
唯心主義哲學由于對精神本原的不同理解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式。而無論是主觀唯心主義還是客觀唯心主義,由于它們都“堅持意識第一性”,因此在認識論上兩者都“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認識路線”;兩者都是堅持世界有一個精神本原的一元論哲學。唯理論承認理性認識的可靠性,否認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經(jīng)驗。經(jīng)驗論認為感性經(jīng)驗是知識的唯一源泉,主張一切知識都通過經(jīng)驗而獲得,并在經(jīng)驗中得到證明。不論是唯理論還是經(jīng)驗論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因為有唯心主義經(jīng)驗論和唯心主義唯理論的對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唯心主義都是經(jīng)驗論哲學或都是唯理論哲學。因此答案選AB。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4頁;《大綱解析》第2頁。
10.黑格爾認為:自然界只是觀念的“外化”,它在時間上不能發(fā)展,只是在空間中展示自己的多樣性,因此,它把自己所包含的一切發(fā)展階段同時地和一個挨著一個地展示出來,并且注定永遠重復總是同一的過程。黑格爾這個觀點是
A.主觀唯心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主觀辯證法
D.形而上學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區(qū)別以及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區(qū)別。
黑格爾把自然界看作是觀念的“外化”,這里的“觀念”是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絕對觀念”,因此,黑格爾的這一觀點顯然是客觀唯心主義。同時,黑格爾未能把世界理解為一種過程,理解為一種處在不斷的歷史發(fā)展中的物質,而把發(fā)展看作是在空間以內、但在時間(這是一切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以外發(fā)生的這種謬論強加于自然界。盡管人們知道自然界是處在永恒的運動中。但是根據(jù)當時的想法,這種運動是永遠繞著一個圓圈旋轉,因而始終停留在同一地點;總是產(chǎn)生同一的結果。因此,黑格爾對“自然界”的觀點顯然是與當時的自然科學狀況以及與此相聯(lián)系的形而上學的即反辯證法的哲學思維方法相適應的。盡管黑格爾對辯證法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他是以唯心主義的形式系統(tǒng)地闡述了辯證法的諸多范疇,建立起龐大的唯心辯證法的體系的,因此,“方法為了要迎合體系就不得不背叛自己”,從而最終陷入了“形而上學”的泥潭?忌@里要注意的是主觀辯證法指的是辯證的思維,在本質上,它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它屬于唯物辯證法的范疇。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4頁;《大綱解析》第2頁
11.哲學唯心主義“無疑是一朵無實花,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結果實的、真實的、強大的、全能的、客觀的、絕對的人類認識這棵活生生的樹上的一朵無實花”。這說明
A.哲學唯心主義不能在人類認識這棵樹上結出果實
B.哲學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史上是沒有根基的
C.哲學唯心主義也是生長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花朵
D.哲學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發(fā)展的曲折過程中是難以避免的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心主義產(chǎn)生的認識論根源。
題干來自列寧的《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列寧指出“而僧侶主義(=哲學唯心主義) 當然有認識論的根源,它不是沒有根基的,它無疑是一朵無實花,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絕對的人類認識這棵活生生的樹上的一朵無實花。”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它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曲折復雜的發(fā)展過程。如果在認識過程中把主觀同客觀、認識同實踐相分裂,片面地夸大主觀的作用,或者把認識過程的某一階段絕對化,就會導致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的曲折發(fā)展過程中,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同時存在,唯物主義是必然的,唯心主義也是不可避免的,二者是共生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地球上的最美麗的思維著的花朵。但由于唯心主義哲學顛倒了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脫離了人的社會實踐,不能正確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因而在總體上是錯誤的,是不結果實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C和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4頁;《大綱解析》第2頁。
12.意識和物質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它們的對立就是相對的。這是因為
A.意識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B.意識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C. 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D. 意識根源于物質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和物質的辯證關系。
這是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中的論述。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根源于物質,是物質的反映。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不是意識,而是運動。
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3頁;《大綱解析》第2頁。
13.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A.結束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
B.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上徹底的堅持了唯物論和辯證法
C.為人類自覺創(chuàng)造歷史提供了認識工具
D.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的重要意義。
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的兩大發(fā)現(xiàn)。列寧指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第一,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科學闡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避難所——社會歷史領域中驅逐出去,結束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類的社會實踐作出了科學的規(guī)定和解釋,闡明了實踐是人類世界的現(xiàn)實基礎,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統(tǒng)一的基礎。馬克思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了自然觀、歷史觀和認識論,從而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上徹底的堅持了唯物論和辯證法。
第三,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是人類科學思想中最大成果,它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為研究社會生活、揭示社會本質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指導,使人們對歷史的研究真正成為科學,為人類自覺的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成為自己歷史的主人提供了強大的認識工具。
第四,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由空想變?yōu)榭茖W的理論基石,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結論。它指明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使人們擺脫了社會歷史的盲目必然性,進而認識到只有自覺創(chuàng)造歷史,才能真正成為社會和歷史的主人,這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 、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7頁;《大綱解析》第3頁。
14.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不同,它是
A.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C.科學之科學
D.人們觀察和處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區(qū)別。
任何哲學都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因此不選B。C選項是錯誤的,任何哲學都不可能是“科學之科學”。只有A選項和D選項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有的特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6-7頁;《大綱解析》第3-4頁。
15.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區(qū)別是
A.前者主張科學精神,后者主張科學主義
B.前者主張科學主義,后者主張科學精神
C.前者主張人文精神,后者主張人文主義
D.前者主張人文主義,后者主張人文精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區(qū)別。
現(xiàn)代西方哲學主要存在著兩種對立的思潮,即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既反對極端的科學主義,也反對抽象的人本主義。它既強調世界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又充分考慮人的主體地位,重視人本身的發(fā)展和要求。它反對科學主義但重視科學精神;反對人本主義但重視人文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反對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同時,注意吸收它們中的某些合理的成分,并力求在當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實現(xiàn)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統(tǒng)一。需要注意的是,科學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潮,科學精神指的是對真理的追求并為之奮斗的求真精神和面對現(xiàn)實探索規(guī)律的求實精神。因此選AC。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11頁;《大綱解析》第7頁。
16.愛因斯坦指出:“在我們之外有一個巨大的世界,它離開我們人類而獨立存在,它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迷,然而甚少部分地是我們的觀察和思維所能及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沒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也能在科學上取得偉大成就,這是由于他們
A.在科學實踐過程中擺脫了唯心主義
B.完全依靠個人的天才條件
C.自覺不自覺地貫徹了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原則
D.“相信有一個離開知覺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研究中的普遍指導意義。
此題是一道事實辨析選擇題,題干給出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切自然科學家沒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活動中就不受一定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恰恰相反,科學家們無論從事何種科學研究活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某種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如果自覺地接受某種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他將會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所以,只要考生懂得這一基本哲學常識,在所給出的選項中,確認ACD的正確性是不難的。選項D,實際是說堅持唯物主義的原則。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10頁;《大綱解析》第6頁。
17.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特征是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B.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
C.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
D.階級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記憶型題目?忌灰浀民R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哲學;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實踐性和階級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征,就可以判斷出該題選B和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8頁;《大綱解析》第4頁。
18.馬克思主義是指引我們時代前進的旗幟,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
A.在實踐基礎上達到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
B.包含了一切現(xiàn)實問題的正確答案
C.揭示了現(xiàn)時代的基本矛盾和本質內容
D.提供了研究問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在實踐活動基礎上達到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但是作為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可能包含一切現(xiàn)實問題的正確答案。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C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7-8頁;《大綱解析》第3-4頁。
19.現(xiàn)代西方科學哲學和人本主義哲學,其實質都是
A.唯物主義
B.唯心主義
C.辯證法
D.形而上學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實質。
人本主義哲學將世界和人生的本質歸結為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和本能沖動等,認為把握世界和人生的本質不能借助于理性、邏輯和科學,而只能借助于非理性的生命直覺和神秘的內心體驗。科學主義強調理性,推崇自然科學,主張哲學應仿效自然科學,放棄和排斥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世界觀)的研究和價值判斷,致力于對具體科學知識的綜合或邏輯、語言分析,強調人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實證范圍內,反對哲學對世界本原問題的研究,哲學由此變成了對科學進行分析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現(xiàn)代西方哲學在本質上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對立的。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階級屬性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現(xiàn)代西方哲學則是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而存在和發(fā)展的。第二,理論實質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和徹底的辯證法;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實質則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選項B和D)第三,社會作用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服務于廣大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活動;現(xiàn)代西方哲學則更多地遠離社會現(xiàn)實,遠離社會的發(fā)展。第四,發(fā)展形態(tài)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具有統(tǒng)一性和穩(wěn)定性的哲學;西方現(xiàn)代哲學則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呈現(xiàn)出多樣性、短暫性,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穩(wěn)定的形態(tài)。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11頁;《大綱解析》第7頁。
20.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這是指在內容上它實現(xiàn)了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tǒng)一
B.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統(tǒng)一
C.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
D.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高度統(tǒng)一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在內容上的比較。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變革表現(xiàn)在理論內容上,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實踐活動的物質性和辯證運動揭示出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物質性和辯證性,這就為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提供了現(xiàn)實的基礎。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去解決哲學的基本問題,把思維和存在的統(tǒng)一性理解為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現(xiàn)實的歷史過程,揭示了自然與社會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轉化,形成了社會的自然與自然的社會,這樣就把唯物主義的原則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揭示了社會生活的本質和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實現(xiàn)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tǒng)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8頁;《大綱解析》第3-4頁。
21.現(xiàn)代科學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有
A.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和發(fā)展
B.證實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C.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視野
D.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具體科學發(fā)展的材料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現(xiàn)代科技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
現(xiàn)代科技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推動作用。第一,自然科學技術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現(xiàn)代科技革命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19世紀自然科學領域的三大發(fā)現(xiàn)和其他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提供了自然科學的基礎。20世紀的自然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引起了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也檢驗、證實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第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拓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領域。例如,人工自然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技術系統(tǒng)和網(wǎng)絡系統(tǒng)以及基因技術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所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內容;系統(tǒng)認識論和系統(tǒng)思維方法成為現(xiàn)代哲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知識經(jīng)濟等理論觀點的提出大大拓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社會歷史的研究。第三,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新方法引入哲學領域,使哲學研究的方式、方法發(fā)生了變革。因此,我們要重視科學技術對哲學的作用,善于運用科學的力量來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10頁;《大綱解析》第6頁。
22.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中國化
A.是在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的
B.是中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
C.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指導和運用于中國實踐,從而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
D.是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批判繼承的過程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最輝煌的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程充分證明了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因此不難發(fā)現(xiàn),四個備選答案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正確闡述和理解。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12頁;《大綱解析》第7頁。
2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兩次偉大的飛躍是
A.毛澤東思想
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C.八榮八恥思想
D.鄧小平理論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最輝煌的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兩次偉大的飛躍。毛澤東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根本原因就在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等具有中國共產(chǎn)黨人特色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鄧小平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的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主要以和毛澤東思想。他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以及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和堅持“三個有利于”標準,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繼承和發(fā)展,極大的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
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但不屬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飛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D選項。
[教材鏈接]該相關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12頁;《大綱解析》第7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wǎng)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wǎng)”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lián)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lián)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