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第七章掌握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一、單項選擇題Ⅰ: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毛澤東思想的根本點、出發點(或精髓)是:
A.獨立自主
B.群眾路線
C.實事求是
D.黨的建設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和歸宿。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路線,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出發點,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4―265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2.實事求是的本質要求是:
A.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B.一切從實際出發
C.反對本本主義
D.理論與實際相統一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事求是的本質要求。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第一項基本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即從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際出發,不從“本本”或“原則”出發,這是做到實事求是的基本前提。為此必須:第一,要求堅持徹底的唯物主義立場和辯證的方法,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第二,堅持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第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四,必須堅持解放思想,破除對教條主義的迷信。
理論聯系實際是實事求是的第二項要求,也是實事求是的本質要求。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必須:第一,要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有完整、準確的理解和把握;第二,要對中國的實際有深入、透徹的認識和了解;第三,還必須使這兩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馬克思主義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去研究、探尋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4-265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3.毛澤東把理論與實際的關系比喻為:
A.有的放矢
B.實事求是
C.對立統一
D.調查研究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這種理論與實際的關系,毛澤東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稱之為“有的放矢”。他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毛澤東認為,只有學會了用馬克思主義之箭,去射中國革命之的,才是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才是真正堅持了實事求是。毛澤東的這些精辟論斷沖破了教條主義的束縛,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4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4.毛澤東提出“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口號的著作是:
A.《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
B.《反對本本主義》
C.《改造我們的學習》
D.《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調查研究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礎一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出自于《反對本本主義》;“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出自毛澤東《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毛澤東不僅把調查研究看做是工作方法的問題,而且把它上升到認識論的高度。
第一,調查研究是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礎一環,是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的基礎環節,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途徑和方法。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必須要了解實際情況,要進行調查研究。系統周密的社會調查研究是獲取對客觀實際正確認識的前提,是決定政策的基礎。
第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進行調查研究,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認真調查研究,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分析。
第三,毛澤東關于“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的論述,從根本上區別了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和形形色色的主觀主義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要有科學的態度,要實事求是,要從客觀事實中引出正確的結論,不為各種假象所蒙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5.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是:
A.獨立自主
B.群眾路線
C.實事求是
D.調查研究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始終堅持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借用中國傳統文化中“實事求是”這個成語,吸收其中樸素的合理的因素,并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作了新的科學解釋,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容,使“實事求是”這一古老的成語獲得了新的強大的生命力,成為表述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科學概念。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將之運用于中國的實際,并用中華民族自己的語言將之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字,真是言簡意賅。這是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體現。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6.毛澤東首次使用黨的“思想路線”這一科學概念是在下列哪篇文章中:
A.《反對黨八股》
B.《反對本本主義》
C.《實踐論》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
1929年在《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中強調“教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在1930年5月,針對當時黨和紅軍內部普遍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毛澤東寫了著名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第一次使用了黨的“思想路線”這一科學概念,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了洗刷唯心精神,樹立“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的歷史性任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4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7.毛澤東明確闡述了“實事求是”這一概念的著作是:
A.《反對黨八股》
B.《反對本本主義》
C.《改造我們的學習》
D.《整頓黨的作風》
8.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用中國語言概括為:
A.對立統一
B.實事求是
C.調查研究
D.一分為二
9.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實事求是”中的“是”是指:
A.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B.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
C.我們去研究
D.有的放矢
[命題分析]這三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
1941年5月,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對“實事求是”這個概念作了新的解釋,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認為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在這種態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從它那里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這對于在全黨確立和貫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具有極其重大的和深遠的意義。從此實事求是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集中概括。
因此,第7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第8題、第9題的正確答案都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4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10.群眾路線的核心的內容是:
A.從群眾中來
B.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C.到群眾中去
D.領導與群眾相結合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講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如果說一切為了群眾講的是目的,就是為什么要這樣做,那么一切依靠群眾則講的就是手段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問題;這是因為:第一,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第二,一切為了群眾,就必須對人民負責,善于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第三,一切依靠群眾,首先要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精神;一切依靠群眾,既要反對命令主義,又要反對尾巴主義。第四,一切依靠群眾,就應該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應該善于從群眾的議論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群眾,必須在一切工作中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要在新形勢下努力創造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新方式、新方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6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11.實現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是:
A.實事求是
B.加強黨風建設
C.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D.既要反對命令主義,又要反對尾巴主義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講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的又一重要內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是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過程完全一致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領導工作中的創造性運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從認識論上說,也就是調查研究的過程。這就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群眾路線的工作路線有機統一起來。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首先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向群眾做調查工作。做到從群眾中來,只是完成了領導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從群眾中集中起來的領導意見再回到群眾中去,使群眾認識到這些意見是符合他們的根本利益的,號召群眾實行起來、化作他們自覺的行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成為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同時,毛澤東還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中,必須采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6-267頁;《大綱解析》第188-189頁。
12.在我黨的領導人中,比較早地明確使用“群眾路線”這個科學概念的是: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劉少奇
D.鄧小平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群眾路線的最早提出。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中,較早地公開使用“群眾路線”這個科學概念的是周恩來,1929年由他主持、陳毅參加起草的《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強調紅軍在地方工作中要注意“群眾路線”這一工作方式的運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13.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
A.調查研究
B.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C.獨立自主
D.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4.毛澤東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群眾路線作出理論概括,將之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有機統一起來的文章是:
A.《實踐論》
B.《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
C.《改造我們的學習》
D.《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群眾路線的形成過程。
1943年,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理論概括,把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有機地統一起來。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又從黨的性質和宗旨出發,將“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作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因此,第13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第14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6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15.黨的群眾路線是:
A.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
C.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D.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
1956年9月,鄧小平在中共八大上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新的概括,指出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黨必須密切地聯系群眾和依靠群眾,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養成為人民群眾服務、向人民群眾負責、遇事同人民群眾商量、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認為黨的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在擴大的中央工作全會上,劉少奇又進一步概括了群眾路線的基本點:第一,信任人民群眾,相信他們自己能夠解放自己,相信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第二,黨必須根據群眾的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工作,黨的方針、政策、措施都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16.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
A.調查研究.
B.艱苦奮斗
C.實事求是
D.群眾路線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實踐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地、創造性地運用于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了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由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是實現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徑,是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是黨對待人民群眾的方針,也是黨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觀點、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使黨的理論認識水平上升到:只有革命的階級、革命的群眾作為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生產關系的代表,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這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水平;只有客觀的社會實踐的檢驗,才是惟一標準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水平。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266頁;《大綱解析》第188-189頁。
17.無論是作為革命政黨還是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在于:
A.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B.理論聯系實際
C.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D.批評與自我批評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一部分,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標志。我們黨作為無產階級的政黨,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莊嚴宣告它從來沒有自己的一黨私利,它維護的始終是無產階級和一切勞苦大眾的利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毛澤東指出:我們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們的黨是人民的代表。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標志。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在任何時候都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在任何時候都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7頁;《大綱解析》第189頁。
18.我黨第一次獨立自主解決黨內重大問題的會議是:
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
C.中共三大
D.中共六大
19.在抗戰時期針對王明的新投降主義和單純依賴外援的錯誤傾向,毛澤東指出把抗戰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是:
A.實事求是
B.群眾路線
C.獨立自主
D.黨的建設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形成過程。
在中國革命進程中,黨內曾一度盛行過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針對這種錯誤,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明確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開始形成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黨內重大問題的新起點,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1935年8月共產國際七大通過決議,不再直接干涉各國黨的內部事務,為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下獨立自主地進行革命創造了比較好的外部條件。
抗日戰爭時期,王明在國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上,主張“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過分相信、依賴國民黨、蔣介石;在國際上,過分依賴共產國際和蘇聯的援助;看不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把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國民黨和外援上,反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獨立自主的抗日游擊戰爭。毛澤東嚴厲批評了王明錯誤主張,指出: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這個原則的說明、實踐和堅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中國的抗戰主要地依靠自力更生。如果過去也講自力更生,那么,在新的國際環境下,自力更生就更加重要。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毛澤東深刻闡明了自力更生與爭取外援的關系,形成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正確的道路。
因此,第18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第19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8頁;《大綱解析》第189頁。
20.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必然結論是:
A.群眾路線
B.艱苦奮斗
C.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D.謙虛謹慎
21.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是:
A.實事求是
B.獨立自主
C.群眾路線
D.統一戰線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獨立自主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必然結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根本的是說,一個國家的共產黨要領導革命與建設取得勝利,必須首先立足于本國,從本國的實際出發,依靠本國革命力量和人民群眾的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出一條適合本國特點的正確道路,把本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好。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因此,第20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第21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8頁;《大綱解析》第189頁。
22.“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撥亂反正任務的完成是在:
A.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B.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C.黨的十二大
D.黨的十三大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對建國三十二年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作出了科學的總結,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肯定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系統地論述了毛澤東思想。《決議》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們必須繼續堅持毛澤東思想,并以符合實際的新原理和新結論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勝利地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在決議形成以前和以后,理論界圍繞上述問題作了一些討論、研究和宣傳工作。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1頁;《大綱解析》第191頁。
23.鄧小平對重新構建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創造性貢獻是:
A.正確地、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思想體系
B.科學概括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C.正確地、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
D.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鄧小平對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概括。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在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的過程中,反復強調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要發揚毛澤東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等優良作風,認為這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態度﹑根本觀點﹑根本方法”。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根據鄧小平的這一思路,使用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這個科學概念。決議指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是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新審視和構建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重要理論貢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1-272頁;《大綱解析》第191頁。
二、選擇題Ⅱ: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概括的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有:
A.實事求是
B.群眾路線
C.調查研究
D.獨立自主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具體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多方面發展,并深刻地論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在毛澤東思想中,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政治路線、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奮斗精神,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核,也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基本方面,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特殊品質,是貫串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方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4-269頁;《大綱解析》第187-190頁。
2.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涵包括: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理論聯系實際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密切聯系群眾
3.實事求是這一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思想路線是指:
A.批評與自我批評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
D.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涵。
對實事求是基本內涵的概括有兩次:一是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作的《堅持黨的路線,改進工作方法》中的概括:“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二是《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因此,第2題的正確答案是ABC選項;第3題的正確答案是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4-265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4.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必須反對:
A.經驗主義
B.形式主義
C.教條主義
D.自由主義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和歸宿。要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反對本本主義,樹立優良的學風。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對立面,就是一切從書本出發的教條主義和一切從經驗出發的經驗主義,兩者的表現有所不同,但都是主觀與客觀的脫離,都是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實現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根本保證,是毛澤東一貫倡導的中國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和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一切工作的準則,是黨領導的革命與建設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164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5.下面著作中,論述了共產黨人對調查研究應采取的態度和進行調查研究基本方法的有:
A.《反對本本主義》
B.《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
C.《〈共產黨人〉發刊詞》
D.《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提出了“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這樣,毛澤東不僅把調查研究看做是工作方法的問題,而且把它上升到認識論的高度。
要做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就必須了解實際情況;要了解實際情況,最主要的、最基本的途徑和方法,就是調查研究。系統的周密的調查研究,是獲取對客觀實際正確認識的前提,是制訂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毛澤東關于“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的命題,進一步強調了調查研究必須堅持科學的態度,即在客觀事實面前采取實事求是、老老實實的態度,對客觀事實既不夸大,也不縮小,不要滿足于局部的、片面的、孤立的觀察,更不能被各種假象所蒙蔽,要從對客觀事實的深入全面的把握中引出正確的結論來;而不能先抱定某種成見專門替自己的主觀臆斷找“證據”,也不要怕實際檢驗推翻自己已經作出的判斷或決定。這就從根本上區別了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與形形色色的主觀主義的所謂調查研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6.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提出的作好調查研究工作必須注意的兩個問題是:
A.向群眾調查實際材料
B.要有正確的調查研究的態度和方法
C.必須做正確的調查
D.必須反對主觀主義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又反復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著重指出了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兩個必須注意的問題。一是要向群眾調查實際材料。這就把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統一了起來。向社會實際做調查,歸根結底,是向群眾做調查;調查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實行群眾路線的過程。二是開展調查研究要有正確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要有滿腔的熱情、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調查的方法,可以“走馬觀花”,做了解全局的面上的調查;更要經常地“下馬觀花”,深入基層,做“解剖麻雀”的典型調查。毛澤東還指出,調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現實。這種現實,應該是客觀的現實,不是主觀的現實;是全面的現實,不是片面的現實;是反映本質的現實,不是停留在表象的現實。怎樣才能使調查研究工作達到對調查對象的客觀、全面、本質的認識呢?毛澤東強調,調查者要學會在詳細地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對這些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都是AB。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頁;《大綱解析》第187頁。
7.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包括:
A.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B.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C.給群眾以政治教育
D.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8.毛澤東指出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反對的錯誤傾向有:
A.命令主義
B.尾巴主義
C.官僚主義
D.形式主義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講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如果說一切為了群眾講的是目的,就是為什么要這樣做,那么一切依靠群眾則講的就是手段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的問題;這是因為:第一,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第二,一切為了群眾,就必須對人民負責,善于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第三,一切依靠群眾,首先要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精神;一切依靠群眾,既要反對命令主義,又要反對尾巴主義。第四,一切依靠群眾,就應該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應該善于從群眾的議論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群眾,必須在一切工作中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要在新形勢下努力創造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新方式、新方法。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講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的又一重要內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是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過程完全一致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領導工作中的創造性運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從認識論上說,也就是調查研究的過程。這就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群眾路線的工作路線有機統一起來。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首先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向群眾做調查工作。做到從群眾中來,只是完成了領導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從群眾中集中起來的領導意見再回到群眾中去,使群眾認識到這些意見是符合他們的根本利益的,號召群眾實行起來、化作他們自覺的行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成為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同時,毛澤東還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中,必須采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
因此,第7題的正確答案是ABD選項;第8題的正確答案是AB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6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9.“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段話指出了:
A.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
B.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C.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統一
D.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命題分析]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群眾路線的形成過程。
1943年,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理論概括,把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有機地統一起來。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又從黨的性質和宗旨出發,將“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作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5-266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10.劉少奇在中共七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概括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
A.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B.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C.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D.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劉少奇對群眾路線的概括。
劉少奇在《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專門論述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將它提到了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高度。同時概括了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第一,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二,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第三,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第四,向人民群眾學習。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6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11.鄧小平在中共八大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新的概括,表現在:
A.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B.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C.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和依靠群眾,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養成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工作作風
D.認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鄧小平對群眾路線的概括。
1956年9月,鄧小平在中共八大上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新的概括,指出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認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黨必須密切地聯系群眾和依靠群眾,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養成為人民群眾服務、向人民群眾負責、遇事同人民群眾商量、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認為黨的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于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在擴大的中央工作全會上,劉少奇又進一步概括了群眾路線的基本點:第一,信任人民群眾,相信他們自己能夠解放自己,相信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第二,黨必須根據群眾的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工作,黨的方針、政策、措施都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6頁;《大綱解析》第188頁。
12.獨立自主原則的基本內涵包括:
A.以自力更生為基礎
B.對外開放
C.爭取外援為輔
D.把一切工作與方針放在處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立足于本國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基本內涵。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必然結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根本的是說,一個國家的共產黨要領導革命與建設取得勝利,必須首先立足于本國,從本國的實際出發,依靠本國革命力量和人民群眾的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出一條適合本國特點的正確道路,把本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8頁;《大綱解析》第189頁。
13.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體現在:
A.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時努力爭取外援
B.在外理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上,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民族獨立與尊嚴
C.在處理中國共產黨與外國共產黨的關系上,堅持中國的事情要靠中國人自己解決
D.保持黨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高度統一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在我國革命和建設方面的體現。
第一,在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上,必須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堅決反對外來侵略和外來干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同時也尊重其他國家和人民獨立自主的權利。
第二,在處理中國共產黨與外國黨(包括共產國際這類國際組織)的關系時,必須堅持中國的事情要靠中國人自己來解決,堅決反對外國黨的干涉,堅決反對照抄照搬外國黨經驗。中國共產黨堅持認為:適合本國特點的革命道路和建設道路,只能由本國人民來尋找、創造和決定,任何黨派和國際組織都無權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
第三,在處理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同資產階級的關系時,必須堅持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堅持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對同盟者的領導權,對資產階級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的策略。
正確處理獨立自主同爭取外援的辯證關系。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需要各國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相互支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爭取最廣泛的國際援助,特別需要學習外國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經驗和先進事物。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完全錯誤的,都是不利于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68-269頁;《大綱解析》第189-190頁。
14.“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具有極端重要性,體現在:
A.這是個理論和政治問題,全局性的、緊迫的、至關重要的大問題
B.這關系到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奮斗的成就
C.這關系到黨的團結及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D.這關系到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道路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極端重要性。
毛澤東逝世后,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如何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如何根據國內、國際條件的變化和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確立我國正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道路,這是中國共產黨遇到的一個全局性、緊迫性和至關重要的大問題。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維護毛澤東思想在中國共產黨內的指導地位,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這不僅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很大的政治問題”。這是因為:第一,它關系到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的成就;第二,它關系到黨的團結,國家和社會的安定;第三,它還關系到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道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1頁;《大綱解析》第191頁。
15.鄧小平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所做的歷史性貢獻主要表現在:
A.推動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
B.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
C.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D.形成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
[命題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鄧小平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所做的歷史性貢獻。
鄧小平對堅持毛澤東思想所做的歷史性貢獻的主要表現:
第一,推動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領導和支持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恢復、繼承和堅持了毛澤東思想。
第二,堅決抵制了在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中的兩種錯誤傾向,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思想和錯誤做法,從反面吸取教訓。
第三,主持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專門論述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客觀公正地總結了黨的歷史經驗,評價了黨的領袖人物,堅決維護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這就為統一人民的思想,維護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團結,為保持和鞏固社會政治局面的穩定,為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再一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在政治上、理論上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鄧小平對發展毛澤東思想所做的歷史性貢獻的重要表現:
第一,鄧小平是當代中國堅持、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杰出代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永遠開放的理論體系,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發展的。鄧小平指出:我們現在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有好多條件。在當代中國和當前世界的新條件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發展毛澤東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二,在正確解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的同時,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教材鏈接]該知識點在《應試精華》第271-272頁;《大綱解析》第191頁。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