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兩句唐詩蘊含的哲學原理是()
A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C 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一
B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D 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2 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科技成果層出不窮,從根本上說,這最主要是由()
A 社會生產實踐的需要決定的
B 現代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決定的
C 科學家之間的互相交流決定的
D 正確的科技發展戰略決定的
3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是指()
A 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和生產價值的價值形成過程
B 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和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值過程
C 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
D 轉移價值的過程和創造價值的過程
4 價值的實體是()
A 具體勞動 B 抽象勞動
C 私人勞動 D 社會勞動
5 區別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是()
A 革命的指導思想不同 B 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
C 革命的前途不同 D 革命的對象不同
6 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A 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B 有理、有利、有節
C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D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7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
A 黨的先進性 B 黨的領導
C 執政興國 D 執政為民
8 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所以,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是()
A 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
B 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C 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
D 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9 “民主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是一個東西。民主就是承認少數的國家。”這句話理解為()
A 民主是指一種國家制度 B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C 國家的實質是少數服從多數 D 民主是國體不是政體
10 在1843年1月編成《海國圖志》的作者是()
A 林則徐 B 徐繼畬
C 魏源 D 馮桂芬
11 在中共八大大會發言中,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是()
A 毛澤東 B 周恩來
C 鄧小平 D 陳云
12 按照規定的內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劃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稱()
A 憲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服務者向消費者提供質低價高的服務,是對消費者()
A 公平交易權的侵犯 B 人格尊嚴權的侵犯
C 損害求償權的侵犯 D 選擇服務自主權的侵犯
14 社會責任感是一個人對祖國、對民族、對人類的繁榮和進步,對他人的生存和發展所承擔的職責感和使命感。增強社會責任感是人生修養中()
A 心理修養的重要內容 B 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
C 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內容 D 科學文化修養的重要內容
15 在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當中,代表各民族的最高利益的是()
A 民族平等 B 各民族共同繁榮
C 民族團結和合作 D 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16 2010年3月5日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各級共青團組織圍繞迎世博、迎亞運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這是第()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
A 十一個 B 十二個
C 十個 D 十三個
二、多項選擇題:17—33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7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其表現有()
A 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
B 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C 在實踐基礎上達到了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D 正確地解決了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
18 主體選擇與客觀規律的接近和符合的過程是()
A 人們在認識和實踐中長期而艱難的探索過程
B 人們的認識和實踐不斷深入的過程
C 人們不斷發現真理和修正錯誤的過程
D 人們的主觀認識和客觀規律達到完全一致的過程
19 在當代,科學技術進步已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杠桿,其表現有()
A 科學技術已成為把生產力各要素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的重要因素
B 由科學技術因素造成的勞動生產力越來越高
C 由科學技術因素造成的經濟增長率越來越高
D 自然科學從理論突破到新產品試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縮短
20 資本家用于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它的價值()
A 由工人的具體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
B 由工人的抽象勞動轉移到新產品中
C 由工人的生產中重新創造出來
D 一次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并隨產品出售一次收回
21 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所作的最簡要最明確的表述。工人階級偉大的歷史使命是由其歷史地位決定的。因為工人階級是()
A 現代化大工業的產物,與先進的生產方式先聯系
B 有政治遠見、最有組織紀律性的階級
C 在斗爭中不斷成長成熟,從自在的階級走向自為的階級
D 唯一同資產階級直接對立和完全對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夠革命到底的階級
22 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從而達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
A 《〈共產黨人〉發刊詞》 B 《論十大關系》
C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D 《新民主主義論》
23 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主要有()
A 嚴格區別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的界限,實行和平贖買,和平地實現了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
B 創造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多種形式,采取了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的形式
C 把對企業的改造和對資本家的改造結合起來,把資本家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D 對私人資本主義的贖買政策應始終堅持采取“四馬分肥”
24 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
A 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
B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C 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 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25 下列選項中,屬于科學社會主義觀點的有()
A 民主是一個多義詞,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國家制度
B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C 民主就其本質而言是多元主義的
D 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專政的統一
26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既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使人民民主成為現實,又規范人民的民主行為,是因為()
A 民主總是具體的、相對的,不存在不受制約的民主和自由
B 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C 不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和不要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都是錯誤的
D 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27 1840至1919年中國人民為反對外來侵略進行了英勇斗爭,但都失敗了,其原因有()
A 戰略戰術的失敗 B 經濟技術的落后
C 思想觀念的陳舊 D 社會制度的腐敗
28 中國共產黨建立以來,在80多年的時間里,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做的三件大事是()
A 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B 開始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C 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 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29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或組織。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關系的主體有()
A 公民 B 法人
C 國家機關 D 企事業單位
30 無數事實證明,人有了明確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斷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人若沒有明確的理想,就會像沒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擱淺觸礁。這就是說()
A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
B 理想是人生前進的動力
C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 理想是人們的主觀意志和想當然
31 道德品質的培養既是個人修養的任務,也是社會教育的目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
A 生來就有的
B 靠教育、實踐或感化獲得的
C 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所得到的結果
D 主觀上道德認識和客觀上道德行為的統一
32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的特點有()
A 經濟全球化 B 經濟市場化
C 經濟局域化 D 經濟信息化
33 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盛大召開。世博會被譽為哪方面的“奧林匹克”盛會()
A 經濟 B 科技
C 政治 D 文化
三、分析題:34—38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34 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1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茖W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摘自中共十七大報告
材料2
黨中央決定,從2008年9月開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全黨分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部署。
——摘自人民日報社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部署》
請回答:
(1)科學發展觀形成體現的哲學依據。(4分)
(2)運用哲學原理分析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大意義。(6分)
35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1999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BBC)用幾周時間在國際互聯網上評選“千年偉人”活動,評選結果是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響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后來路透社又邀請政界、商界和學術領域的名人評選“千年偉人”,對39名候選人的投票比較平均,愛因斯坦僅以一分的優勢領先于馬克思。說明馬克思是當之無愧的“千年偉人”。從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馬克思主義國際學術會議開過四次。2000年世紀之交,法國“馬克思園地”協會在巴黎舉辦規模盛大的、題為“全球化與人類解放”的馬克思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同時,在紐約還舉行了2400人參加的“世界社會主義者大會”。世界其他地區也舉辦了類似的活動。法國《世界報》用“回歸馬克思”的題目來形容并點評這種熱潮。法國《人道報》在報道1998年巴黎國際大會時有這樣的文字:從紐約到東京,從圣保羅到耶路撒冷,從新德里到倫敦,到處都奏響了《共產黨宣言》的樂章,而這次會議將“再次讓歷史沸騰起來”,“《宣言》對21世紀仍將發生重要影響”。
——靳輝明:《千年偉人馬克思》,《參考信息》,2002年4月30日
材料2
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并非億萬富翁,他一生窮困,連愛子夭折都無錢安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逝世時驚動了整個歐洲,不少報刊發表評論和文章對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組織對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個多世紀之后的今天,在英國,馬克思名列公選的千年偉人之首。在人類歷史上為窮人說話表示哀憐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馬克思不是用憐憫,不是用眼淚,不是用同情的撫慰,而是真正用科學理論揭示他們的處境和獲得自身解放的途徑。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的。這個真理就是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創立的,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題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問題,它所研究的對象是作為社會形態的資本主義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某一階段。因此,它的結論是關于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和無產階級解放的具有規律性的結論。正因為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首要要求,所以它不是停留在資本主義的表層,不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描述,而是著力于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這是馬克思主義至今仍然閃耀著真理光芒的一個重要原因。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沒有止境,馬克思主義前途光明。
——陳先達:《馬克思主義永放光芒》,《光明日報》,2003年4月1日
請回答:
(1)馬克思被評選為“千年偉人”,對我們有什么啟示?(4分)
(2)用理論創新的原理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沒有止境”?(6分)
36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在攻陷南京后,帝國政府為了仍然給舊中國國民政府重新考慮的機會,一直等到現在。然而,國民政府不了解帝國的真意,竟然策動抗戰……因此,帝國政府今后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而期望真能與帝國合作的中國新政權的建立與發展,并將與此新政權調整兩國邦交,協助建設復興的新中國。
——1938年1月16日《聲明》
材料2帝國陸海軍已攻克廣東(州)、武漢三鎮,平定中國重要地區。國民政府僅為一地方政權而已。然而,如該政府堅持抗日容共政策,則帝國決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潰為止。……如果國民政府拋棄以前的一貫政策,更換人事組織,取得新生的成果,參加新秩序的建設,我方并不予以拒絕。
——1938年11月3日《聲明》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指出日本對國民政府的策略。(3分)
(2)根據材料2,指出日本對國民政府策略有何變化?結合史實分析原因。(7分)
3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征。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國家的一切國家權力屬于人民,這也是其基本原則之一。論述我國憲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則。
3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近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吃盡了照搬西方民主的苦頭。在非洲,由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大多數非洲國家的政治體制發生了突變,被迫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實行多黨制的政治制度。結果不僅沒有帶來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而且,幾乎所有國家都爆發了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動亂,社會秩序癱瘓,經濟危機不斷,不少國家甚至還發生了無休止的內戰。
試分析:
(1)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民主的影響。(6分)
(2)我國民主政治的優勢。(4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B
題意中病樹和萬木春、新葉和陳葉、前波和后波等都說明了新事物不斷代替舊事物的客觀規律,所以答案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2 答案:A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因此科學技術的成果作為人類的認識成果也是由社會實踐的需要決定的。
3 答案:B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既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也是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增值過程,而不是價值形成過程或創造價值過程。
4 答案:B
價值實體是指在現實中存在的直接形成商品價值的物質因素。價值的實體是商品中凝結的人類抽象勞動。作為價值實體的抽象勞動,對于任何勞動支出來說都是同質的,它們不存在差別。
5 答案:B
以上四項都是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但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是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同的根本標志。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6 答案:B
“有理、有利、有節”是處理統一戰線內部敵我矛盾的方針政策。
7 答案:D
執政為民是堅持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所在。
8 答案:C
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所以,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是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這是十七大報告的重要內容。
9 答案:A
民主從根本上是一種國家制度,題意中的內容即為此意。
10 答案:C
魏源于1843年1月編成《海國圖志》,介紹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風土民情。
11 答案:D
陳云在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重要經濟的思想。
12 答案:A
憲法是根本法,其它之外都是普通法,故BCD答案錯誤。
13 答案:A
本題題意明顯是對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侵犯。故BCD答案錯誤。
14 答案:C
社會責任感是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內容,故ABD答案錯誤。
15 答案:C
社會主義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國家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前提,只有平等者之間才可能團結。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為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創造了政治前提,實現民族的共同繁榮又是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基本目的。
16 答案:A
此題是考查今年形勢與政策的內容。
二、多項選擇題
17 答案:ABCD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在多方面實現了突破。四個選項是其表現的四個方面。
18 答案:ABC
人們的主觀認識能不斷接近客觀規律而不能達到兩者的完全一致,因此D項不選。
19 答案:ABCD
科學技術進步已成為當代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大杠桿,四個選項皆為其表現。
20 答案:CD
資本家用于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由工人的生產中重新創造出來,并且一次全部轉移到新產品中并隨產品出售一次收回。
21 答案:ABCD
工人階級政黨是最具有遠見和組織紀律性的階級,是在現代大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同資產階級不斷斗爭中成長壯大起來的。因此四個選項全選。
22 答案:ACD
毛澤東思想在抗日戰爭時期得到系統總結和多方面展開從而達到成熟,其主要代表性的著作有《〈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在1956年獨立探索本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時期的著作。
23 答案:ABC
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先是采取“四馬分肥”后采取贖買政策。
24 答案:BCD
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是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的內容。
25 答案:ABD
民主從根本上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個體或不同性質的群體為了自己的權益而采取的行為。民主只是相對于一個社會的統治階級而言的。所以,C項本身說法錯誤。
26 答案:ABCD
以上四項說法都正確。
27 答案:BD
經濟技術的落后和社會制度的腐敗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斗爭失敗的主要原因,其中后者又是最根本原因。
28 答案:ACD
80多年的時間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做了三件大事,即實現民族獨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29 答案:ABCD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關系的主體有公民、法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團體及國家等。
30 答案:ABC
本題D答案不符合理想的內涵。
31 答案:BCD
本題A答案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主觀上道德認識和客觀上道德行為的統一,是后天實踐而得來的。一個人具有好的或壞的道德品質是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所得到的結果。
32 答案:ABD
ABD三項都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33 答案:ABD這是考查當年形勢與政策的內容。
三、分析題
34 此題是考查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的一道分析題。
(1)科學發展觀形成的哲學依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和認識辯證關系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實踐決定認識,即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另一方面,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指導實踐,認識離不開實踐,實踐離不開認識?茖W發展觀,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這些階段性特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體現。
(2)人類的實踐和認識是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不斷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創新。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一個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這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體現。黨的十七大提出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是要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條件下,更好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和統一全黨思想,動員全黨更好地為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而團結奮斗。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推動我國發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35。1)馬克思被評選為千年偉人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一種思潮的出現、傳播乃至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隨著時日的推移趨于衰落,逐漸被遺忘,最后成為故紙堆而被蟄居書齋的學者們作為研究對象,這是很多“思想”和思想者的命運。而馬克思及其學說卻擺脫了這一命運。它既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又表明了當今時代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就像自然科學需要愛因斯坦的理論一樣。當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使之與實踐相結合,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理論創新。
(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它第一次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正確的道路,而且為各門科學的發展提供銳利的武器。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一百多年來,它指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隨著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36。1)策略:不承認國民政府,圖謀另立親日偽政權。
(2)變化:由軍事打擊為主的方針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原因:① 日本戰線太長,兵力不足,資源缺乏。② 中共領導的敵后游擊戰爭嚴重威脅了日本的后方。
37 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征。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1)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諸如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的結構形式、國家的基本國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職權等,都在憲法中作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不僅反映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方向,而且從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上規范著整個國家的活動。
(2)在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既體現為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任何普通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又體現為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最高行為準則。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一方面,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機關,往往是依法特別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機關。另一方面,通過、批準憲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嚴于普通法律。例如,我國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1/5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通過;而普通法律則只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是:一切國家權力屬于人民的原則;保障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社會主義法制原則。
38。1)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只是人類社會政治發展的一個階段,既不是人類社會永遠存在的終極政治模式,也不是今天所有發展中國家必須效仿的政治發展典范。世界各國的發展道路、文化傳統、經濟狀況、國際環境、民族構成、風俗習慣等的多樣性,決定了政治模式選擇的差異性。如果不顧本國國情,盲目效仿西方民主制度,必然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災難性后果。 發展中國家的這種盲目效仿,實際上也是西方國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民主觀念的結果。我們主張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種文明、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各國的事情應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應由各國平等協商。
(2)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政治上的優勢,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們要堅決反對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傾向。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