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是醫學教育與研究的基石,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教育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中醫基礎類學科建設,關系著中醫發展的未來。中醫學具有基礎和臨床難以截然分開的特點,歷代名醫皆是中醫理論大家,當代國醫大師也都有淵博的理論功底。加強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教育,對于培養高水平中醫藥基礎教學科研人才、為中醫藥臨床、產業提供人才技術支撐。然而當前由于政策規定、市場導向和考生觀念的影響,出現全國中醫院校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報考生源不足、優秀考生較少,加之就業壓力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著中醫基礎類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樣下去勢必會造成中醫藥繼承、創新、發展乏人乏術,對中醫藥臨床、產業支撐乏力。因此,亟待加強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教育,培養優秀的中醫藥基礎人才,促進中醫藥事業快速發展,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教育的問題
生源不足,尤其是優質生源嚴重短缺
一方面受就業壓力、“5+3”臨床醫學生培養模式轉變的影響,近年來優秀的醫學本科畢業生在考研時更多選擇了臨床學科,普遍存在著“輕基礎、重臨床”的觀念,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醫基礎學科的生源數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2014版)》通知,規定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學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學歷不作為報考各類別醫師資格的學歷依據,使多數想要從事臨床醫學工作的學生選擇報考臨床專業學位而非科學學位,這更加影響了中醫基礎醫學的招生。
就業壓力大
根據部分中醫高校對本校基礎類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造成基礎研究生壓力最大的問題就是就業,超過一半的基礎研究生認為缺乏明確的就業方向,80%以上對自身就業前景不容樂觀,這些困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求學信心和學習狀態,對導師帶教和自身就業競爭力提升也產生了消極作用,最終也將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培養模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相當部分的教師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很少采用問題式教學、研究探討式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不足
一是科研創新、獨立思考能力欠缺,較難滿足日益增強創新思維和提高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培養需求。
二是文獻閱讀能力不強
多數研究生導師指定讀什么文獻就讀什么文獻,缺乏系統性閱讀和對問題線索的發現。
三是知識結構單一,問題意識缺乏
許多研究生只注重本專業的學習,忽視交叉學科專業的學習,使得基礎類科研型研究生不能從多學科、綜合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進行創新。
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教育的建議
首先,加強中醫基礎研究生招生宣傳,拓寬生源渠道
一是基礎醫學教育在醫學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并不是完全脫離臨床而獨立存在的,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使中醫基礎類研究生在符合一定條件下也能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從事臨床工作。
二是加強國家教育部門對中醫基礎類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導向,加強對中醫基礎醫學的宣傳,對基礎類研究生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如給予一定的公費名額、提高獎助金額等吸引優秀醫學生源。
三是高校管理部門要為基礎醫學類研究生在招生、培養等方面多創造有利條件,加強校際宣傳、溝通,讓更多的學生認識中醫基礎各專業,增加學生對中醫基礎的興趣。
其次,加強中醫基礎類專業研究生課程改革
一是在保證各專業學位課程課時的基礎上,多增加一些涉及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課程的選修課,以活躍研究生的思維。
二是重視研究方法教學。鼓勵采用問題式教學、研究探討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創新能力等。
三是加強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通過完善實驗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增加實驗課程設置,加強實驗技能訓練,提高研究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綜合素質。
四是加強基礎類課程與臨床學科的緊密聯系,突出基礎研究對臨床工作的指導作用,鼓勵學生以本學科為基礎向相關領域拓展,使學生具備盡可能寬厚的知識面,培育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復合型人才有,并為順利就業提供基礎和保障。
第三,大力加強中醫基礎類研究生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的培養
一是大力推進國家中醫特色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中醫基礎科研基地和科研平臺,為中醫基礎類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
二是本著“加強動手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注重整體素質,快速融入社會”的培養原則,綜合提高基礎類研究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針對中醫基礎學科研究生“知識結構老化,實驗技能不足”等問題,由政府、事業單位購買服務,鼓勵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辦各種前沿理論和技術學習培訓班,提高中醫基礎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
三是舉辦全國性基礎醫學碩博研究生學術論壇,加強溝通交流,開闊視野,啟迪創新思維,提高科研能力。
四是加強對中醫基礎研究生在創新基金、碩博連讀、公派留學等領域大力扶持,大力提升研究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為繼續深造或求職擇業做鋪墊。
第四,加強中醫基礎學術交流
一是加強研究生跨院校、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建立研究生交流學習機制,定期選送研究生赴國內外優秀實驗室交流學習,實現其從實驗技能到科研思維的全面提高,最終實現廣大中醫藥院校基礎學科研究生的科研素質的全方位提高。
二是進一步提高導師隊伍學術交流水平,拓展國際交流渠道,多舉辦以“邀請本領域國際大師或領軍人物來校講學、合作”為目標的基礎醫學高層論壇,加強溝通交流,不斷提高學術水平。
三是提高研究生培訓水平和國際化水平,鼓勵與國外大學建立國際聯合實驗室和研究生培訓基地,選派優秀研究生前往培訓。
最后,拓寬就業渠道,解除后顧之憂
一是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上做足功夫,鼓勵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出全方位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盡量使學生分流就業,科研院所將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醫院、高校、雜志社、各企業均應有一席之地。
二是更新觀念,多方參與,共促就業。學校和學院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協助做好研究生職業規劃,另一方面積極搭建供需雙方的溝通交流平臺,增加就業機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