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歷年政治考研試題的分析,可以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讓考生遵循。這可以幫助考生在復習中,弄清主次,把握重點,搞準復習方向,摸準最有可能考查的熱點,避免盲目性,減少復習量,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一)近三年內的主觀性大題所考知識點重復考查的可能性很小
這也是歷年政治試題出題時所遵循的一個不成文的原則。因此,考生可以不用再將三年內已經以大題(即主觀性試題)方式出現的考點作為大題去復習準備,最多只以客觀性試題(即選擇題)的命題方式作準備即可。這些已考查過的知識點有:2007年的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第34題)、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分及其之間的關系(第35題)、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第36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社會(第37題)、中東地區持續和動蕩不安的原因(第38題Ⅰ)、不同文明在求同存異中發展,以及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義(第38題Ⅱ)等;2006年的真理的具體性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第34題)、政府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下如何發揮好自己的作用(第35題)、建國初期黨對私人資本主義的態度(第36題)、社會保障問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第37題)、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以及經濟因素對世界政治的重大影響(第38題Ⅰ)、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對全球問題的認識(第38題 Ⅱ)等;2005年的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第31題)、對流動資本的理解(第32題)、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科學發展觀,發展才是硬道理等知識點的綜合(第33題)、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互動關系(第34題)、當夜的社會熱點就業問題(第35題)、中國革命性質及對民族資產階級的不同態度(第36題)、烏克蘭的重要戰略地位及俄歐、俄美之間的戰略利益沖突引發的北約東擴(第37題Ⅰ)、以石油供給為代表的能源供應對世界經濟發展(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巨大影響(第37題Ⅱ)等;2004年的有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原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第31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第32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本主義的態度問題問題(第33題)、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第34題)、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雇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及對其的不同看法(第35題)、我國的“三農”問題以及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措施和意義(第36題)、以美國發動對伊戰爭為例分析聯合國及美國的對外政策(第37題Ⅰ)、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問題(第37題Ⅱ)等。
(二)三年以前的客觀性試題重復出現率比較高
對三年以前試卷中出現過的客觀性試題,要高度重視。盡管每年對大綱的知識點都有刪減、新增和調整,但是構成每門學科體系的基本知識點是穩定不變的,是要求考生掌握的,是每門學科的最基本內容,故不能不考查,所以每年的試題中都有相當部分被考查的知識點與往年相同,個別題目甚至完全相同,就屬常理范圍之內了。這一現象最典型的數2003年。本年試題中出現的往年真題數量高達7道,相應分值達17分之多,如果再加上相近的知識點,“重復”的分值比重則更大。這就要求考生在復習備考時,對往年的真題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分出很大精力和時間研究往年真題。
(三)社會熱點問題十分重要,并與所學內容緊密相結合
研究生入學考試講政治作為一門學科來考,其目的不是要將考生考住,而是考查考生是否關心時事,尤其國家大的方針政策和國內外的時事熱點,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考查考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兩個考查目標是緊密聯系的。因此,在每年的考研政治試卷中,盡管大綱規定形式與政策只有10分,其實,除過客觀性的試題以外,大的主觀性試題的出現都與當年國內外的大事件、社會熱點或黨中央代表大會或其他大的會議提出的重大方針、政策有關。如2007年第14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于社會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的判斷,15題胡錦濤在學習《江澤民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第16題中俄兩國互為“國家年”活動是兩國最高領導人做出的一項重大政治決定,第30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培養新型農民的具體措施,第31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第32題廢止《農業稅條例》的現實意義,第33題“中非論壇”的重要意義,第37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第38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對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意義;2006年第35題列舉的“倒奶事件”,第37題涉及的社會保障問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第38題Ⅰ考查的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以及經濟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日益增大,第 38題Ⅱ考查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及對全球問題的認識等知識點,都屬此列,而且都很典型。這些社會熱點問題和黨的大政方針是現象,怎樣看待、分析這些問題才使重點和本質,而其依據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這些知識點主要體現在大題即分析題方面。有經驗的考生在閱讀了比較正規的考研輔導中心聚攏考研輔導和命題研究名家編著的《形勢與政策》之后,就能比較敏銳而準確的抓中當年的考點。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付息階段一定要關注社會熱點、國內外時事、黨的大政方針,按圖索驥,把握準考點。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