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考為名,實則實施作弊;超高通過率,打著“包過”旗號,“服務”考生。
《法制日報》記者今日從湖北省荊州市公安局獲悉,由該市江陵縣警方偵辦的部督“15.18”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案已移送法院起訴,該團伙成員8人,違法所得1000萬余元,涉案考生884人,收繳助考作弊設備60余套。
考研被“槍手”騙去18萬
2014年12月,一名沈陽籍大學生到湖北省公安廳舉報稱,自己參加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考研培訓,該公司承諾“包過”,可自己被騙去了18萬元。
此舉報引起了湖北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的重視。總隊在調查工作中發現多條疑似助考犯罪線索,信息顯示,有個別“培訓學校”將在當月月底進行的2015年全國研究生考試中,進行助考舞弊活動。
為確?荚図樌M行,為了嚴打考場舞弊犯罪,湖北省公安廳網安總隊決定組成專班開展偵查,并異地用警,指派荊州市公安局所屬的江陵縣公安局偵辦此案。
江陵警方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展開偵查。
專班民警第一步迅速對舉報人提供的線索進行細致梳理,并秘密對其舉報的助考公司展開偵查。
民警發現,這家助考公司居無定所,如今早已人去樓空。
報案人反映說,自己此前曾上門找助考公司討要被騙的18萬元,該公司負責人不僅不退,還威脅他“報警了也不怕,錢是不會退的”;后公司見其真報了警,便偷偷轉移了。
助考公司屢創“奇跡”
就在此時,報案人提供了另外一條線索:騙自己錢的只是一個業務員,像他這樣被騙出錢考研包過的不少于幾百人。
專案組梳理發現,部分考生將參加當年的研究生考試。
2014年12月27日,在武漢研究生考場進行無線電屏蔽作業的工作人員向專班反饋:有一異常無線電信號疑似正在播報考試答案。
經追查信號源,警方鎖定位于武漢市洪山區的華順經緯企業咨詢有限公司。
專班民警查明,該公司在互聯網上有大量招生培訓信息,其宣傳致力于研究生培養、職業培訓等多個領域;標榜以“誠信、卓越”為辦學宗旨,屢創考試“奇跡”,其考研合格率居于同類培訓學校之首,解決眾多考生“考研難”這一難題。
經化裝秘密偵查,專班民警掌握了該公司發布考研答案的證據,并在該公司現場控制了多名嫌疑人員,基本確定了華順經緯公司從事助考活動的基本犯罪事實。
公安部將此案確定“15·18”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案,并予以督辦。
在專班民警對華順經緯公司進行突襲的同時,該公司法人代表揣某及總經理潘某二人失聯,下落不明。
民警調取兩人相關資料,發現兩人系夫妻關系,曾是武漢青山區的高考狀元,名牌大學畢業,擁有碩士、博士學位,且曾因涉嫌非法獲取國家秘密被遼寧撫順、重慶北碚等地公安機關處理。
2015年3月11日,迫于公安機關的強大壓力,揣某、潘某兩人到武漢市青山區警方投案自首。
自此,該團伙核心成員悉數到案。
起底“助考”流程
揣某、潘某到案后如實供述了其組織同伙從事助考活動的歷程。
2007年,兩人受助考行業暴利驅使,注冊成立了華順經緯公司,其成立公司的目的是“正大光明”進行助考;公司業務范圍也逐年擴大,最初從事助考業務,拓展到涵蓋助考、學歷獲取、代寫論文等。
經民警偵查和犯罪嫌疑人交代,華順經緯公司助考具體流程逐漸明晰,其大致分為招生推廣、業務培訓和實施作弊三個階段。
在招生推廣層面,該公司考生來源分為“公單”、“私單”兩個渠道。所謂“公單”,即由公司出面通過分布全國各地的代理商購買有意作弊的考生資料。僅在2015年研究生考試中,直接向其提供考生資料的代理商就多達43個,這些代理商均是其在多年從事助考活動中積累的人。資源;所謂“私單”,即通過公司的4名招生經理分別招收的考生。
“招生經理通過兩種途徑招收考生:一是通過購買考生報名信息實施精準的電話、短信營銷;二是在互聯網上廣發宣傳廣告,在全國有影響的網站上發布‘考試包過’的信息。”辦案民警透露。
在業務層面,其公司分為“VIP”及“培訓”兩種不同業務。所謂“VIP”,即物色“槍手”實施替考作弊。華順經緯公司將此項業務外包給王某、鄧某、陳某等團伙成員,由上述團伙按考生長相分別配對替考“槍手”。所謂“培訓”,即通過作弊設備實施助考。僅在2015年研究生考試中,潘某就雇傭了8名作弊操作手,每名操作手實行考生“承包制”,按預先劃定的考點片區各自負責相應考生,完成作弊器材測試發放、使用培訓、傳遞答案及器材回收等工作。
在作弊流程上,該公司先與作弊考生簽訂《研究生委托服務協議》,按照專業、學校、保底分數線的不同,分別收取1萬至數萬元不等費用,然后根據考生需求分別進行“VIP”或“培訓”類的作弊準備工作;在考試時完成作弊。
據民警查證,該公司制定的武漢大學項目管理專業研究生收費標準高達8萬元。
潘某交代,考試答案均由其通過網絡購買,提供答案的上線事先安排攜帶秘拍設備的“槍手”進入考場考試,后用秘拍設備竊拍真題,并實時傳輸至考場外;場外組織人員迅速分解做題,從而獲得準確率極高的考試答案。
“他們還通過群發消息,經各地‘操作手’利用設備發送給考場內考生。”專班民警透露。(完)
法治網荊州(湖北)3月30日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