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畢業去向呈現出哪些特點?男女大學生就業起薪和薪資增長情況是否出現差異?哪些用人單位里女生就業比例較高?女生較多在哪些行業中發展?麥可思根據對全國2014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以及2011屆畢業生三年后的數據采集和研究,進行了女大學生實際就業狀況的分析,結論如下:
女生深造比例高于男生,創業比例低于男生
14.3%的2014屆本科女生在國內外讀研,高于同屆本科男生(12.5%)1.8個百分點。2014屆高職高專女生畢業后讀本科的比例(5.5%)比高職高專男生(2.8%)高2.7個百分點。
畢業半年后選擇自主創業的2014屆本科女生比例為1.6%,低于本科男生(2.4%)0.8個百分點;2014屆高職高專女生的這一比例為2.8%,比高職高專男生(4.8%)低2個百分點。
女生起薪及漲幅均低于男生,高職男女差異更明顯
麥可思數據顯示,2014屆畢業的本科女生半年后的月收入(3505元)比本科男生(4012元)低507元;2014屆畢業的高職高專女生半年后月收入(2866元)比高職高專男生(3518元)低652元。
從中期職業發展來看,2011屆畢業的本科女生畢業三年后月收入為5671元,相較于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2856元),漲幅比例為99%;2011屆本科男生月收入從半年后的3340元增至三年后的6696元,漲幅比例為100%;2011屆畢業的高職高專女生在畢業三年后月收入為4206元,相較于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2242元),漲幅比例為88%;相比之下,2011屆高職高專男生月收入從半年后的2738元增至三年后的5455元,漲幅比例為99%。與本科畢業生相比,高職高專畢業生男女間不僅起薪差距大,薪資漲幅的差距也較為明顯。
女生就業于國企比例明顯低于男生,就業于民企、外企、政府和事業單位的比例高于男生
麥可思數據顯示,在各類用人單位中,國有企業是2014屆男女畢業生就業比例最不平衡的。有29%的2014屆就業的本科男生就業于國有企業,比本科女生(15%)高14個百分點;22%的2014屆就業的高職高專男生就業于國有企業,比高職女生(9%)高13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里有較多涉及能源、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問題與用人單位的工作特點、工作環境有關。
2014屆女生就業比例更高的用人單位類型為:民營企業/個體、政府機構/科研事業、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其中,就業于民營企業/個體的2014屆本科女生比例為52%,男生為49%;就業于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2014屆本科女生比例為20%,男生為11%;就業于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的2014屆本科女生比例為12%,男生為10%。就業于民營企業/個體的2014屆高職高專女生比例為67%,男生為62%;就業于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的2014屆高職高專女生比例為13%,男生為10%;就業于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2014屆高職高專女生比例為10%,男生為5%。
女生在醫療、教育業就業比例較高
根據麥可思數據,2014屆畢業生中女性就業比例較高的行業前五位分別是:教育業、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住宿和飲食業、紡織皮革及成品加工業、零售商業。其中,本科女生比例最高的行業是教育業,高職高專女生比例最高的是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醫療和教育業是近年來對大學畢業生需求增長的行業,相關專業的女生就業前景看好。
2014屆本科女生就業比例最低的行業前五位是:水電煤氣公用事業、建筑業、交通工具制造業、初級金屬制造業、礦業。高職高專女生就業比例最低的行業前五位分別是:交通工具制造業、礦業、水電煤氣公用事業、運輸業、機械五金制造業。其中建筑、金屬制造、礦業的不景氣對女生就業影響不大。
女生職位晉升機會低于男生;工作穩定性方面男女無差異
麥可思研究結果顯示,男生和女生在晉升機會的獲取上并不完全平等。2011屆畢業的本科女生畢業三年內平均獲得職位晉升的次數是0.8次,低于本科男生(0.9次)。2011屆畢業的高職高專女生畢業三年內平均獲得0.9次晉升,低于高職男生(1.1次)。
2011屆畢業的男女生在畢業三年內的雇主數量相等。本科男女畢業生三年內的平均雇主數均為2人,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內的平均雇主數均為2.5人。說明男女生在畢業三年內工作穩定性方面沒有差異。
數據說明:
數據來源于麥可思對全國2014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數據采集和研究,回收全國樣本約26.4萬份,其中本科生樣本約12.6萬份,高職高專生樣本約13.8萬份。對2011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后的連續跟蹤研究,回收全國樣本約6.0萬份,其中本科生樣本約3.1萬,高職高專生樣本約2.9萬。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