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基本情況 袁銀傳,男,1965年12月生,湖北云夢人,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中南財經大學政治系本科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后分配來武漢大學任教至今。1995畢業于武漢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博士導師為著名哲學家陶德麟教授。現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博士點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政治哲學和農民意識等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系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會副秘書長,湖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教學大綱編寫課題組主要成員。
2000年7月——2001年6月,赴美國伊利諾大學(UIUC)政治學系做高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美國政治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訪問研究。
(二)主講的主要課程
1.本科生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2.碩士生課程: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
3.博士生課程: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
(三)代表性學術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近五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國外社會科學》、《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期刊共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權威期刊12篇,重要期刊18篇,CSSCI期刊源26篇。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學術論文有:《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路徑及其啟示》(《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中國農民傳統價值觀探析》(《哲學研究》2008年第4期)、《馬克思的研究方法新論》(《哲學研究》2010年第10期)、《佩里·安德森視域中的當代西方政治哲學思潮》(《哲學研究》2012年第3期)、《鄧小平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過程與歷史貢獻》(《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9期)等。
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近五年出版《小農意識與中國現代化》(修訂版)、《從十六大到十七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外大學思想道德教育比較研究》、《思想的譜系——西方思潮左與右》(譯著)等著作6部。編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教學大綱》等教材6部。
近五年,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六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特征及邏輯結構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一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特征研究:整體研究與比較視域),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領域、邊界及學科建設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專項項目兩項(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主流價值觀構建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項(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研究),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一項(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教學大綱)。主持科研經費總額達100余萬元。
近五年,榮獎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共五項,其中著作《從十六大到十七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發展》,獲第七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論科學發展觀的立論根據》,獲第六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武漢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著作《中外大學思想道德教育比較研究》,獲第十屆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譯著《思想的譜系——西方思潮左與右》,獲武漢大學第十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解放階段的思想》,獲武漢市第十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優秀獎。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