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月嫂并非一個新鮮話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許多80后、90后新生代媽媽對“護理”有了全新的定義。除了照顧飲食起居之外,還對月嫂的文化水平、普通話標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媽媽認為,月嫂長時間親密接觸寶寶,其氣質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寶寶產生影響。
相對于大媽級月嫂,大學生月嫂具有明顯的優勢。她們的文化素養相對較高,接受能力強,育兒方式和理念與時俱進;她們還懂得營養搭配,能夠根據產婦體質準備適當的飯菜,對母嬰的照顧更為科學;她們具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容易拉近與雇主家庭的距離,有的還懂心理學,能夠有效化解年齡相仿的產婦的不良情緒;除了科學專業的基本護理之外,大學生月嫂還能夠跟上形勢,給寶寶制作電子相冊,上傳到博客等,滿足時尚媽媽的“曬娃”欲望……誠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月嫂隊伍的年輕化與高學歷化,不僅讓大學生拓寬了就業渠道,也契合了當下客戶的需求,促進了月嫂行業的良性發展。
然而,大學生月嫂雖有諸般好處,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之初倍受爭議。不少人認為這是在浪費人才,一些大學生也覺得“工作苦、累,有點大材小用,社會評價不好,父母不同意”,大多不愿選擇從事家政服務行業。由于諸多因素制約,大學生月嫂并沒有想象中那般“叫好又叫座”,有點“看上去很美”,突出表現為兩方面:一是有些雇主抱怨大學生自視甚高而動手能力不行,眼高手低,“中看不中用”;二是不少大學生覺得一輩子伺候人,缺乏后續發展空間,雖有一時高薪,但不是安身立命的長久之計。
兩個看似相互矛盾的問題,似乎結成了一個死結,而解局的關鍵就在于大學生有沒有“工匠精神”。何為“工匠精神”?即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試想,倘若大學生能真正轉變觀念,放下架子,用心服務,豈能不成為有口皆碑的“金牌月嫂”?能搶到這樣一位月嫂,自然是雇主的幸運,還會抱怨“中看不中用”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對家庭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家政服務行業的前景相當誘人。倘若大學生能“干一行、愛一行”,及時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用心投入,不斷提升家政服務水平,就一定能開創一片新天地。反之,如果繼續抱殘守缺,端著大學生的架子,總是想找一份與學歷對等的“體面”工作,認為家政行業沒有技術性、挑戰性而心懷輕視,那就只能是臨時過渡的權宜之計了。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