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系簡介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創建于1951年,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語言文學學術研究重鎮和人才培養基地,也是華東師范大學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積累,使中文系在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學界公認的知名院系。1995年,中文系被國家教委批準為全國首批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007年,中文系入選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中文系入選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和漢語言文字學兩個學科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二.師資力量
中文系現有1個一級學科,1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6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個博士點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7個碩士點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教學(語文)。
截止2011年,中文系有教職工90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副教授30余人。擁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跨世紀、新世紀人才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社科基金評委3人。在讀學生1000余人,其中博士生130余人,碩士生330余人,本科生580余人。
三.資源優勢
中文系擁有國內一流的學術平臺。目前,本系有1個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國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有3個國家一級學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和中國大學語文研究會,這些學會的會長、秘書長均由本系教授擔任。中文系參與建設的全國重點科研基地還有“俄羅斯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國現當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此外,中文系下屬的研究機構包括:王元化研究中心、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中國江南文學文獻研究中心、中國文藝理論與批評研究中心、美學與藝術理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文學資料研究中心、外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東方文化研究中心、企業文化研究中心、語言教育實驗室等。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史專業委員會也掛靠在中文系。
中文系主辦6種全國性學術刊物——《文藝理論研究》、《詞學》、《中國文字研究》、《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現代中文學刊》、《諸子學刊》和1種中學生雜志《中文自修》,其中前三種為國內CSSCI來源期刊與集刊。雜志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全國高校中文系中居于首位。
中文系一貫重視人才培養,在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績。本科生“導師制”和“國學專書系列講讀”等制度和課程已成為教學精品,深受學生歡迎。目前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大學語文(2008年),古代漢語(2009年)、國學專書系列講讀(2010年),外國文學史(2010年);上海市精品課程5門:外國文學(2003年)、古代漢語(2004年)、國學專書系列講讀(2006年)、大學語文(2007年)、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精讀(2010年)。研究生教學和科研成績也頗為突出,共獲全國百篇博士優秀論文獎3篇,提名獎3篇,獲上海市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獎25篇。
長期以來,中文系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涌現了畢業生“四大群體”:作家群、學者群、出版家群和教育家群。
作家群:沙葉新、戴厚英、王曉玉、趙麗宏、王小鷹、孫颙、陳丹燕、宋琳、格非、李洱等
學者群:吳熊和、陳伯海、鄧喬彬、王曉明、許子東、南帆、蔣述卓、夏中義、毛時安、吳炫等
出版家群:趙昌平、雷群明、陳保平、王世偉、王興康、宮曉衛、郟宗培、王為松等
教育家群:過傳忠、陸繼椿、金志浩、劉金海、顧朝晶、步根海等
近年來,以江南春、洪波等為代表的儒商群也正在崛起。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成績斐然,為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中文系在社會上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