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系簡介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期四川大學曾設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等幾大學院,文學院歷任院長有向楚、朱光潛等學術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劉大杰、潘重規、楊明照等著名學者。50年代院系調整,撤銷文學院建制,分為中文、外文、歷史等系。1994年恢復文學院,包括中文、歷史等系。1998年又進行調整,將原四川大學文學院中文系與原四川大學新聞學院合并,組建成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F任院黨委書記熊蘭教授,院長曹順慶教授,副書記羅梅副教授,副院長吳建教授、雷漢卿教授、傅其林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是四川大學文科教學和科學研究實力最雄厚的學院,所屬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三個一級學科在第二輪、第三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先后排名全國第五。
學院現下設中國文學系、中國語言學系、新聞學系、廣告與傳播學系、影視藝術系、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系等6個教學系,另設漢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史研究所、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新聞傳播研究所、廣播電視研究所、符號學與傳媒學研究所、新媒體研究所、西部廣播電視研究中心、文學藝術研究中心等13個科研機構,F有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少數民族文學與文學人類學、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14個教研室。
二.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133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35人。他們中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社科委委員1人,四川大學文科杰出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社科基金評委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8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國家級學會正副會長9人。
三.資源優勢
近五年來,學院科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7項;2008至2012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4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新聞與傳播研究》上發表文章52篇,SSCI和A&HC18篇,大大提升了我院在學校及全國高校中的學術聲譽和學術競爭力。在“211叢書”中出版的許多著作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獲得了國家、教育部、四川省等不同等級的社科成果獎。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共6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共計32項;以及教育部優秀教材獎、省教育廳獎等其它獎多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比較文學)。
學院建立和完善了與國內外專家、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機制。每年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密切跟蹤國際、國內學術的前沿動態。到目前為止,主辦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國際比較文學、中國俗文化研究、中國飲食文化、新聞傳播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及漢語史研究、中外文論研究學術研討會等多個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同時,與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臺灣、香港等10余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學術交流、互訪講學、合作研究等雙向合作交流關系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