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辛苦十分的考研,所以首先要對各位考研成功的小伙伴表示祝賀,其次考研成功意味著各位馬上要面臨著一個身份的轉變,從大學生到研究生,你知道有什么不同嗎?下文節選自王汎森先生的一篇演講,也許會給各位一些啟迪。 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
首先跟大家說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學生基本上是來接受學問、接受知識的,然而不管是對于碩士時期或是博士時期的研究而言,都應該準備要開始制造新的知識。
我們在美國得到博士學位時都會領到看不懂的畢業證書,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問了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內容為何?他告訴我:“里頭寫的是恭喜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
在中國原本并沒有博碩士的學歷,但是在西方他們原來的用意是,恭賀你已經對人類普遍的知識有所創新,這個創新或大或小,都是對于普遍的知識有所貢獻。這個創新不會因為你做本土與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學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制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體認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
作為研究生不再是對于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里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
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盡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臺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泛濫無所歸。
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
由于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并學會悠游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周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里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復提到他的故事。
他是因為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念書,去了以后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盡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
他有一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為什么不教我點東西呢?”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念書做什么?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
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么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么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
我為什么講這個故事呢?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self-help”,并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于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繡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準上,而這一個標準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
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問題的人相比較。
我想即使在目前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準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里面。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準,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