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校畢業季即將到來,大四學生早已開始拿著簡歷奔波于各個招聘會現場。面對老生常談的“就業難”話題,大學生的態度正趨于客觀和理智,在選擇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獨木橋”時,關注的目光也會投向民營企業或是小微企業;在沒辦法一步到位時,會選擇實習、創業、志愿服務等“曲線道路”……專家對大學生的這種積極態度表示肯定,認為這是大學生主動改變自身條件、適應社會的表現。在客觀條件無法短時間改變時,只有轉變思路,大學生才能獲得更寬更多的就業“門路”。
選擇民營企業隨企業的發展而成長
4月18日,“2016年晉中市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啟動,晉中學院的王瀟瀟早早趕到活動現場,她直言:“現在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與其擠破腦袋地搶公務員、事業單位,還不如踏踏實實選個好的民營企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轉變傳統就業思路,不再執著“公有”“公務員”等字眼,就業選擇更寬泛。
晉中市小伙孫志宏,大學畢業時選擇到一家民營裝飾公司工作。不到4年時間,從一個普通員工晉升為公司辦公室主任,4000多元的月薪也是同學中的佼佼者。對比自己和當上公務員的同學,孫志宏說:“民營企業內沒有嚴格的條條框框,約束少,短時間內往往會在不同領域的崗位工作,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同時只要干得好,晉升通道也相對順暢,不會出現機關里論資排輩等情況。”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學生們:“很多人認為公務員穩定,其實不見得是最優選擇,眼光放遠一點,腳踏實地做好職業規劃,往往收益更大。”
據了解,大學生之所以往往將民營企業視為就業“備胎”,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一、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同學相比,選擇民營企業沒有面子;二、擔心民企不規范,發展不穩定、薪酬待遇差;三、社保、職稱、檔案管理等沒有保障。
對此,華杰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王華建議,政府應出臺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稅收、金融、社保補貼等扶持政策,尤其是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應給予培訓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等。同時,相關部門要為到中小企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做好人事代理、檔案保管、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職稱評定、權益保障等服務。這樣,才能消除高校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的后顧之憂。
根據省就業服務局提供的《山西省部分城市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分析》,今年1月-2月,民營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占全部崗位信息的98.4%。今后,民營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仍將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省就業服務局副局長楊軍表示,未來的就業前景不僅是民營企業,更是在中小企業。大學生應該盡早轉變觀念,用發展的眼光來選擇企業,隨企業的發展而成長。從國外的經驗看,類似微軟、蘋果這類大企業也都是從小微企業開始不斷成長壯大,因此盡早進入中小企業,從某種程度上說自我價值實現的空間更大。
有時兩點之間最近的不一定是直線,而是阻力最小的線
山西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聞駿在省城一家媒體實習,雖然沒有工資,但他仍然積極努力:“現在很多招聘崗位都要求有工作經驗,這對我們畢業生來說是個短板。既然工作不好找,我就安心實習,多學一些知識、多積累一些經驗,早點把短板補齊,為將來找工作爭取更多砝碼。”
與聞駿有相同想法的大學生不在少數,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積極應對,拋開一步到位的直線思維,以“曲線就業”的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記者發現,“曲線就業”的方式除了實習、見習外,還有開網店、創業、先就業后擇業等。省城某大學美術系畢業生辛鑫目前在一家銷售公司工作,月薪2000多元,她告訴記者,原本想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一直沒能如愿,最后她積極調整心態,先就業再擇業。“銷售工作雖然辛苦,但我也學習到很多,我相信這些能力對日后再找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長治市黎城縣政府辦公室的郭俊,就是“曲線就業”的成功例子。2010年郭俊大學畢業后進入一所民辦中學當教師,2013年通過考試成為一名公務員。他回顧這段經歷時說,當教師的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知識面,還積累了不少經驗,能力在不斷提高,最終以筆試、面試均為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郭俊在《半月談》中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最后他特別提到:“對于剛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講,完全可以‘曲線就業’。從做好身邊小事開始,一步一步堅持往前走,與其搖擺不定不如靜心定力,只有敢于堅持善于堅持,目標才能實現。”
職業指導師施丹丹認為,有時兩點之間最近的不一定是直線,而是阻力最小的線!就業也是如此。走直線或許會讓你阻礙重重,那就不妨選擇“曲線就業”看看,說不定你的職場之路會走得更加順暢。
技能與學識共進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一邊是大學生就業難,一邊是企業“用工荒”,這一對看似矛盾的兩面卻在同一時間糾結出現,被專業人士稱之為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如何破解這一矛盾?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看看山西一所技校的例子。
去年畢業季,當眾多畢業生還在茫然的時候,山西燃氣工程技術學校的第一批畢業生卻成為企業爭搶的“香餑餑”,60多名畢業生不僅全部就業,工資待遇還比其他技術專業高出20%左右。該校校長馮志銘介紹其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多年前學校瞄準山西燃氣產業快速發展的前景,把辦學方向調整到燃氣專業。“燃氣行業作為一種新型行業,最缺乏的就是實際操作工,必須保證高質量、高標準,不能有泄漏,對技能要求很嚴格。我們職業院校正好能在這方面增加各工種,增加專業,增加嚴格化的標準教學,來彌補現在這個缺陷。”
根據產業的發展需要來開設專業,根據職業標準的要求來開設課程,按照崗位的需要組織教學,是山西燃氣工程技術學校畢業生高就業率的重要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高等教育。山西省民辦教育協會第一副會長宋興航指出,在實際辦學中,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教學模式、師資力量、教材、人才培養模式沒有與時俱進,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因而出現了就業結構性矛盾。此外,大部分高校目前培養的不是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而是學科研究型人才。據調查,學科研究型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僅為目前高校畢業生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對此,宋興航建議,地方研究型本科院校應盡快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盡快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力量建設、學科與專業建設、課程教材建設等方面的轉變。他指出,學校在人才培養上應該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緊跟市場動態,認真研究和密切關注社會需求的發展趨勢和動向,根據社會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方向,根據社會需求優化課程體系和培養過程。針對大學生自身,宋興航認為,大學生要轉換觀念,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更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時時審視內外環境的變化,不斷對自己的設計進行評估和修訂并調整自己的前進步伐。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