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為科教大省,去年普通高校畢業生有42萬余人,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比例在全國占比也較高。關于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話題,自然引起湖北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大學生該如何擇業?創業該注意什么?政府、高校及用人單位該如何做好服務與引導?代表委員們紛紛支招。
就業可適當降低期望值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765萬。不過,這個數字在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政府副市長劉英姿看來,并不算多。“七百多萬人相較于中國十幾億的人口基數,不算多。中國每年需要的就業人口達一千多萬,這七百多萬高校畢業生也正是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
劉英姿表示,目前大學生就業、創業渠道很多,如果說就業難,那可能是難在今年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她建議大學生找工作時可適當降低期望值,還可以考慮一些公益性崗位,目前在社區和農村有很多公益性崗位,比如農村教師的幫扶計劃,可以去基層干一兩年,有了一定歷練后再去找工作或報考公務員。
劉英姿表示,同時要鼓勵學生創業,政府要給學生創業提供場地、稅費減免、培訓指導等方面的支持。
補貼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醫學病毒研究所所長楊占秋注意到,“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健全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到基層就業的激勵政策。他建議,政府應給予到基層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更多補貼政策,除了經濟上的補貼,在個人向上發展的路徑上也應給予激勵。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義龍說,目前,不少人說大學生就業難,要客觀分析這種現象,是“無業可就”還是“有業不就”。其實基層特別是廣大農村有很多就業崗位急需人才。陳義龍說,他的公司有8000多名大學生在農村工作。希望大學畢業生能培養成熟的就業心理,根據社會需求設定自己的擇業期望值。
陳義龍建議,政府也應建立正確的政策導向,引導更多大學畢業生到基層、農村及中小城市去就業。
辦專業要考慮市場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認為,“大學生就業是全社會應當關注的問題,不僅僅是學校,政府、社會、企業都有責任。”李曉紅透露,為鼓勵學生創業,武漢大學校友企業家聯盟設立了1億元的天使基金,由武漢大學、校友、武昌區政府共同出資,對創業的學生進行幫扶,目前資金已籌措到位。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舉例說,近兩年,他到基層調研,發現各地最需要的是“音體美”教師以及學前教育教師,于是這兩年,華中師范大學開始大力加強這幾個方向教師人才的培養。“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如果我們不下去考察,就無法了解這個需求。”他還建議,由政府牽頭利用大數據搭建一個供需平臺,讓各高校、系、專業能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對口需求,那么大學培養人才時,就能在市場導向下更有針對性,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也會更順利。
大學生創業勿盲目跟風
在鼓勵全民創業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學生荒廢學業去創業。大學生到底應該是先就業還是直接創業?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大學副校長鄭軍認為,大學生是否適合創業,關鍵在于學生通過學校的培養是否具備了創業的綜合素質,“不提倡學生跟風而缺乏理性地創業,不提倡小打小鬧而選擇的又是沒有生命力或是沒有前景的項目。”鄭軍建議,學生征求學校創業創新團隊的意見并得到指導,進行謹慎的市場調研,為了防范風險可以與成熟的市場主體合作;建議選擇與專業相結合的創業項目,避免因為想創業而又影響正常的學業;建議政府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在接受大學生就業時對應屆生與往屆生一視同仁,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首選創業后發生不利而帶來的風險,給學生再次就業提供平等的機會。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