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基本信息
辦公電話:010-51683887 電子郵件: thong@bjtu.edu.cn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園村3號,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 郵編:
教育背景與工作經歷
病毒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現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榮譽院長、基因工程研究所所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太平洋科協公共衛生與醫學委員會主席。1955年畢業于山東醫學院,1960年于羅馬尼亞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同年歸國從事醫學病毒學研究。
專長病毒形態學和醫學超微結構學,是我國生物醫學電鏡技術和朊病毒研究主要開創者。首次發現人類B組輪狀病毒(成人腹瀉輪狀病毒,ADRV)并開展系統研究,大大豐富了對輪狀病毒的認識,并為20世紀80年代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成人腹瀉暴發疫情的預防控制做出直接貢獻;首次發現腎病綜合征出血熱病毒的形態,為解決該病毒久懸不決的分類學歸屬難題提供依據。
上述成果獲得世界驗證和公認。與黃禎祥院士一起創建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和《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先后擔任四屆學會主委并任雜志主編至今,為我國醫學病毒學的發展、壯大和普及做出重要貢獻。
先后在Lancet,Journal of Virology等國內外著名專業雜志發表科學論文300余篇,著書11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WHO貢獻功勛獎等獎項18項。
研究方向(順序不分先后)
生物藥物基礎與應用
生物分子光探測技術
招生專業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
光學工程博士
科研項目
1.國家重大專項(民口)-負責:基于化學基因組學的病原診治生物標志物高通量篩選平臺,2013-01-01--2015-12-31,1578.0萬元,參加
2.國家重大專項(民口)-參加:我國傳染病監測預警新策略與新技術研究,2010-02-20--2011-12-31,73.0萬元,參加
3.科技部“863”:抗心腦血管凝血,抗炎及抗病毒感染單抗,2008-01-30--2010-12-31,100.0萬元,參加
4.科技部“863”:抗心腦血管凝血,抗炎及抗病毒感染單抗-抗Prion抗體藥物,2008-01-30--2010-12-31,50.0萬元,參加
5.北京交通大學:連花清瘟顆粒體外抗E71病毒藥效研究,2008-09-03--2009-09-30,15.0萬元,主持
6.北京交通大學:腫瘤基因治療的研究,2006-12-01--2011-12-31,100.0萬元,主持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分子伴侶在朊病毒蛋白形成中的作用研究,2006-01-01--2008-12-31,25.0萬元,參加 8.校科技基金:抗腫瘤導向藥物,2005-01-01--2007-12-30,50.0萬元,主持
教學工作
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70余名。
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1.Yuan-Hui Fu, Yue-Ying Jiao, Jinsheng He, Gui-Yun Jiang, Wei Zahng, Yao Ma, Ying Zhang, Chang-Xin Shi, Xiang-Lei Peng, Tao Hong, Yi-Fei Yan. Sublingual administration of a helper-dependent adenoviral vector expressing the codon-optimized soluble fusion glycoprotein of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elicits protective immunity in mice. Antiviral Research. 2014, in press, AVR3386
2.Zhang Y, Hung T, Song J, He J. Electron microscopy: essentials for viral structure, morphogenesis and rapid diagnosis. Sci China Life Sci, 2013, 56 (5) : 421-430
3.Guo L, Wang Y, Zhou H, Wu C, Song J, Li J, Paranhos-Baccalà G, Vernet G, Wang J, Hung T. Differential seroprevalence of human bocavirus species 1-4 in Beijing, China. PLoS One, 2012, 7(6): e39644
4.Liu Y, Wei H, Qu J, Wang J, Hung T. Prefibrillar aggregates of yeast prion Sup35NM and its variant are toxic to mammalian cells. Neurol Sci, 2011, 32 (6):1147-1152
5.Zhang Y, He JS, Wang X, Wang J, Bao FX, Pang SY, Yin F, Hu HG, Peng XL, Sun WM, Zheng YP, Hou LL, Hong T. Administration of A1-42 Oligomers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Improved Memory Performance in SAMP8 Mice. J Alzheimers Dis, 2011, 23 (3): 551-561
6.Zhao L, Hou X, Ji R, Han C, Yu X, Hong T. Establishment of bovine prion peptide-bas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identifying bovine prion. Sci China C Life Sci, 2009, 52(8) : 754-760
7.Liu Y, Wei H, Wang J, Qu J, Zhao W, Hung T. Effects of randomizing the Sup35NM prion domain sequence on formation of amyloid fibrils in vitro.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7, 353 (1):139-146
8.Zhang Y, Qin K, Wang J, Hung T, Zhao RY. Dividing roles of prion protein in staurosporine-mediated apoptosi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6, 349 (2) : 759-768
9.Chen C(G)M, Hung T, Bridger JC, McCrae MA. Chinese adult rotavirus is a group B rotavirus. Lancet, 1985, 2 (8464):1123-1124
10.Hung T, Fan RL, Wang CA, Chen GM, Chou DN, Chang JQ, McCrae MA, Wang WZ, Se WZ, Dan R, et al. Seroepidemiology of adult rotavirus. Lancet, 1985, 2 (8450): 325-326
11.Hung T, Chen GM, Wang CG, Yao HL, Fang ZY, Chao TX, Chou ZY, Ye W, Chang XJ, Den SS, et al. Waterborne outbreak of rotavirus diarrhoea in adults in China caused by a novel rotavirus. Lancet, 1984, 1(8387): 1139-1142
12.Hung T, Chen GM, Wang CG, Chou ZY, Chao TX, Ye WW, Yao HL, Meng KH. Rotavirus-like agent in adult non-bacterial diarrhoea in China. Lancet, 1983, 2 (8358):1078-1079
13.Hung T, Xia SM, Song G, Liao HX, Chao TX, Chou ZY, Hang CS. Viruses of Classical and Mild Forms of Haemorrhagic Fi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solated in China Have Similar Bunyavirus-like Morphology. Lancet, 1983, 1(8324):589-591 ……
著作譯著
1.中國醫學科學院 (洪濤). 醫學生物學電鏡圖譜. 科學出版社, 1978
2.洪濤, 梁世哲 著. 病毒學研究的進展和方向.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情報研究所, 1981
3.洪濤 主編. 生物醫學超微結構與電子顯微鏡技術[M]. 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 1980
4.洪濤, 劉繼清 著. 病毒性腹瀉. 中國煤炭工業部, 1984
5.Hung T. Atla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Science Press, 1988
6.洪濤 主編. 流行性出血熱圖譜[M].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8
7.洪濤 主編. 醫學病毒學基礎和實驗技術, 科學出版社, 1990
8.洪濤 主編. 黃禎祥論文集. 中華醫學會, 1990
9.洪濤,王健偉 著. 戰勝瘟疫 傳染病與病毒[M]. 上海市: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
10.洪濤,王得新 著. 病毒與腦[M]. 北京市: 清華大學出版社; 廣州市: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5
11.洪濤 主編. 傳染性與非傳染性癡呆癥: 朊病毒病與阿爾茨海默病[M]. 北京市: 科學出版社, 2011
獲獎與榮譽
2005年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病毒與腦”。
2003年4月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人腹瀉輪狀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1994年獲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人腹瀉輪狀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1993年獲世界衛生組織 (WHO) 流行性出血熱 (HFRS) 研究功勛服務獎。
1990年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流行性出血熱圖譜”( 中英文版 )。
1988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中國流行性出血熱的研究”。
1988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新輪狀病毒的發現及其與成人流行性腹瀉病因關系的研究”。
1985年衛生部科學技術成果甲級獎--新輪狀病毒的發現及其與流行性腹瀉病因學關系的研究”。
1984年衛生部科學技術成果甲級成果獎--“典型和輕型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的形態學研究”。
1978年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先進工作者。
1978年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電鏡技術的建立及其在醫學生物學上的應用”。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馬王堆古尸研究”。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