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基本信息
辦公電話: 電子郵件: jchlin@bjtu.edu.cn
通訊地址: 郵編:
研究方向(順序不分先后)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招生專業
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
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
馬克思主義哲學碩士
科研項目
基本科研業務費:知識社會學在價值觀教育中的應用研究,2013-05-01--2015-05-01,6.0萬元,參加
北京市哲社辦:高校青年教師行為方式研究——以北京高校為例,2012-06-29--2015-09-30,5.0萬元,參加
紅果園:網絡輿情關鍵技術研究,2012-10-01--2013-09-30,100.0萬元,參加
鐵道部科技司:動車組維修技術深化研究——動車組檢修基地檢修工藝流程優化研究,2012-06-01--2013-12-31,50.0萬元,參加
北京市哲社辦: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建設的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研究,2012-06-29--2014-06-30,8.0萬元,參加
北京市哲社辦:北京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2012-05-01--2013-12-31,5.0萬元,參加
北京市哲社辦: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動力推進北京市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研究,2012-06-28--2014-06-28,5.0萬元,參加
北京市哲社辦:知識社會學成果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研究,2011-11-01--2013-07-20,5.0萬元,主持
北京市哲社辦:科研基地-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2011年項目,2011-01-01--2011-12-31,15.416萬元,參加
北京市教工委: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社會思潮引領的基本原則、基本思路和方式方法研究,2011-03-03--2012-03-03,1.5萬元,主持
北京市教委: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2010-06-05--2011-12-31,30.0萬元,參加
其它部市: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研究,2008-10-01--2009-12-31,50.0萬元,參加
教育部: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研究,2009-05-05--2010-05-05,3.0萬元,主持
其它部市: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創新模式研究,2008-12-01--2010-12-31,1.5萬元,參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路徑研究,2007-10-09--2009-06-30,9.0萬元,參加
其它: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研究,2006-07-01--2008-07-01,5.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和諧社會的思想研究,2007-01-01--2007-12-31,1.0萬元,主持
其它部市: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研究,2006-09-01--2008-09-30,0.8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利益問題研究,2005-01-01--2007-12-28,2.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新時期維護高校穩定工作體系及運行機制研究,2005-12-01--2006-12-30,4.0萬元,參加
教育部“重大”:新時期維護高校穩定工作體系及運行機制研究,2004-12-26--2006-12-26,4.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科技發展中心:保定供電公司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與職業道德之關系研究,2005-11-01--2006-05-30,10.0萬元,主持
校科技基金: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考及其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探索,2005-06-01--2007-12-01,2.0萬元,參加
北京交大科技發展中心:廊坊供電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問題研究,10.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審視,2004-04-26--2005-10-31,1.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知識經濟與社會主義,2004-04-26--2005-12-31,1.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素質教育基本問題研究,2004-04-26--2006-01-31,0.2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理工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跨越式發展問題研究,2004-01-01--2005-12-31,1.0萬元,主持
其它部市:“后發展”問題與中國現代化研究,2003-10-01--2005-03-31,3.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論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 民族凝聚力在抗擊"非典"中的作用,2003-06-12--2004-06-12,0.7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全球化視野下的后發展國家后發問題研究,2002-11-01--2004-11-30,1.5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培養的途徑、方法研究及實踐,2002-11-01--2005-06-30,1.0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體系構建原則的研究,2002-12-01--2004-06-01,0.4萬元,參加
校科技基金:交叉學科與當代社會發展,2003-01-01--2005-01-31,0.5萬元,主持
其它: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構成和培養模式研究,2003-01-10--2003-12-10,3.0萬元,參加
學術成果
期刊論文
期 刊-> 林建成.曼海姆知識社會學關于青年思維方式的論述及其啟示[J]。中國青年研究,2013-01,總第203期(2013年第1期),25:28
期 刊-> 李文匯,林建成.馬克思對黑格爾自然觀的批判[J]。中州學刊,2013-06,總第198期(2013年第6期),113:117
期 刊-> 林建成.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看社會思潮的形成途徑及其意義[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8(2011年第3期),25:27
期 刊-> 馬冰星,林建成.網絡社會責任倫理論綱[J]。求索,2012-09,38(2010年第9期),139:141
期 刊-> 馬冰星,林建成.道德雙重人格和道德重建[J]。學術探索,2012-01,總第146期(2012年第1期),26:29
期 刊-> 林建成.從“生活決定意識”到“境況決定思想”[J]。深圳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第29卷,總第138期(2012年第6期),76:80
期 刊-> 馬冰星,林建成.試析網絡輿論引導主體的培育[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2-04,11(2012年第2期),110:113
期 刊-> 林建成.科學引領社會思潮應當借鑒相關學科的優秀成果[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03,31(2012年第3期),30:32
期 刊-> 林建成.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看社會思潮的形成途徑[J]。新華文摘,2011-10,總第488期(2011年第20期),160:161
期 刊-> 楊蔚,陳文杰,林建成.人的可持續發展的人學辨義[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10,第9卷第4期(總34期),95:98
期 刊-> 林建成.知識社會學對社會思潮形成演變的考察及其意義[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9-12,11(1),
期 刊-> 林建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社會思潮引領中的定位、指導思想和傳播關注點[J]。北京教育(德育),2009-12,493(4),
期 刊-> 林建成,楊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五個難點問題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2,128(8),
期 刊-> 林建成.全球化對馬克思三個論斷的證實[J]。學習與探索,2009-12,181(2),
期 刊-> 林建成.論曼海姆的社會境況決定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12,23(2),
期 刊-> 林建成.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兩點認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2,280(7),
期 刊-> 趙玲玲,林建成.對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職業圈,2007-12,總72(10),
期 刊-> 林建成.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兩點認識[J]。探索與研究,2007-12,280(7),
期 刊-> 林建成.論認識本質上是人的自我認識[J]。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2004-12,
期 刊-> 林建成.論知識的客觀性和社會性的內在關系[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12,
期 刊-> 林建成.科學一體化與理工科大學人文教育的強化[J]。中國高等教育,2003-12,
期 刊-> 林建成.卓越人才成長的家庭環境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2,
期 刊-> 林建成.論認識本質上是人的自我認識[J]。教學與研究,2003-12,
期 刊-> 林建成.試論馬克思關于人的社會性思想[J]。"三個代表"思想研究,2002-12,
會議論文-> 馬冰星,林建成.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述評。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Science and Engineering,北京,2129:2129,2012-12
會議論文-> 袁贊禮,林建成,王靈倫.金融業道德建設研究。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北京,2133:2133,2012-12
著作譯著
林建成.曼海姆的知識社會學[M]。國內: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12
林建成.現代化理論與中國現代化[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03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