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博晗,齊魯工業大學大三學生,“優早餐品”創始人
他開公司給大學生送早餐每月營業額4萬元
外表溫文儒雅、一說話就笑,還不時顯露出羞澀的神情,初見溫博晗,記者都不相信眼前這個陽光的大三男孩竟然已經是一家專為大學生送早餐的“優早餐品”公司的創始人,他不但獲得了200萬的融資,目前營業額也非?捎^,每個月有近4萬元的銷售額,是別人眼里不折不扣的“溫總”。
“創業可以掙一部分錢,減輕父母的負擔。”談起最初創業的想法,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溫博晗說。外賣市場的火爆有目共睹,溫博晗發現,早餐外賣是大學生餐飲市場的空白,就萌生了成立團隊送早餐的想法。2015年9月,溫博晗及其團隊參加首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一等獎。這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受到一個投資人的青睞,對方為他投資200萬元,讓他真正走上了創業之路。
創業路一路伴隨著辛苦,溫博晗說,剛開始的時候,團隊每個人都是早上5點起床準備早餐,6點之后接單,有時候為了開會、修復后臺BUG,他們前一晚熬夜到兩三點,5點還是要起來接單送早餐,只能抽空補覺。上個學期末,“優早餐品”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試營業。“配餐找了校外的餐飲公司,校內送餐招募了大二大三的同學。”溫博晗說,每天有700多單業務,在試營業的最后兩天,公司達到了收支平衡。而最近兩個月,公司月營業額達到了三四萬元,他公司的人數也達到了40多個人。
雖然收益可觀,但是溫博晗始終戰戰兢兢,“每一個項目都不可能永遠賺錢,都會隨著市場的競爭和后來者的涌入進入微利時代,這是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有的居安思危意識。”他表示,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走在社會發展的前列,所以他會在做好自己項目的基礎上,不斷地去尋找,發掘新的項目,爭取讓公司永遠保持活力。
單文松,山東大學研三學生,參與三個創業項目
他放棄入職華為在研三“休學創業”
5月初,本該準備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的單文松,卻專心忙起了自己手頭的創業項目。原來,今年3月,他向學校遞交了“休學創業申請”,成為首批“休學創業”的人之一。
陽光、帥氣的單文松在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就讀研三。保研、讀研期間拿到國家獎學金……成績不錯的他按照常規,將在今年7月順利拿到碩士學位,然后畢業找工作或考公務員,然而他不按套路出牌,為能專注于手上的創業項目,再加上政策支持,他跟家人商量后決定“休學創業”。 單文松說,利用這一年的時間,他想試一試,創業成功當然最好,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在明年以應屆生的身份畢業,安心找工作。其實,早在去年9月,單文松就已經拿到華為的預錄用通知,簽訂了三方協議。“因為休學創業,今年是要毀約了。”單文松笑道。
目前,單文松一共參與了三個創業項目。位于山東新聞大廈三樓的眾籌項目“三人行茶室”,他是9個董事之一。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單文松認識了山大創業項目“千尋”的創始人朱迪,兩人一拍即合;最近,單文松和同為山大校友的劉大鵬正在為“高校脫單”創業項目拓展市場,打造屬于大學生的交友戀愛平臺。單文松告訴記者,自己手頭的幾個創業項目還在初期,所以需要擴市場、積累用戶、找渠道等,要做的事很多。就像“千尋”創業項目,其App將在五月中期上線,這個App將大學校園里各種技能達人匯集,為需求者提供資源平臺。
單文松表示:“目前創業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等成功了再接受采訪好像更加合適。”單文松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希望把自己置身于“休學創業”的輿論漩渦中。
張明,山師中文系畢業,山東天海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
他從事業單位辭職成防水新材料領域專家
前些日子,“常州外國語學校環境事件”一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很多人不禁擔憂起來:我生活的這方土地安全嗎?怎么樣才能防止土壤“中毒”?一旦被污染了,還能有辦法“解毒”嗎?
這一連串的難題,在張明這個山師中文系畢業的“文科男”眼中,都不是問題。
1975年出生的張明,大學一畢業就進了辦公室,兩年后,他調入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從那時開始,就和水有了不解之緣。2010年,他從這家事業單位辭職,正式入職山東天海新材料工程有限公司。雖不是科班出身,可說起新材料來,張明可是頭頭是道。他說,自己當初辭職下海,就是看好防水新材料市場的巨大前景。
這種防水材料的“本事”,應用到廢棄物處理上,其實做的就是土壤的“防毒”工作。張明現任的職務是山東天海新材料的副總經理,他這樣形容剛剛接手的一個項目:金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果隨便掩埋,今后無論是在這塊土地上種植還是蓋房子,都會后患無窮。無公害處理成本太高,還有一個辦法是挖個坑,做絕緣處理,等多年后技術成熟了、成本降低了,再重新處理。
“后者最關鍵的就是如何防滲漏。”張明說,他們最近和奧地利公司合作,共同研發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漏點檢測儀,在還沒處理垃圾的時候,提前發現問題并修復。
這些年,不管是南水北調工程,還是濟青高鐵、京滬高鐵、廣大鐵路等多個大項目,張明都親身參與其中,在他看來,企業能中標這么多“大手筆”的工程,就是在于不斷創新,拿產品說話才最有競爭力。
相關鏈接 去年非師范類大學畢業生創辦實體企業2815家
不可否認,“創業”已經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有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約2%的非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截止到去年12月底,非師范類畢業生成功創辦企業實體2815家,同比增長64.72%。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駐濟各大高校也行動起來,紛紛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以齊魯工業大學為例,學校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培育創業創新平臺,不僅為創業項目提供辦公場地,還提供部分辦公設備、網絡及水電、創業培訓、項目推介等“一站式”創新創業孵化服務,盡最大努力鼓勵大學生創業。山東大學基本搭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航空母艦,將打造依托興隆山工程訓練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依托中心校區成立“創客一條街”以及以軟件園校區為依托建設創業孵化器的三個功能區。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生的創業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我們前期調研過,學校大約有五成的畢業生有創業意向。”齊魯工業大學學生工作處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澤東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