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在省外招生時,有些高校高考招生時雖然不一定屬于一本,但是部分專業的水平可能非常突出。比起考生扎堆報考的985/211高校,考研報考這些學校的風險系數要小得多,下面是五類性價比高的院校,供考研的同學們在擇校時參考。
外語類考研
四川外國語大學
坐落在重慶市,創建于1950年。1953年更名西南俄文專科學校,1959年更名四川外語學院。2013年更名四川外國語大學。國家特色專業4個:英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是國家俄語人才培養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在西部地區同類專業中占據領先地位,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外語高校和外交部在西南地區錄用畢業生的定點院校。
西安外國語大學
其前身為1951年由西北大學俄語系、蘭州大學俄語系、中共西北局黨校俄文班合并組建的西北俄文專科學校。1958年更名西安外國語學院。2006年更名西安外國語大學。國家特色專業5個:英語、俄語、法語、旅游管理、翻譯。省屬重點高校。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語院校之一。
大連外國語學院
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是遼寧省省屬高校。身為1964年創建的大連日語專科學校,1970年更名遼寧外語專科學校,1978年更為大連外國語學院。2013年更名大連外國語大學。國家特色專業4個:朝鮮語、日語、俄語、英語。其中日語、俄語、韓語是學校的特色和優勢。
經管類考研
山西財經大學
坐落在山西太原市,創建于1951年。1958年山西財政干部學校、山西省銀行干部學校合并組建山西財經學院。1997年山西財經學院和山西經濟管理學院合并組建山西財經大學。有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統計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國家特色專業5個:金融學、會計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干學科。金融工程、旅游管理、電子商務是省級特色專業。
重慶工商大學
坐落在重慶市,2002年由原渝州大學和原重慶商學院合并成立。原渝州大學創建于1978年。原重慶商學院創建于1985年,隸屬于原商業部。國家特色專業4個: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經濟學。市屬重點高校。以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學科為主。
河北經貿大學
坐落在河北石家莊市,前身為創建于1953年的河北省供銷合作社石家莊合作學校。1995年由河北財經學院、河北經貿學院、河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河北經濟貿易大學。國家特色專業7個:會計學、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財政學、網絡工程、對外漢語。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會計學、產業經濟學、企業管理、理論經濟學是省級重點學科。
吉林財經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46年的東北銀行總行舉辦的銀行干部訓練班。1978年更名吉林財貿學院。1992年更名長春稅務學院。2010年更名吉林財經大學。國家特色專業6個: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稅務、工商管理、日語、會計學。國家稅務總局與吉林省共建高校,是新中國創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學校、國家較早成立的財經院校之一、國家第一所稅務本科大學。金融學、財政學、統計學、市場營銷是省級特色專業。建有物流產業經濟與智能物流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山東財經大學
2011年由山東經濟學院和山東財政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其前身山東財經學院,創建于1952年,由山東會計專科學校與齊魯大學的經濟系合并組建而成。2012年山東財經大學正式揭牌成立。國家特色專業7個:財政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經濟學、金融學。財政部、教育部和山東共建高校。以財經為特色。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該校是中國現代會計教育的發源地之一。學校由“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教育家潘序倫先生始創于1928年,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學校同其他財經院校合并。1980年復校,2003年設置上海立信會計學院,2011年獲得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碩士授予為審計碩士。本科國家特色專業2個:會計學、金融學。學校以會計學為重點,管理學、經濟學為主體。建有會計學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廣東金融學院
坐落在廣東廣州市,創建于1950年。2004年由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廣東金融學院。國家特色專業:金融學。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素有“華南地區金融人才的搖籃”之稱。保險學、動與社會保障、市場營銷是省級特色專業。
北京物資學院
是一所北京市屬的主要為流通領域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1963年北京經濟學院(現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設立的物資管理系,1980年為適應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對物資管理人才的需要,國家批準成立了北京物資學院。學校先后隸屬于國家物資局、物資部、國內貿易部,1998年10月劃歸北京市管理。有27個本科專業及方向:經濟學、金融學(另設有證券期貨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購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流設備工程方向)、商品學(商品質量檢驗與管理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另設有軟件應用與開發方向)、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另設有物聯網技術方向)、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會計學(注冊會計師方向、注冊資產評估師方向)、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另設有勞動關系方向)、法學(流通法方向)、英語(國際商務、國際傳播方向)。
醫學類考研
河北醫科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894年的北洋醫學堂。1995年由原河北醫學院、河北中醫學院、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河北醫科大學。2009年原石家莊衛生學校并入。建有6所直屬附屬醫院。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基礎,國家特色專業5個:臨床醫學、藥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省屬重點高校。以醫學為特色。是河北省醫學教育、醫療救治和醫學研究中心。
山西醫科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19年的山西醫學傳習所。1953年獨立建校更名山西醫學院。1955年山西、江蘇、山東、浙江四所醫學院的衛生系合并組建山西醫學院衛生系,成為全國保留有衛生系的六所高等醫學院校之一。1996年更名山西醫科大學。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生物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3個一級學科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生理學。國家特色專業5個:臨床醫學、法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省屬重點高校,以醫學為特色。口腔醫學、藥物制劑、公共事業管理是省級特色專業。
溫州醫科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1958年由浙江醫學院從杭州分遷至溫州建立,改名為溫州醫學院,2013年更名溫州醫科大學。擁有5所直屬附屬醫院。國家特色專業4個:臨床醫學、眼視光學、醫學檢驗、藥學。省屬重點高校。學校眼視光學教學和研究名揚海外,素有眼視光學的“中國溫州模式”,成為我國20多所高校眼視光專業的范本,是我國目前在國際視光學界擔任學術職務最高和人數最多的單位。
昆明醫科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33年的云南省立東陸大學醫學專修科和1937年成立的云南大學醫學院,1956年獨立建院。2012年更名昆明醫科大學。建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國家特色專業4個: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法醫學、藥學。省屬重點高校,云南省最大教學、醫療、科研高校。醫學影像、護理學是省級特色專業。
貴州醫科大學
成立于1938年,原名國立貴陽醫學院,是當時隸屬于教育部的全國九所國立醫學院校之一,1950年更名為貴陽醫學院。是貴州省屬重點高等學校,醫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國家特色專業4個: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省屬重點高校,以醫學為特色。建有環境污染與疾病監控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地方病與少數民族性疾病重點實驗室、民族藥與中藥開發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貴州省藥物制劑重點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省級重點實驗室。
錦州醫科大學
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錦州。原名遼寧醫學院,學院誕生于革命戰爭年代1946年,原名遼吉軍區衛生干部學校,1947年改名為遼北醫學院,1949年遷址遼寧省錦州市,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錦州醫學院,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遼寧醫學院。2015年更名為錦州醫科大學。國家特色專業:臨床醫學。以醫學為特色。建有外科學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分子細胞生物學與新藥開發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成都醫學院
坐落在四川成都市,前身為創建于1947年的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2004年8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學校整體移交四川省并定名為成都醫學院。開設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全科醫生)、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學、預防醫學、麻醉學、藥學、等18個本科專業,建有1所直屬附屬醫院。以醫學為特色。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是省級特色專業。
廣東醫學院
坐落在廣東湛江市(本部)和廣東東莞市,的前身為創建于1958年的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1992年更名廣東醫學院。現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國家特色專業4個: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護理學、醫學影像學。省屬重點高校。以醫學為特色。在臨床醫學、醫學診斷領域特色明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皮膚病與性病學、神經病學是省級重點學科。
承德醫學院
前身為創建于1945年的冀東軍區衛生學校。后為中國醫科大學第四分校、熱河醫學院、承德醫學專科學校等。1982年升格為承德醫學院。國家特色專業2個:臨床醫學、護理學以醫學為特色,中醫學、臨床醫學是省級重點學科。護理學、臨床醫學是省級品牌特色專業。
政法類考研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政法學院坐落在上海市,前身為創建于1984年的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2004年與上海大學法學院合并組建新的上海政法學院。國家特色專業2個:監獄學、社會工作。在行政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領域特色明顯。法學是上海市教育高地專業。
工學類考研
上海電力學院
前身為創建于1951年的上海電業學校。1985年更名上海電力學院。國家特色專業3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在發電新技術、清潔能源及節能環保技術、電網安全及自動測控、信息管理及現代服務等領域特色明顯。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和創建于1951年的華東紡織工學院。1985年正式成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家特色專業3個:藝術設計、交通運輸、工商管理。現有機械工程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管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材料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航空運輸學院、服裝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學院、中法埃菲爾時裝設計師學院等學院。
中國民航大學
位于天津市。其前身為創建于1951年的軍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學校。1958年更名中國民用航空高級航空學校,1981年更名中國民用航空學院。2006年更名中國民航大學。國家特色專業3個:交通運輸、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技術。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高校。建有國家空管運行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全國民航七分之一的員工、三分之一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來自該學校。
天津科技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58年的河北輕工業學院。原北京輕工業學院的發酵工學專業和鹽化專業、原無錫輕工業學院的塑料成型加工專業、天津大學制漿造紙專業、享有"鹽業黃埔"之稱的中國輕工業部塘沽鹽業專科學校先后調入合并。2002年更名天津科技大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發酵工程,國家特色專業4個:食品科學與工程、包裝工程、生物工程、輕化工程。市重點建設高校,我國第一批建立的4所輕工類的本科院校之一(另外三所為江南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大連工業大學)。
天津理工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79年的天津理工學院。1996由原天津大學分校、天津大學機電分校、天津大學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組建新的天津理工學院。2004年更名天津理工大學。國家特色專業4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工程造價。在計算機科學、機電機械、材料科學優勢突出。通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信息安全、制藥工程、工業設計、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動化是天津市品牌專業。
天津工業大學
前身為國立北洋大學紡織系。1958年獨立建校,稱為“天津紡織工學院”。2000年天津經濟管理干部學校整體并入,更名天津工業大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紡織工程,國家特色專業6個:紡織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軟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非織造材料與工程。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高校,以現代紡織和產學研為辦學特色,在紡織材料、半導體照明與材料、機電設備集成制造等領域特色明顯。
哈爾濱理工大學
1995年由原機械工業部所屬的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電工學院和哈爾濱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學校共有4個辦學區,其中在哈爾濱市有東、西、南3個辦學區,在山東榮成市有1個辦學區,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國家特色專業8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信息與計算科學、金屬材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屬重點高校,以電力電氣、機械工程、化學化工、材料科學為特色和優勢。
南京工程學院
2000年由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和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2001年原隸屬于國家核工業部的南京工業學校并入學校。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同濟醫工學堂(同濟大學前身)于1915年創學校。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同濟醫工學堂(同濟大學前身)于1915年創建的附設機師科,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創建于1946年的江蘇省立蘇州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家特色專業3個: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以機械、電力、核工業等為優良傳統。建有先進數控技術省級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
成都理工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56年的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是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組建而成的。1958年更名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合并調入成都理工大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國家特色專業8個:地球物理學、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土木工程、地質學、地球化學、核工程與核技術。以地質、能源、資源環境、基礎工程、電子信息等學科為優勢特色。我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51年的西南空軍氣象干部訓練大隊,1956年改為成都氣象學校,1978年升格為成都氣象學院。2000年更名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同年,四川統計學校整體并入。國家特色專業7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大氣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商務。國家氣象局與四川省共建高校,我國兩所主要培養氣象人才的高校之一。
西安郵電大學
坐落在陜西西安市,前身為創建于1959年的西安郵電學院。2012年更名西安郵電大學。是原郵電部在西北地區布局的唯一一所郵電通信類院校。國家特色專業: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陜西省共建高校。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物流管理是省級特色專業。建有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陜西省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煙臺大學
坐落在山東煙臺市,創建于1984年。國家特色專業4個:法學、應用物理學、藥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現設20個學院(部),46個研究院所,56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法、農、醫、經濟、管理、教育、藝術等10個學科門類。省屬重點高校,建有分子藥理和藥物評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與過程省級重點實驗室、環境保護室內環境省級重點實驗室。
東北電力大學
創建于1949年。位于吉林省吉林市。1958年更名吉林電力學院。1978年更名東北電力學院。2005年更名東北電力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電力工科學校。國家特色專業5個: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應用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屬重點高校。以電力特色為主。土木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工程、建筑環境、設備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會計學是省級特色專業。
吉林建筑大學
前身為創建于1956年的長春城市建設工程學校。1960年更名長春建筑工程學院。2013年更名長春建筑大學。國家特色專業2個:給水排水工程、建筑學。在北方寒地建筑節能、先進建筑結構材料和綠色建筑材料、先進工程裝備制造、熱能回收與利用、流域水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設計等領域特色明顯。
大連民族大學
中央部屬高校,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唯一設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的民族高等學校。也是全國唯一以工科和應用學科為主的民族高等學校。學校1984年立項籌建,1997年正式建校,2006年4月實現國家民委、遼寧省政府和大連市政府三方聯合共建大連民族大學。國家特色專業(6):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藝術設計、日語、生物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以工科為主、民族特色明顯。建有遼寧光電薄膜材料重點實驗室、生物技術與資源利用國家民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濟南大學
前身之一是創建于1948年的原山東建材工業學院,是原國家建材工業部在全國按地域分布設立的四所部屬高校之一。原濟南聯合大學前身為1978年建校的濟南師范專科學校和1983年建校的濟南職業大學。2000年山東建材工業學院和濟南聯合大學合并組建濟南大學。2001年原濟南民政學校和原山東物資學校并入。國家特色專業4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化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省屬重點高校,在材料科學、化學化工、醫學領域優勢突出。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
了解考研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