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八大(1956.9):
中共八大正確的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我們還必須為解放臺灣、為徹底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最后消滅剝削制度和繼續肅清反革命殘余勢力而斗爭,但是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的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雖然還有階級斗爭,還要加強人民民主專政,但其根本任務已經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在經濟建設上,大會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重穩步前進的方針。在大會發言中,陳云提出“三個主提、三個補充”的思想,即: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主體,一定范圍的自由生產為補充;國家市場是主提,一定范圍的自由市場為補充。這個思想為大會所采納,并寫入決議,成為突破傳統觀念、探索適合中國特點的經濟體制的重要步驟。
2、十一屆三中全會:
(1)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開了工作會議。12月13日,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這篇講話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時間標準提到黨的思想路線的高度,為沖破“兩個凡是”禁錮,克服思想僵化的狀態,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基礎,因而成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這個講話實際上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它為全會實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轉折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并且斷然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重新確立了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全會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3、中工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6):
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地位。支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方針,為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開辟道路。
4、中共十二大(1982):
鄧小平提出“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命題”:制定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綱領。
5、十二屆三中全會(1984):
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新概念。這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
6、中共十三大(1987):
明確概括和全面闡述黨的基本路線;系統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
7、中共十四大(1992):
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實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8、中共十五大(1997):
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提出跨世紀發展戰略。
9、中共十六大(2002):
大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
10、中共十七大(2007):
大會的突出貢獻,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闡述,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
11、中共十八大(2012):
會議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制定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前進方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由“四位一體”拓展為“五位一體”。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